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天所领导的北地义勇军迅速崛起,并令日倭军队连吃败仗,损失极其惨重。
日倭最恐惧的还不是北地义勇军的强大,而是封天的战法。
封天用兵鬼神莫测,不战则已,战则必是毁灭性的战役,在遭受到连续打击下,日倭人心中对封天有一种深深地畏惧。
当封天全部占领汉省之后,日倭人并不甘心。
尽管日倭人不甘心失去东北亚这片占领区,除了本土没有足够的兵力调动之外,因为畏惧封天却又不敢展开反击北地义勇军。
北地义勇军到底有多么强大,对此,日倭人心中没有底。
日倭人所了解的情报,也不过是从德国外交官那里了解的一些内容,以及分析日倭关东军灭亡的速度,得出北地义勇军不可战胜的结论。
但是,这些都不是定论。
如今北地义勇军占据对面的汉省,而且还拥有了海军,日倭人更加不放心了。
日倭人的海军虽然号称亚洲第一,哪怕在世界上也算是海上强国。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封天,尽管对方仅有两支航母战斗群,日倭人一点也不敢大意。
七月,日倭海军派出一艘炮舰,企图试探一下北地义勇军的海军实力,结果很悲催的连一封电报都没有发回来。
跟随在远海观察的日倭海军军军舰,从望远镜里面只看到远方火光一闪,隐隐听到了爆炸声,这艘炮舰便很快沉没在大海之中。
而实际战况是,北地义勇军海军潜艇在水下有数枚鱼雷以及水面舰艇数枚炮弹齐射,几乎在同一时间爆炸共同造成的结果,军舰瞬间解体。
损失掉一艘不到千吨的小军舰,日倭人并不心疼。
击沉一艘小型军舰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方的军舰也是一艘,却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击沉日倭军舰,而且是粉碎性的毁灭,相信日倭自己的军舰办不到。
当然,日倭海军并不知道水下有潜艇。
或许他们可以猜测,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地义勇军海军所拥有的打击能力,实力相当惊人。
这场小小的海战,连一个浪花都没有掀起来,双方都没有向外界报道。
日倭人并不想冒犯北地义勇军,这只是一个试探,期望得到北地义勇军海军实力的一点信息。
但是,这一信息已经足够了。
日倭终于意识到,北地义勇军无论是路上的军事实力还是海上的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目前日倭军队所拥有的的实力,不可能对汉省实施反攻,也不可能战胜北地义勇军。
除了北地义勇军的实力太强大,更主要的是封天这个人太神秘了,这才是日倭人最恐惧所在。
回顾封天与日倭军队的次交战,封天的战法非常凶残,几乎所有的战争都将日倭军队全数毁灭,帝国军队的精锐大多都被封天一方整建制所消灭,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势力。
日倭在中国南方与国民政府百万军队开战,其损失还不如与封天交战的一场战役损失的多,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北地义勇军的整体实力,是国民政府百万军队战斗力的数倍,甚至还要强大。
弄清楚了这等现实,日倭人还敢进行反击吗?
以前日倭人叫嚣三个月打下中国,现在看来那是扯淡,有北地义勇军在,日倭人不能再冒险了。谁知道封天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发动,在这之前所有的战役,日倭人都没有做出的正确判断。
如果惹怒了封天,谁知道哪一天突然再发起攻击,日倭军队哭都没地方哭。
好在此人有个好处,在每一次行动之前总要发出一点声音,而后才会行动。
以前日倭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最近军部一直在研究封天的战略思想,但是,得出的结论令人沮丧,此人用兵毫无规律,鬼神莫测。
有封天这样一个人物在,有强大的北地义勇军在,征服中国已经没有指望了,日倭军队之所以至今没有退出大陆,仅仅是为了多掠夺一些财富而已。
日倭军队在大陆收缩兵力,缩短后勤补给线路,从进攻态势变成了防守。
原本第十八集团军从防守态势正在往进攻的态势转变,从战场上明显感觉到日倭人的战略转变。
日倭战略的转变无疑给第十八集团军创造了机会,迅速加快战略转变,对日倭侵略军实施主动攻击。
第十八集团军攻击性极强,日倭军队仅仅是消极抵抗,半年下来山东仅剩下琴岛一个海港,要不了多久,大半个国家将会囊括其中。
其实,日倭军队在南方战场也在收缩,虽然比北方战场慢一点,但大战略已经不可改变。
但是,国民政府并没有抓住这一机会,蒋委员长没有敏锐地发现这一战机,军事上慢了半拍,至今没有多大的军事行动。
可以相信,如果老蒋也发动攻势,日倭军队必然后撤。
到了这一步,日倭的战略退却再明显不过了。
日倭人只能相信德国大使的话,中国人好内斗,日倭军队逐步退出大陆,也就是他们相互厮杀的开始。
也许,封天会在这场厮杀中胜出,也许在这场厮杀中消亡。
总之,一旦中国出现内战,封天对日倭的威胁将会大大减弱,甚至会消失。
对此,日倭国内怀着美丽的幻想,坐等封天消失在史长河中。
战争还会继续,日倭人的野心并没有因为封天的存在而消失。
而支持日倭军队发动战争,那就需要战略能源,而且,日倭人已经开始在西伯利亚寻找石油。
但是,他们没有封天那种本事,人家封天随便指点一块块地方,石油企业的钻井打下去,石油唿唿往外冒。可是,看看日倭人的情况就有点背点,西伯利亚至今没有发现石油的踪迹。
那么,日倭的目光盯在了东南亚,至少那里有荷属东印度的油田。
而要进行长期作战,不控制东南亚的战略物资,特别是石油,是不能让日倭战争支撑下去的。
日倭参谋本部原来一直存在着“北进”和“南进”两派之争。
“北进”派力主在时机成熟时进攻苏联,向西伯利亚方向扩张。
“南进”派主张向东南亚扩张。
事实已经证明,北进战略无比正确,日倭远东军战果辉煌。
北进的胜利,使得日倭的本土通过北方四岛、库页岛与西伯利亚连成一片,还获得了一个内海。
老毛子国内经过“十月革命”、内战、被波兰击败以及苏芬战争,比英、美弱得多,“北进”是个相对稳妥的扩张方案。
日倭军队想要展开“南进”战略,则要同西方列强“硬碰”,这种战略十分冒险。
史上1941年下半年的时候,苏军在德国闪击下屡战屡败,大部主力被歼,首都莫斯阔危在旦夕。
如果日倭在国家战略方向上选择了“北进”,定然会不顾及条约的约束,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一千载良机,配合希特勒德国出兵苏联远东地区,像战争末期的苏联不顾该条约的约束,加入对日本作战一样,日军陆军可穿越蒙古截断西伯利亚铁路,空军可以简易的前进机场来实施对乌拉尔以东、西伯利亚的后方重工业、军工生产地区的轰炸,日本强大的海军可以攻击苏联远东海岸线上的任意一点并实施登陆。
从史上看,一个国家在战略上处于两个强国的两面夹击的态势下,则必败无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战时的俄国和法国如果同德国“单挑”的话,根本不是对手。
何况二战初期苏军远远不如一战时候的德国,怎经得住德国和日本的两面夹击?
苏联同日倭鉴定“互不侵犯条约”本身就说明它非常害怕陷于日德军队两面夹击下作战的绝境。
西方研究苏德战场的权威学者、英国人艾伯特西顿认为:“当然日倭如果能在6月份也参加对苏战争,而不是在年底去攻打美国和英国,德国或许能在年底赢得胜利。”
日倭主要依靠美国供应石油能源,日本本土的石油储存量仅能维持战时消费一年半。
如果战争继续进行,日本陆军部最乐观的估计战争还得持续几年。
对日本来说,“油尽而退”自动回到和平状态是根本不予考虑的,除了把战争进行下去,为了称霸的野心,日倭别无选择,必将把战争进行到底。
要使战争能够进行下去,就必须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铁矿石等必需的战略物质,而东南亚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要夺得这些战争物资就必然卷入同美、英的战争。
如今日倭军队已经失去了占领整个大陆的希望,正式确定改变战略目标。
由此,日本陆军统帅部早已经开始编制对美、英、荷的进攻计划,对每个打算侵略的地域、战场,都事先拟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然后汇总起来编制综合计划。
最后,再把陆军的作战计划和海军的作战计划统合到一起,研究协同作战方案,制定整个作战计划共约经过数个月之久。
到198年8月左右,海军陆军的协同作战计划大体上已经完成。
陆军在9月内,连续在东京三宅坂的陆海军集会场所,网罗全部作战参谋,紧张工作一个月,集中研究最终方案。
初步完成以后,10月份内,以这个作战计划为蓝本进行图上演习。
凡是预定参加南方作战的各军参谋长和主要参谋人员以及参谋本部的作战指挥幕僚全部参加,详细讨论了开战初期南方各地的进攻计划。
从10月1日开始,在陆军大学内共演习了五天。
整个10月份,陆军和海军的协同作战计划都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决定不需要修改了。
11月15日,陆军杉山元参谋总长和海军永野修身军令部部长两个战争统帅,向裕仁天皇详细说明了南方作战计划。
根据日倭最新作战计划,陆军第一阶段的计划是占领重要资源地带,摧毁敌军在东南亚的主要根据地。
日倭第一步战略,首先占领中南半岛。
在完成第一部战略的基础上,第二部会进攻;菲律宾、马来半岛、关岛、泰国、缅甸、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苏拉威西、稗士麦群岛、帝汉等。
其中,菲律宾属于美国的殖民地,一旦发动对菲岛的登陆战,那将必然与美国人撕破脸。
所以,对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登陆计划必须向后推,在解决了中南半岛军事占领之后再启动对美作战计划。
日倭军队对美军开战,美国人必然会停止供应能源以及其它战略物资,而日倭人也就有理由赖账,美国人想要收回贷款,恐怕已经不可能了。
第二部战略的作战,要在陆海军紧密协同下,首先在菲律宾和珍珠港等地同时开始,务必在短期内达到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陆军计划出动十一个师团和二个飞行集团,海军出动第二舰队、第三舰队、南遣舰队和第十一航空舰队。陆军航空队的第一线飞机七百架左右,海军进攻飞机一千六百多架,总共约四十万人。
一九三八年的年底,日倭天皇正式批准南下的作战计划。
新的一年开始了,一月底日倭收到了美国提供的年度贷款之后,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发动南下战役。
大批日倭军队从广东越境进入北越,拉开了南下战争序幕。
傲慢的高卢鸡根本没有防范,哪怕他们有所准备,恐怕也挡不住蝗虫般的日倭军队攻击,北越和老挝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日倭军队所占领。
法国人也就是欺负一下未开化的蛮夷,凭借他们手中的热兵器称王称霸,面对野兽一般的日倭军队,习惯了面对弱者的法国军队毫无抵抗能力,河内已经掌控在日倭军队手里。
中南半岛战火纷飞,日倭军队长驱直入,以势不可挡之势向南方挺进......(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