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打的如火如荼,后方的李丰田却是毫无波澜。
自己来大唐也差不多十年了,给大唐带来这么多的改变,再加上那么多牛逼将领,要是还打不赢就找个鸡蛋撞死自己得了。
于是乎,过完年的李丰田又开始了闲逛模式。
农研署在年前已经完成了合并,改名叫农科院,但是地址还在原地。吕才精挑细选了不少人才补充进去农科院,进行农业的研究。
这些人才都有个特点,基本都是寒门或者庶人出身。
因为种田这东西不像别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实际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些不懂种田的出身名门望族的,自然在这方面没有优势。
高启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还想在临走之前出些力。
院长已经确定由高启的大徒弟接任,但是抽空也需要去科技院那边回炉学一些理论才行。
而这些新来的,尽管说是懂一些种地,但是照比高启这种种了一辈子地的人,还是要差上许多。
所以,这些新人这段日子一边跟着高启学习他的这些经验,一边记录和整理。
也许高启的的文化水平低,但是这些宝贵的经验,早晚也会成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补充大量人手之后,现在农科院也进行了分科。
按着实际需求,在李丰田的建议下,暂时先分成三个部门,分别是研究粮食粮种的部门,研究农药化肥的部门,以及研究生产相关工具的部门。
由于现在粮食问题还是主要的,大唐的不缺粮只是暂时表面的,无论从未来的发展和粮食储备来看,还是缺口很大,而且,目前大唐的经济作物不多,甚至还没有经济作物的概念,所以,目前的主要方向还是研究更加优质的粮种。而这其中,又包括培育适合各种地域的粮种。
当然,这些都是预备方案,也就是说,现在做不了,都是未来要做的。
现在科技院财大气粗,新开几个分院不是问题,但是目前受制约的还是人才不足的问题。
明年科技院和民间的人才选拔,要加大给农科院输送人才的比例了。
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完了,其他就全完了。
李丰田不可能一直跟着,但是也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先提了出来。
长安地处陕北,不适合种植水稻,所以,水稻的相关实验就不适合这里。
但是,你不能要求长江以南的地区也种植麦子,这就是乱弹琴了。
所以,这第一个基地,就是要在湖南湖北一带。
后世有一句话说的好,就是“湖广熟,天下足。”而这个湖广,指的就是湖南湖北,更何况,就不说别的,后世的那位神农的实验基地都设在那里。不需要理解,抄作业就完了!
而第二个基地,就先放在榆关附近。
东北广袤而肥沃的土地,是重要的粮食生产来源。
而且,东北的粮食,不光数量,质量上也是精品,这都是得益于这片黑土地。
远的不说,只要吃过东北大米的小土豆们,都不会再嘴硬去讨论哪的大米好吃。
尽管目前东北还不在控制中,但是,早晚的事,提前量要打好。
第三个基地,就放在东南。
东南的天气潮湿,水量足,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尽管这里多山,但是,在李丰田眼中,这些都不是问题。
而且,未来这里将要有几个重要的港口,保证当地的粮食产量,也是对于地区稳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一个基地,就放在海南。
我国幅员辽阔,包含多种气候,但是要说到相对最少的,那就要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了。
而且,这个基地的定位有些特殊,主要研究的是经济作物。
即便李丰田的农业知识不多,但是也知道未来的海南也是重要的甘蔗和橡胶种植基地。
随着大唐的发展,这些经济作物一定会走向台前。
尽管甘蔗原产于印度一带,但是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期就已经传入了,而且,糖的使用范围非常广,这都是未来需要考虑的。
再就是李丰田心心惦念的橡胶了。
李丰田发誓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个东西,但是这不耽误提前先把地方留好。
李丰田已经将整个东南亚视为囊中之物,一直到南太平洋直至澳洲。
也就是说,一旦找到了橡胶,那么整个东南亚,都要成为大唐的橡胶生产基地。
……
尽管有些话不能说出来,但是五大院的构想,还是让这些无论是老人,还是新来的人都震惊了!
种田能种到李丰田想的这份上,也基本就是封顶了!
尤其是这些新人,原先他们以为未来自己的衙门属于清冷衙门,但是听过李丰田的规划后,都铆足了干劲,争取以后这里有自己的一份!
这可不是李丰田在给他们画大饼,而是未来真的要做的。
如果说搞科技啥的,别人还可以用“奇技淫巧”来攻击你,但是如果说提高粮食产量,那可是从上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