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意已决,即刻将李北川打入大牢,待朕北伐功成之日,再行决断。\"
刘备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断,仿佛已经下定了决心。
\"陛下,陛下不可啊……\"群臣们纷纷谏言,试图劝阻刘备的决定。
然而,刘备心意已决,他挥手打断了众人的话语,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无需多言,退朝!!!\"随着这句话的落下,朝堂之上陷入了一片沉默。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只能默默退出宫殿。
刘备深知,这一切都是曹操的奸计。但若不采取行动,又该如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他绝不相信李北川会背叛自己,投身曹操。
可如今南方各地都有人收到这样的信件,如果不对李北川加以处置,恐怕会引起军心大乱。
散朝之后,庞季率领一群侍卫匆匆赶往大司马府邸。他们一路疾驰,没有丝毫停留,甚至顾不得通报,直接冲入了内院。
\"李北川何在?\"庞季高声喊道,声音在府内回荡。他面色凝重,眼中闪烁着急切的光芒。
李北川正在后院浇花,听闻有人呼唤自己,便放下手中器物,来到内院,
“你是庞季,带人到我府中有何事情?”
庞季让出位置,让传旨人走上前来,
“陛下降旨,大司马李北川接旨。”
李北川急忙跪倒在地,“李北川接旨。”
“大司马李北川暗通曹操,图谋不轨,将李北川贬为庶人,押进大牢,待到北伐攻城之日,再行发落。”
李北川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扫过庞季等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和叹息之情。
他深知,无论怎样挣扎,都难以逃脱眼前这场牢狱之灾。
于是,他默默地任由差役们将自己带走,并押往那阴暗潮湿的大牢深处。
大司马被贬为庶民并被打入大牢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一时间,西川的诸葛亮、张松、法正等众多文臣纷纷上表,表达对这一决定的不满;同时,关羽、杨奉、魏延等英勇善战的武将也毫不犹豫地上表抗议。
不仅如此,荆州的徐庶、蒯良、糜竺等文臣以及赵云、陈到、典韦、许褚等威猛无比的武将同样立即呈上奏折。
而江东的庞统、张昭、顾雍等智谋过人的文臣以及张飞、黄忠、徐盛、周泰等英勇无畏的武将亦紧随其后,纷纷上奏。
一时之间,刘备在短短数日之内竟然接到了近乎百封请求释放大司马的上表信件。
然而,面对这些如潮水般涌来的上表信件,刘备却越发感到不安。
李北川在朝堂之上声名远扬,其功绩甚至超越了君主。
若无法妥善处理此事,无论是他投靠曹操,还是日后继续效忠于大汉王朝,都会给国家带来无尽的隐患。
因此,刘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行。
然而,李北川却镇定自若,毫无惊慌之色。
当他得知曹操派遣使者前往长沙散布谣言时,便立即采取行动,派遣亲信四处传递书信。
这些信件几乎全部由李北川亲自执笔撰写。
他别无选择,如果不采用这种策略,恐怕难以消除朝廷中文武百官对他的愤恨。
李北川心里非常清楚,目前百官虽然对他有所顾忌,彼此之间相互猜忌,但他们共同的大敌却是北方的曹操。
因此,李北川并不希望看到刘备旗下的文臣武将陷入混乱。
毕竟,大汉的国力远远不及强大的魏国。
即使身困牢狱之中,李北川仍然坚信自己能够为各地的大军鼓舞士气,说不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此时的魏国之中,荀彧面带微笑,喜不自禁地向曹操汇报道:“陛下,天大的喜事啊!微臣刚刚听闻刘备打算发兵进攻中原地区。
然而,那位大司马李北川似乎并不愿意出兵作战,他多次劝说刘备按兵不动,等待更好的时机。现在,朝中大臣纷纷进谏,李北川已经被贬为庶民,并被关押进了大牢里。”
听到这个消息后,曹操并没有露出欣喜的神色,反而表情凝重地询问:“李北川虽然身陷囹圄,但刘备手下还有卧龙凤雏那样的智谋之士。
如今李北川被打入大牢,刘备必定会发兵攻打中原。你们可有什么计策来击退敌军?”
这时,郭嘉迈步向前,进言说道:“陛下无需担忧,依我之见,刘备此次起兵,多半是因为袁尚在幽州请求刘备出兵相助,一同起事。”
曹操微微点头,表示认同:“确实如此,刘备已经下达旨意,派遣三路大军出征。其中一路从武都出发,第二路在襄阳起兵,第三路则在庐江起兵,每路军队均有十万人马。
对于此事,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郭嘉开口继续进言道,“陛下无忧,臣等已有退敌之策。”
曹操顿时来了兴趣,“哦?奉孝有何良策,不妨说来听听!”
郭嘉说道,“其一,虾仁军师已在幽州相助大军,军师向来兵出奇谋,辽东公孙康久居辽东,并无野心,陛下可下诏奉公孙康继续为辽东太守,公孙康必然不敢结袁尚,而抗陛下。
而且幽州有军师相助,可保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