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就不想动了。
这两天的生活与他过去的生活截然不同:青春、激情、放纵、挥霍。
带给他不同感受的同时,也让他有种深深地倦怠。
睡到九点钟,于乐醒来,先例行跑步,然后去学校商店买些吃的,这才回到宿舍。
饱餐一顿之后,他洗个澡,打开股票软件。
当发现大盘又涨起来后,他果断地关闭软件。
尼玛,我永远不会为国接盘。
想到莫名意识中对股市的记忆,于乐不寒而栗。
本应当是企业和民众共同创富的市场,却成为企业主的造富机、机构和政府的金矿、普通投资者的绞肉机。
一波波地套人、割肉,使得股民的内心伤痕累累。
虽然很多人依旧在炒作股票,但他们心中已经无爱。无论是对股市、还是对国家。
毕竟,不尊重股民利益的市场,让他们失去的不止是财富,还有对政府的信任、对国家的热爱。
于乐拿本《诗词鉴赏理论》继续阅读,因为他不困了。
第二天,于乐有课,不过是第三、第四节。
他走进办公室,发现自己是最年轻的一位。
办公室里有六套桌椅,其中五张桌椅已经坐着人。
于乐微笑着和他们打声招呼,然后走到无人的桌椅旁,拿出准备好的毛巾擦了擦灰尘,这才施施然坐下。
不多时,系主任许然走进办公室,看到室内静寂无声,他拍着手掌招呼道:“来,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大家都很给面的站起身,面面相视。
许然介绍道:“于乐,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诗,听过他的名字,教授新开的诗歌鉴赏课。
这五位老师上学年都在我校任教,互相都已经熟悉。来,于乐,我给你着重介绍一下。”
于乐配合地走到他身边,跟着他结交其他老师。
许然介绍道:“熊梦泽教授,教授大学语文;袁成副教授,教授影片赏析;辛军副教授,教授中外电影史;田思宏讲师,教授美学概论;何洁讲师,教授艺术概论。”
于乐逐一打招呼问好,这些老师也都释放善意。
许然见到大家熟络了,尤其是于乐已经将人认熟,这才放心离开。
于乐回到座位上,办公室的其他人并没有围观他,让他心中有些失落。
转念之间,他又哑然失笑。
人可真是贱骨头!
有人围观的时候,会认为生活失去了清静;没人围观的时候,又怀疑自己的影响力。
他轻轻摇头,翻看起今天的授课教案。
期间,于乐打瓶开水,泡杯浓浓地香茶,美美地抿上一口,倒也舒服自在。
当时针指向十点十分时,于乐端起茶杯夹着教案,和办公室的人打声招呼,踱着小步踏着铃声走进教室。
新学年的第一节课,学生们很给面子,桌子上的书摆得满满的,教室内也座无虚席。
于乐颔首介绍道:“鄙人于乐,从今天起,教授大家诗歌鉴赏。严格地说,谈不上教授,只能说是共同探讨。”
看到台下十几个学生举手示意提问,于乐好奇地点起一名美女道:“这位同学,有问题么?”
美女同学起身道:“于乐老师,我是大三表演系的学生章瞳。我想知道:表演系学生为什么要上诗歌鉴赏课?”
于乐示意她坐下,笑着说道:“章瞳同学的问题,估计代表着部分同学的心声。作为一名演员,学习诗歌鉴赏有用么?台下的各位同学可有答案?”
一名男同学答道:“了解文化,认识历史,涵养性情。”
于乐点头道:“这位男同学叫什么名字?”
男同学答道:“张宇。大二导演系的学生。”
于乐笑道:“张宇同学回答的很概括。可以说,所有的文学、文化知识都有这三者的效用。其他同学有答案么?”
一名女同学站起身答道:“诗歌可以培养情绪。我叫赵兰,大一表演系学生。”
于乐点头道:“赵兰同学的答案别具一格。好的诗歌让人喜、让人忧、让人怒、让人悲、让人惧!
总而言之,诗词具有感染人情绪的功能。若是你扮演的角色需要某种情绪,你通过适当的诗词或者历史人物的境遇来激发情绪,倒也不失为一种良法。当然,这需要你对文学知识了解的足够多。”
看着台下的学生,于乐问道:“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么?”
又一位女同学站起身道:“我叫庄欣,大三表演系二班的学生。我认为通过诗歌激发情绪,远不如在内心构建情景激发情绪。”
于乐点头道:“在内心构建情景,对于创作诗歌而言,也是有用的。若是能够熟练地在内心构建情景,是比借助诗歌要直接,而且更具有创造性。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看到台下的学生不再回答,于乐笑道:“我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诗歌,还是电影或者电视剧,最初呈现给我们的都是文字,也即是剧本。诗歌也可以视为一种剧本,只不过着墨太少、留白太多,需要大家更多的想象。
通过表演、拍摄和剪辑,文字最终成为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剧本,往往具有完整的故事结构、人物性格以及各种情感冲突等等。
但是诗歌不同,几句话构建一个静态或动态的场景,但构建这场景的背后,又有着无限的意象空间。
例如写闺怨的诗歌,远行的男子是士兵、是将军、是书生、是商人,还是服劳役呢?不同的男子,对应不同身份的女子,她们表现出来的情感也略有差异。
每一个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不仅要表现出共通的特质,也要抓住扮演人物的某种特质,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表演和其他人的表演区别开来。
学习诗歌,是开发你的想象,让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一首短短的诗歌,构建数十种、甚至数百种的情景,通过对诗歌情绪内核的把握,领会人物的情感特质,借助声音或者表演的形式让诗歌成为音像或者影像——生动形象、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