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成年之后,以其出色的才华,名声迅速响彻大江南北,更是成为当朝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然而,她的丈夫在十几年前的那次北伐当中兵败被俘,拒绝金人的招降而被害身亡。
清照大学士的人生阅历是何其丰富,虽然他只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是看问题往往能够直达本质。
冷锋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徒有虚名,她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
而且更让她感兴趣的是,冷锋所创造出来的这些新鲜事物,以及对待北方流民的态度。
都让他觉得冷锋此子绝非等闲,一个人就是再有才华,如果没有务实精神,或者具有能够成就一番雄图伟业的能力,最多也只是一个会流芳后世的文人而已。
清照大学士虽然在朝堂之上不轻易参加朝政,主要是研究学术。但是她对当今天下的局势,看的比大多数的朝廷重臣都要清晰。
而且她也不是那种迂腐的,只知墨守成规的文人。
她和黄明礼观点一样,都明白一个朝代到了末期,就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异状之。对于当今天下的看法,两人也探讨过,最后他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苟延残喘!
之所以他们现在还依附于朝廷,主要就是一直没有发现能够带领这个天下走出困境的人物。
如果放在后世,以冷锋的观点来看,像黄明礼和清照大学士这样的人物,就是革命的先驱者。相当于李大钊和闻一多那类人物,他们也许没有从军打仗的能力,但是却有看透社会本质,能为先驱的精神。
不过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这种说法。
而且社会基础也无法提供给他们这样的条件,所以他们只能做着自己的学问,或者是依附于朝廷,梦想有一番作为。
当清照大学士来到洪山庄外面,看到这些村民的精神面貌时,让她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觉得这些村民比她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人,简直就像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种精神面貌,就是她在做学问时所研究的道德经中所描述的那般。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终死而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从洪山庄外面所看到的这般景象,很有这种意境。
但是却又比道德经中所说还要和谐,毕竟这些人的精神面貌,远非小国寡民可比。
而且洪山庄外面的这些土地,看上去和其他地方也不一样。
并不是说这里的土地有多么的肥沃,而是这些田地的布局和规划,看上去整齐又有条理。
期间沟壑纵横,无论是排水灌溉或者运输,都很方便。
在田间劳动的这些人,不仅精神状态好,而且他们的干劲十足。每个人都如同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打理庄稼。
还有沿河两岸那一排排的建筑和众多的作坊,都让她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仅仅是清照大学士,就是黄诗诗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到了。
虽然她的见闻和阅历比起清照大学士来说要浅薄许多,但是眼光还是有的。
特别是在去年,黄诗诗可是来过这个地方的。当时所看到的情景与现在完全无法相比,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黄诗诗也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子,大然明,这一切都是冷锋在这短短的时间做出来的成就。
之前她也从冷锋写给父亲的书信当中得知,洪山庄发生的一切,但是那些都只是听说的,哪有现在亲眼所见来的震撼。
再加上小蝶在一旁,给她讲述冷锋是一步一步如何取得如今的成就,让她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之前黄诗诗对于冷锋的了解,仅限于那几篇文章和诗词,还有从她的父亲黄明礼口中所听到的一些消息。
现在她再一次来到洪山庄,亲眼所看到的这些情景,再加上小蝶给他描绘的冷锋的成长史。冷锋的形象,终于在她的心目当中彻底的丰满,并且高大起来。
自古美女爱英雄。
特别是有才华的女子,总希望她们心目当中的另一半,是那个能够踏着七彩祥云前来迎娶他的盖世英雄。
以前的冷锋在黄诗诗的印象当中,那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少爷。
当然那个时候黄诗诗对冷锋也没有什么印象,只是知道自己的父亲曾经为她订过一门亲事。
那个时候,是他们一家落难的时候,订亲对象是他们一家的恩人之子。
对此黄诗诗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她也是一个明事理的女孩,知道父亲是为了报恩。
如果对方的人品和才华还能够说得过去,她也能够接受。
毕竟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就是再怎么有主见,再怎么有才华,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基本上还是以父母的意思为主。
不过后来从父母的口中得知,自己定娃娃亲的那个对象,竟然是一个如此烂泥扶不上墙的人物,她的心中自然是极度排斥的。
再加上她的父母对这门亲事也开始动摇,最后也同意了黄诗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