当时双方的诉求都是心知肚明,而且氛围也是相当的融洽。
正是因为冷锋这番懂事的表现,让黄明礼对他高看一眼。在经过临江城的时候,果真出面站在他这边。
接下来冷锋带着黄明礼在洪山庄转悠了一圈,让他见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冷大少。从那个时候起,黄明礼对于冷锋的看法就彻底改变了。
本来黄明礼就认识到了朝廷的腐朽,以及整个天下岌岌可危的状态。
特别是北边的蒙古人强势崛起,灭掉了金国之后,对于南方的朝廷来说,比面对金国人士的威胁更加严重。
黄明礼能够从一介穷书生走到如今的位置,其个人才华和眼光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他早年经历过兵乱,对于天下局势的敏感度要远超常人。再加上他常年坐镇健康府,所得到的前线消息,远比那些只知道看战报的朝廷中人要直观的多。
黄明礼早就看出来了,南方朝廷经过苟延残喘近百年,现在已然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内忧外患的情况更加严重,就算能够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过后,无论胜负对于朝廷来说,后果都是无法承担得起的。
如果打了胜仗的话,那么一切都还好说。哪怕就是这场战役掏空了南方朝廷所有的家底,但是也能够为他们争取一些苟延残喘的时间。
但是以朝廷现在的情况来看,要想打一场胜仗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经过多年的征战,以及南方朝廷重文轻武的思想,军队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精兵良将却没有多少。
更关键的是,由于腐败问题的严重,对军队的战斗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一旦打了败仗,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以如今南方朝廷的战斗力来看,只要出现了败仗,就会形成一种连锁反应,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到时候北方的蒙古人就可以长驱直入,南方朝廷的统治也将会瓦解。
就算在一些重要的关口,能够阻挡蒙古人前进的步伐,但是丢失到大量的领土也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南方朝廷的地盘一旦再次被压缩,胜负的天平就会产生严重的倾斜。
在冷锋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处于这个历史时空当中的南方朝廷也是如此。
当蒙古人攻克到南方之后,特别是越过长江天险之后,南方朝廷的抵抗力就变得名存实亡了。
以冷锋现在所掌握的情报来看,再加上黄明礼在书信中所提到的这些信息。冷锋可以判断,蒙古人一旦开始南下,以南方朝廷布置下的军事力量,面对蒙古大军也并非是不堪一击。
毕竟从双方的军队数量对比上来看,还是朝廷这边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不过,论起士兵的战斗力来说,比蒙古人差的可能就不是一丁半点了。
当然对于南方朝廷来说,也并非没有优势。毕竟是蒙古人主动进攻的,而朝廷的军队只要做好防守就行了。
在平原上和蒙古人展开野战,南方朝廷的军队绝对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但是如果占据地利之势做好防守,只要不怯战,抵挡住蒙古人的攻势应该不成问题。
不过,以冷锋对南方朝廷那些将领的了解,真正敢和蒙古人一战的并不多。
这也是蒙古人为什么要对华山论剑动手的原因,在他们看来,南方的这些将领在他们面前都是不堪一击。
但是如果这些江湖人士加入了朝廷军队阵营当中的话,那么不仅仅能够给他们制造很大的麻烦,而且能也能够激起南方军队的士气。
到时候一旦他们举兵南下,就会产生很多变数。
黄明礼虽然是一个文官,但是他对于武将也是十分了解的。
目前的朝廷当中,纯粹的武将已经不多了,大多数都是与一些利益集团有关,或者干脆就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人。
像黄家这种武将世家也变得不那么纯粹了,目前也就仅剩侯爷府还能够算得上半个纯粹的武将世家。
至于黄家的背后靠着九王爷,不能够算是纯粹的武将世家。
朝廷虽然组织了不少军队,但是很多军队都是刚刚组建的。
比如说这次组建的水军,就是靠钦差大人一路巡查下来,从各个地方抽调力量组成的十来万水军。
真正能够形成战斗力的并不多,而且那些水军当中,由于人员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拧成一股绳。
其实不仅仅是冷锋,就是那些将自己手中力量交出去地方豪强,也和冷锋一样,在其中安插了不少自己人。
虽然这些人都是底层的士兵,但是越是底层的人,行事越加隐秘。一旦发生什么重要的战事,他们所能够造成的影响力也不小。
而且镇守在前方,和蒙古人交界处的那些军队,也有一半以上是刚组建不久的。
冷锋之前遇到的那个拦路将军,他所率领的人马还能算得上是其中的精锐。这样的军队,想指望他们有多大的战斗力,也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南方军队能够依靠地理之势,挡住蒙古人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