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855年的6月。
经过了1个月的努力,京城的秩序终于稳定了下来。
同时董良将其改名为“北平”。这传递出了1个重要的信号,似乎华族不准备将这里作为都城。
然而紧随其后,董良又下令将南京改名为古称金陵。
北平、金陵、重庆、上海都将作为华族的直辖特别市存在。
华族最终定都在哪里,董良并没有宣布。很显然所有人都不觉得福州会是都城。
此时,华族的内阁各部还在福州城,那里实际上履行着都城的职能。
不管怎么样,北平还是北方的中心,今后华族的疆土扩大之后,也许还会有南平、东平和西平。
赵烈文和总参到了北平之后,接手关外和草原的作战指挥,董良的压力小了很多。
他开始专心处理北方的政务。
6月的京城已经能够感到有些热。
这北方的天气,冬天很冷,但是夏天却又非常热。
刚刚体会了几天春日的感觉,蹭的1下就变成夏天了。
前几天还刮了沙尘暴,这让董良万万没有想到。
其实到了清末,因为土地矛盾的加重,很多汉人移民到了草原南部开垦土地,已经对这里脆弱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草原的荒漠化已经开始变得严重。
董良希望华族发展,但是不希望以透支环境的方式。
有1天,子孙后代想要看1下自然的美景,还得跑到那些精心保护的景区去。
这是在透支后人的资源。
“元首,您等的人全都到了。”善祥轻飘飘地走到董良的身后。
女孩的脚步非常轻巧,走路都没有声音。
董良所在的位置是恭亲王府的后花园,这里又名萃锦园,连着什刹海,风景秀美,视野开阔。
董良特别喜欢这种视野开阔的地方。尤其是在书房中坐久了之后,到这种地方来,会让人思路突然间放开。
听到了傅善祥的汇报,董良的心中1松。
他终于可以扔掉1些包袱了。
这北方的管理比南方还要难。南方1直都是反清势力的大本营,就连普通百姓对满清的归属感都不强。
因此华族很容易在那里立足。加上南方的商业发达,华族的改革推进起来更加容易。
但是北方1直都是满清重点经营的地方,也是封建残余势力最强大地方。华族要想立足,要想推进改革,困难重重。
另外,董良对北方还有1个大计划。
即“北人南移”计划。
前面已经说过,河南、山西、山东、河北,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也是华族百姓最早开发的地方。这里的土地已经被开垦了几千年时间。
曾经到处都是森林,土地肥沃的黄土高原已经变得光秃秃的。6朝古都所在的关中更是变得不适宜居住,曾经温柔的母亲河变得暴躁,地处中原的河南、河北各地水灾和旱灾频发。
这1切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太多了,环境承受不住这么多人口的索取。
在这个时代,解决人地矛盾最好的办法不是控制人口增长,而是移民。
移民不仅仅可以缓解本土的土地压力,还可以完成领土的扩张。
当然这个办法只适用于此时的世界。
见面的地点放在恭王府中庭最大的银安殿。
张亮基是其中之1,他的心中有些忐忑。
虽说他是带着手下投降的,但是平心而论有些晚了。
要是再早1些,他还能说对华族有功劳,但是这么晚投降,华族能够不治自己的罪就不错了。
他只是1个举人出身,但是靠着捐官获得了出路,然后通过自己踏实的政绩做到今天的封疆大吏。
这首先说明他是1个有野心的人,渴望向上爬。其次说明他是1个有能力的人。他能够做成事情。
他今天48岁,正是1个男人在仕途上最成熟的年龄。
他在许多地方做过官,处理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
并不是所有的满清官员都是那种离开师爷就什么都不会做的饭桶。
还有很多人天生就适合做官,他们知道如何用人,知道如何化解危机、解决矛盾。
华族在管理制度上与满清不同,但是华族的官员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读的都是圣贤书。
投降之后,张亮基在济南继续呆了1段时间。
华族派遣了1个工作组到济南府,处理山东地方行政权力的移交问题。
张亮基就负责协助他们的工作。
这段时间,张亮基没有耍任何的花招。反倒是帮工作组处理了几个做小动作的地方知府。
相处了1段时间,张亮基才知道,这个工作组的组员都是华族后方抽调的官员。
他们有的以前是师爷,有的是吏员,有的是基层的官员。
其中职位最高的竟然只是1个通判。
这些人都有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