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只是对在下说过,此行只为在下,那五千人马不足为惧,只是在下誓死不降,那人没有办法只能放我离开。”
“既然如此,李典将军还请回府休息。众将也都退下吧,坚守徐州,待我与公子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都退下吧!”
曹昂开口,众人这才退下,只留下了曹昂和军师两人。
大堂之上一片寂静,曹昂与军师也没有人先开口说话。
良久,曹昂才缓缓对军师说到,
“军师,此间只剩你我二人,有何话但讲无妨!军师是否在怀疑李典将军!”
“略有。那寿春守城之人到底是何人,我到现在都没有打听清楚,我本以为哪怕李典不降,寿春也定然不会轻易放了李典,至少也会将李典监禁在寿春,谁知那人竟然把李典放回来了。”
“那军师我们现在应当作何部署?”
“嗯。。依我看,刚才李典所言不可轻信,他说寿春仅有万余守军,可是万余人的军队如何能在一个时辰内把五千人全部吃掉,这明显是有很大问题,在下断定寿春守军保守有三万之众,所以在下请将军固守徐州,不得贸然出城,在下始终担心我军失了一阵寿春军会进兵徐州。”
“就依军师,那李典??”
“不管李典是否归降刘备,既然一已经回来了,暂时就让他在家休养,反正近期我没有攻打寿春的主意,但是不能轻信李典,派人监视,以防他与寿春通信。”
“想来也是,能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吃掉我五千之众,寿春守军绝对不止万余,李典的话确实有待商榷。”
“无妨,派人监视即可,不可惊扰李典。”
“昂明白!!!”
。。。。。。
“诸葛先生,扬州暂时无忧,你可教典韦许褚二人各领人马固守江夏,先生自带黄忠将军镇守长沙,着魏延引三万人马往柴桑与主公会合,切莫动兵,我将前往柴桑助主公先取江东,刘表后方有乱,必然不敢轻动。先生谨记,黄忠将军乃长沙屏障,有黄忠将军在长沙无忧。”
诸葛亮读完李北川的信件,心中甚有不解,黄忠将军世之英雄留在身边固守长沙定然无疑问,魏延乃是一反复小人,先生何以重用之?
不过诸葛亮虽然心有疑惑,但毕竟是李北川的命令,自己也不得不执行。不过此前诸葛亮就已派典韦坐镇江夏,只留下许褚一人在身边,以钳制黄忠魏延二人,毕竟二人新降,唯恐有失。
“众将听令,我执北川先生军令,命许褚前往江夏驰援典韦,你二人在江夏固守,不得有误!”
“是!”
典韦许褚二人一直都跟在李北川的身边,对李北川可以称得上是言听计从,眼前的诸葛亮是李北川亲自请来的军师,所以二人兴军路上对诸葛亮也是言听计从。
“魏延听令。”
“魏延在!”
“先生命你领五万军士前往柴桑相助我主,到时北川先生会在柴桑与你汇合。”
“在下领命!”
“黄忠何在?”
“黄忠在!”
“先生令你与我坐守长沙,以防刘表来犯,不得有误。”
“黄忠领命!”
诸葛亮对众人公布了李北川的军令之后,只留下了黄忠一人在大堂内,
“先生是否有话要对老朽讲?”
“没有,只是请你看一下北川先生的信件。”
“为何?”
“先生的命令!”
黄忠接过诸葛亮递来的信件认真拜读。良久,黄忠才将信件还给诸葛亮,
“我与北川先生从未见过,为何对区区在下如此信任,上次北川先生也是与我书信相劝,让我为主公效力,在下万分羞愧固投主公,此番北川先生信中又是对在下一番称赞,区区在下何以让北川先生如此看重。”
“亮实不知,自亮跟随北川先生投身我主,就一直对北川先生深感好奇,北川先生言谈举止不拘一格,行事作风更是诡异,尤其是此次出兵,如此用兵之道,亮平生未见。”
“北川先生真是如此?”
“将军很快就能见到北川先生了,到那时将军自然会相信在下所言非虚。在亮出兵进荆州之前,亮已知长沙有将军在,毕竟在下是襄阳出身,但北川先生一路从北方而来,先是寻得在下与庞统庞士元,未进兵之前北川先生就对亮言,长沙有二人让我必得,由此二人荆州势在必得。”
“莫非是我与文长二人?”
“正是,北川先生再三叮嘱在下,先攻江夏,再进长沙,切不可伤害二位。”
“老朽我对北川先生是越来越好奇了。”
“先生真乃奇人。二位将军新投,北川先生便将长沙交与我同将军镇守,还有那魏延,在亮看来不过是反复小人,也是进兵之前先生告知于我,让我暗与文长通信,让他与我里应外合,所以长沙才能不攻自破。”
“老朽从未听说过主公麾下有如此大才,更不知世上居然有这样的事情。”
“这便是未出桃园,便知天下的北川先生。”
“未出桃园是何意?难道北川先生在桃园就与主公相识?”
“没错,世人皆知桃园三结义,但其实是桃园四结义,为避锋芒北川先生告主公对外只讲桃园三结义。”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