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桥浜位于上海县城的西南部,这里是县城内平民的聚居区,到处都是胡乱搭建的简易窝棚,原本的道路都被遮挡住了,很多地方要歪着身子才能经过。
这里居住的人大都是从外地来到上海讨生活的穷苦汉子,他们白天的时候在洋人的码头上讨生活,晚上的时候回到自己位于这里的小窝棚,安心地睡上一觉就无比满足。
这个地方连县衙的官差都不愿意过来,不过这里却有一套自己的规则来维护着,不然也不可能延续下去。
官府不管的地方,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帮会,来填补这个空白。
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当自身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靠在一起抱团取暖。这就是帮会产生的原因。
当然了有些帮会强大了之后就会欺负那些独来独往的人或者是小的帮会,这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倾轧是一个道理。
刘丽川今年三十三岁,原为广东香山人,早年加入天地会。
1851年他受陈庆真的委派来到上海发展小刀会的势力。他先是利用自己广东人的身份,在上海滩成立广东帮,后来又因为他为人仗义,其他各个帮派纷纷加入小刀会。
这让刘丽川产生了野心,陈庆真被杀之后,刘丽川已经在事实上脱离了福建小刀会。
太平军杀入南京,让他看到了一种希望,一条释放自己野心的道路。
不过在半年前,一封书信让刘丽川脱离小刀会自己单干的野心全部熄灭。
这封信是孙延平让人送来的,要是孙福兴的信,他大可以不理睬,但是孙延平是他入会的领路人,是他的恩人。
在江湖上混,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义字,这东西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是丢掉的话,在道上将会寸步难行。
孙福兴打压孙延平,这是不义,因此刘丽川可以脱离孙福兴领导的福建小刀会。
但是这个时候孙延平找自己,刘丽川就不能不理睬。
刘丽川被一封信叫到了漳州城,在那里他知道了华族的情况,并且在孙延平的引导下加入了复兴会,并且就任复兴会上海分会的会首。
所以此时在上海滩最大的地下帮会就是复兴会。
自从进入了复兴会,刘丽川在上海的工作其实比以前顺利多了,因为他可以通过琉球馆获得一些金钱和物资方面的支持。
这样他们就不用再去压榨底下的会员。以前他们的经费都是会员缴纳的会费。
这种会费就跟保护费一般,有些是会员自愿缴纳的,还有一些则是带着半强迫的性质。
这与此时大部分的帮会差不多,只不过小刀会收了钱之后,真的会保护自己的会员,就像是亭桥浜这里的贫民区就被保护的很好,生活在这里的弱者不用担心被人任意欺凌,因为小刀会会保护每一个人。
孙延平知道刘丽川是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但是他有把握掌控住对方,因此他才会向董良推荐此人。
没想到董良一听到这人的名字就同意将其纳入华族的上海滩计划之中,而且是重要的执行人。
在这个贫民窟的深处有一处青砖围起来的院子,看起来不大,但是相当地规整。
这院子从外面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是从围墙的内侧却能够看到这围墙是经过加厚的,其内侧还有一条可以站人的矮墙。
此时这道矮墙上蹲着一些穿着黑衣便衣的汉子,他们的手中端着的竟然是华族产的钢弩。
院内的房屋正堂大门紧闭,不过里面却灯火通明。
要等的大人物还没有到,熟悉的几人正在谈话。
刘丽川长着一张马脸,上面是硬而直的乌黑胡须,短打上露出的粗壮胳膊,一看就是个彪悍的主儿。
不过在他对面坐着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看起来更加彪悍,这人名叫潘启亮,身高足足有一米九,须发皆张,不怒自威,看起来有几分老成。
潘启亮在会中是最能打的,是刘丽川手下的头号打手。
“会首,最近一段时间,朝廷越加的过分了,嘉定县衙三天两头下来征粮,连个理由都不讲了,跟明抢一般,不交粮的就拉去做壮丁,到常州前线去修筑防御工事,百姓苦不堪言。”周立春汇报道,他是嘉定分部的负责人,手下的人主要都是农民。
“码头上的弟兄也不好过啊,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船过来,大家没活可做,只能坐吃山空。”负责码头的潘启亮也满嘴抱怨地说道。
……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事情,要是让刘丽川自己决定的话,这会儿就应该揭竿而起。
但是现在的他多了一些大局观,他现在是复兴会的下属,而复兴会是华族的,华族的重心现在在南边而不在这里,刘丽川要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华族的统一规划内行动。
作为具体的执行人之一,刘丽川知道华族高层准备将上海周边搞成一个半自治的区域,一个名义上在满清治下,但是又不受满清朝廷控制的地方。
满清的那些人不傻,因此复兴会要想做到这种程度非常困难。
“会首,要我说就反他娘的,咱们为复兴会占下一块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