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采石,就是洪老侯爷也是大吃一惊,朝廷军队散坐路旁,毫无斗志,连东西都收拾好了。看这架势,敌人一渡江,大家就各自开溜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金军随时会发动渡江战役,在洪老侯爷看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这样不战自败。他做出决定,他号召将士们奋力一战。
随同洪老侯爷一起前来的朝廷官员说:朝廷派你来是劳军的,现在别人把仗打成这种局面,你何必要替别人背锅?
老侯爷很愤怒:国家已到危难存亡之际,我还考虑个人的得失吗?
军队见到洪老侯爷如此,都重新振作,表示愿意一战。
再加上洪老侯爷得军中的威望,以及他带来的一些援军的加入,朝廷这边军队的士气很快就上来了。
洪老侯爷将骑兵、步兵全部整顿好,沿长江布阵。
战船一分为五,一队在江中,两队停靠在东西两侧的岸边,另外两队躲避在山后。
至此,采石之地的防守形势急剧扭转。
而金人那边,从之前的种种情报判断,第一宋军无主帅,已不战自溃,第二长江南岸无人把守。
他们看到的这两点全部是错误的,或者说,自从洪老侯爷到来之后,一切都已经变了。
结果等到金军大军渡江,快要接近南岸的时候,才看见南方朝廷大军正严阵以待。
当地的百姓在岸边观战,纷纷呐喊助威,声震十余里。
金军大惊,但是自恃兵力十倍于宋,战船七十余艘布满江面,没有把南方朝廷的军队放在眼里。更何况船已经接近,难以掉头撤退,就勉强作战。
此时部分金军已经到达南岸登陆,洪老侯爷见敌军气势汹汹,而南方朝廷的大军还有畏敌情绪。
就对部将说:我听说你胆略过人,现在这种时候,却躲在后面,跟个女人一样吗?“
战将受到激励,大吼一声,杀入敌阵。将士们都被感染,殊死作战,金军前锋被顽强阻挡住了。
中部的南方朝廷的水师也开始发力,火药、霹雳炮齐发,打的江面上烟雾弥漫。金军本来对于水面的情况不太了解,此时被烟雾障目,陷入困境。
当时宋军的战船比较先进,用人力脚踏为前进动力,战船一动,有如车驰,行动如飞。
而金军的战船都是临时打造,坚固性和灵活性都相差很大。
于是宋军利用水军优势凶猛冲撞,金军战船很多被直接撞沉。不过,金军仗着人多势众,困兽犹斗,进攻不止。
此时,又有一支几千人的朝廷水师赶来支援。金军以为宋朝援军到了,再也支持不住,开始撤退。洪老侯爷令军士用弓箭追射,杀伤无数。
第二天,金军企图再次强行渡江,洪老侯爷率领水军突袭金军北岸的战船。
第三天,宋朝水军三板斧非常厉害。第一,强弓劲弩的猛射一通。第二,霹雳炮轰击,打的烟雾漫天。第三,战舰直接撞击。
第四天,金军的水军再次大败,很多战船都被烧毁,这就是着名的采石之战。
金军统帅看到从采石渡河已经不可能,将部队移到瓜洲,想从这里渡江。
洪老侯爷说:金军从这里渡江失败,一定会去扬州,对岸的镇江没有准备,情况危急。
于是命人守在此处,他亲自带兵前去镇江。
金军在采石遭遇大败,再见宋朝水军,都有畏惧之感。而这时金国的后方已经产生了巨大变乱,再加上金军将士发动叛乱,将主帅杀死。
金军退回北方,向南方朝廷请求议和。
此战,是南方朝廷打的最为出彩的一仗。
同样也因为这场战役,洪家在南方朝廷的地位,特别是在军方的地位,已经无人能及。
而现在朝廷也意识到,要在地面上和蒙古人打仗,绝对是占不到优势的,只有大力发展水师,才能和蒙古人抗衡。
这支新建的水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组建起来的。
现在驻扎在这里的水师,就是属于新组的水中的一路。
有士兵在船上巡视,虽然天上没有月亮,但是这些都是军船,上面点有火把灯笼,将军船周围的江面照得如同一片白昼。
在最大的一艘军船上,船舱当中有五位是穿将领服饰的军人,正围坐在一张桌子上面推杯换盏。
他们得到的指示就是,以演习的名义封锁这一片的江面,严格控制洪山庄的船只进出。至于其他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做。
由于蒙古人的压力,朝廷对于这支新组建的水军投入很大。
这支水军共分为左中右三路,这一路是左军,总数有四万八千人,几乎都是没有扩建之前的原先人马。
这一部分人在三路水军当中,也是人数最少的。
中军有十万人,右军六万多人,那两路军队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只有这一路军队是被杨家渗透的。
对于这种情况,朝廷和皇帝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在扩建水军的时候,单独把这一支力量给踢了出来。而且在其中,也安插了一些朝廷的耳目在其中,可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