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笑了笑,接下来从头到尾就是安成和徐妙锦说说话,说着琐碎事,成渊送徐妙锦出府时,已经天黑了。
“再开分书斋吗?”出了府门,回书斋的路上,徐妙锦轻声问道。成渊点了点头:“对,不过还没选好地址。”
“嗯?”
“呵,选定位置很重要,可以倾向于书院附近,不识字的农夫怎么会去看话本,没那个耐心的。”
“你考虑的倒是很周全。”徐妙锦笑着点头,“那便你定好,告诉我。”
“放心,但是你先处理好定国公逼婚的事情,否则怕你没心思替我打理书斋。”
“也有我的份,拿一半钱财,总要做事的。”徐妙锦随笑起来,“快回去吧。”
他一路回到府里,徐景昌已经准备好进宫。
皇城到了戒严时间,穿甲胄的京军轮流值守,看起来又是重复每一天,值守的值守,休息的休息,秦淮河畔依旧夜夜笙歌,府城小摊贩依旧为了生活而忙碌。
平淡无奇中,又到处都是临近除夕的气氛,新年的喜悦与轻松也只是王公贵族能感受到的东西。
咸宁的婚事,将在年后春月,从朱棣今年七月首次宣布时,朝中对此事议论纷纷,不合礼法,不合规矩,损了皇室颜面,镇国公威武,大明第一桩两公主嫁一人的奇闻,在各阶层间酝酿。
乾清宫内殿,清香袅袅,朱柏点了点头:“皇兄,抛开皇室脸面,我倒是更希望咸宁这孩子能够因此而得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做叔叔的也高兴。”
朱棣扶着桌子的手抽空,重新坐在朱柏对面,道:“俺也怕笼不住成渊的心思,但现在看来,他也是忠心之人,只是今后难免有人拿他做手脚。”
朱高煦对朱棣食言的不满,朱高炽肥胖身体前程堪忧,朝廷臣子则是借势两边倒。
“皇兄既然认为有人会拿成渊做手脚的,为何又不出手阻止?”朱柏有些不懂。
朱棣没有说话,他没有证据,也不确定到底是谁,再者便是,这些人做的事罪不至死,最重要的是总要做好臣子的权衡利弊,给他们找些事情做。
若是他们没有障碍,太过于清闲无事的话,那就会来找皇帝的事情,和皇帝来斗。
朱棣深懂其中道理。
朱柏眼里,原本不可能二女嫁一夫之事,朱棣这种性格也绝不能同意的事情,如今也发生了。但是为何不直接肃清朝堂小人,毕竟你是要重用培养成渊的。
值守内侍进来通传:“陛下,镇国公成渊带定国公之子,徐景昌在殿外等候传唤。”
“让他两进来。”朱棣起身,走到大殿中间,昂首挺胸站定,看着殿门。
戴着乌纱官的成渊在前,年轻的徐景昌跟在身后,两人一前一后跨过大殿的高门槛,躬身道:“两天陛下。”
“今天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都坐下。”朱棣指了指侧面的朱柏。
成渊看见朱柏,两人眼神简单的交换笑意,随后坐下。
“巢湖俞家,朕倒是同意。但是山东那边,朱槫是个不成气候的,那些小湖岛该谁去合适?太湖之地也要训练抗倭卫?”
成渊道:“巢湖俞家,大明水师就是起自俞家,当初追随太祖皇帝,战巢湖之地,随军渡江,败陈友谅,定策打集庆,根深蒂固,经验丰富。
俞家后人没有辱没先祖,一门父子四人,公候世袭,何不培养起来,为浙东和山东出一份力。”
大明朝廷如今除了鞑靼部和兴起的瓦剌,最重要的便是沿海倭寇,洪武时期,官员认为蛮夷之地,不必大费兵士出兵,借故元海灾全军覆没为例,多次阻挠。
倭寇如今和汉家水匪结盟,多次侵略沿海百姓,气焰嚣张。
“镇国公,你不是外人,巢湖倒也好说,可太湖水匪出没,只怕先要剿灭才可用太湖训练抗倭卫。”徐景昌说道。
徐增寿管左都督府,徐景昌跟着自己父亲,耳濡目染,对太湖有水匪出没一事也是了解。
“山东地界,环梁山成水泽,称梁山泊,此处也有山匪,只要将其收为己用来充做抗倭卫,那里有处寨子,名叫梁山寨,当初祛蝗时听过。”
朱柏急忙补充,想着此事该与朱棣说上一说。
以往倭寇侵扰,朝廷都是直接派兵去出剿,这还是首次建立抗倭卫,尤其在几处湖泊上,朱柏和徐景昌对此事特别的在意。
倭寇在水上面厉害,能够与之抗衡的便是俞家,俞家可是大明水师中的主力。
俞家因为巢湖水师,很特殊,俞家的门人,学生,徒弟,子孙,女子,下属都是集中在巢湖水师,可以说独立成势。
如钢板一块,刀插不入,甚至独自成一体,老牌勋贵,除了天子下令,没人镇得住。
朱棣不喜欢这种独成一体,况且俞家对他靖难称帝心里颇有议论,情绪上会有抵触。
但抬眼望去,似乎除了俞家,再无可以与倭寇抗衡之军。
上次成渊提醒可建抗倭卫,这件事朱棣便很重视,自丘福带军回来后又反思用兵战略,才觉得,抗倭卫必须建军不可。
紧接着,徐景昌和朱柏又提出太湖和山东梁山地界的水域有水匪,当下头疼不已。
“可以调俞家去。”
朱柏道:“你糊涂啊!”
成渊不明白,自己为何糊涂。
朱棣道:“你还记得靖难白河沟之战里,死的有谁?”
“死的有……”成渊想到那个人物突然哑口结舌,他们新晋的靖难功臣和俞家可是有着过节的。
如今俞家归顺永乐,但对靖难功臣可没有好印象。
俞廷玉在元末结巢湖,拉起一支水军,后来带着俞通海,俞通渊,俞同源等三兄弟归顺朱元璋。
不久,俞廷玉战死,但在大明开国之战中俞家三兄弟屡立战功,其中俞通海最为突出,在鄱阳湖大战中,救过朱元璋的命。
至正二十七年不幸战死,朱元璋悲痛之余追封虢国公,葬在戚家坡,后世的雨花台西北侧。
而俞通渊一直活着,在靖难之战的白河沟战役中,身为建文朝臣子,而阵亡。
当时各位其主,俞家子弟现在归顺朝廷,倒也不憎恨朱棣,但是却憎恨靖难功臣,难免心存芥蒂。
朱棣道:“俞家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俞家水军团结一致,这支水军用好了,将是抗倭最得力的,若是用不好的话,便只能适得其反。
朕因此也将希望寄托于成渊你说的抗倭卫上。”
让俞家听从成渊的水军训练,无异于难如登天,所以便另开一条路,训练抗倭卫。
但如今,成渊还想用巢湖之地,恐怕俞家绝不会同意。
朱棣曾经想过将自己与徐皇后收养北平大将的女儿,康宁公主下嫁,但是俞家竟然拒绝了。
随后徐家也试图联姻,均被拒绝。
抗倭卫三地中,两地有水匪,巢湖有俞家,实在是很棘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