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兼上应图谶。其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
’以此论之,陛下可早禅位。
‘鬼在边’,‘委相连’,是‘魏’字也;‘言在东,午在西’,乃‘许’字也;‘两日并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许昌应受汉禅也。愿陛下察之。”
许芝上奏曰,“臣等执掌司天,近日夜观天象,见大汉气数已尽,陛下帝星隐匿不明。”
汉献帝泪流满面,“祥瑞图谶,皆乃虚妄之事,虚妄之言;众卿为何以虚妄之事,而欲朕舍弃祖宗之基业?”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
帝大哭,入后殿去了。
第二日清晨,大臣们再次聚集在大殿之上,派遣宦官进入皇宫请求献帝上朝处理政务。
献帝心中忧虑恐惧,不敢踏出宫门一步。
曹皇后见状,疑惑地问道:“朝中百官请求陛下临朝听政,陛下为何一再推脱呢?”献帝流着眼泪回答道:“你的父亲曹操企图篡位夺权,指使朝中众臣逼迫朕,朕不愿出去。”
突然之间,只看见曹洪和曹休两人手持长剑,气势汹汹地闯入宫殿之中,并要求皇帝立刻离开大殿。
他们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愕不已,整个场面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曹洪和曹休请献帝走出大殿。
献帝被逼无奈,只好换上衣服走到前殿。
华歆上奏说:“陛下可以依照我们昨天的商议去做,这样才能避免遭受大祸。”献帝痛哭着说:“你们久食汉禄;其中多是汉朝功臣的子孙,怎忍心做出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呢?”
华歆说:“陛下如果不顺从众人的意见,恐怕早晚都会发生内乱,这并不是我们不忠诚于陛下啊。”
帝君大声说道:“谁敢弑朕?”
刘歆声音严厉地回应道:“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没有君主应有的福气,导致四方大乱!如果不是魏王一力支撑朝政,想要杀陛下的人,又何止一个呢?陛下不但不知道感恩戴德、报答根本,反而还想让全天下的人一起来讨伐陛下吗?”
帝君听后大为震惊,拂袖而去。
王朗以目视华歆,眼神交汇间,似有默契流转。
华歆见状,毫不犹豫地迈步向前,伸手紧紧抓住龙袍,脸色骤变,厉声道:\"陛下,您究竟是答应还是不答应,请尽快给个明确答复!\"
皇帝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浑身发抖,竟然无法回答。
曹洪和曹休见状,双双拔剑高呼道:\"符宝郎在哪儿?\"
话音未落,祖弼应声而出,高声回应道:\"符宝郎在此!\"
曹洪立刻向祖弼索要玉玺。祖弼怒目圆睁,怒斥道:\"玉玺乃天子之宝,岂容你们擅自索取!\"
曹洪怒不可遏,大喝一声,命令身边的武士将祖弼推出去斩首示众。
祖弼临刑前仍破口大骂,至死不休。皇帝早已吓得瑟瑟发抖,身体不停颤抖着。
此时,只见台阶下数百名身披铠甲、手持长戈的士兵,都是丞相的军士。
皇帝泪流满面,对群臣说道:\"朕愿意将天下禅让给丞相,只求能苟延残喘,得以安享晚年。\"
贾诩连忙安慰道:\"丞相必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陛下不妨赶快降下诏书,以安定众人之心。\"
皇帝无奈之下,只得命陈群起草禅让国家的诏书,并派华歆携带诏书和玉玺,引领文武百官一同前往丞相进献。
曹操大喜之余,读诏曰:
“朕在位三十二载有余,历经风雨飘摇,天下动荡不安,幸而承蒙祖宗庇佑,虽濒危却得以复兴。然而现今仰头观察天象,俯身体察民心,发现大汉气数已尽,国运正转向曹魏。
这正是前代君王树立威猛神迹之后,当今之王又彰显光明德行,以此顺应天命所归。历史的规律清晰可见,确凿无疑!
自古以来,大道施行之时,天下为众人共有。唐尧不偏私自己的儿子,因而声名远扬,流芳百世,朕对此深感钦佩。如今朕愿追随唐尧的典范,将皇位禅让给丞相。望丞相莫要推辞。”
曹操看完,欲受诏。荀彧进谏道,
“丞相不可,虽然诏玺已到丞相手中,但是丞相应上表谦辞,已绝天下之谤。”
曹操从之,随即责令王朗作上表,自称德薄,请皇帝别求贤能已承天子位。
汉献帝览表毕,心中大惊不解,询问众位文武大臣,“丞相谦逊,这。。这当如何是好?”
华歆上奏汉献帝道,“今陛下可再降诏,丞相自当允从。”
帝君迫不得已,再次命令桓楷起草诏书,并派遣高庙使张音手持符节,捧着玉玺前往魏王宫。
如此反复三次,汉献帝听从百官之计,筑一座“受禅台”。
期至,汉献帝请丞相曹操登台受禅,台下集大小官僚四百余员,御林虎贲禁军三十余万。汉献帝亲捧玉玺奉曹操。曹操受之。
至此汉献帝退位,曹操登基称帝。
贾诩引领着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朝着台下走去。此时,改年号为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并正式宣布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