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大麻烦即将上门
见着李肆露出极为少见的邪异笑容,所有人才醒悟过来,原来天王找他们来只是参考,其实早就定计,要扶持一个得位不正的鞑清皇帝。
汤右曾、胡期恒心中暗叹,他们虽然已经转投英华,剪了辫子,对满人之祸已有深刻认识,但李肆这谋划若真成功,北面还不知会是怎样一番腥风血雨,就觉满心不忍。
佟法海更是不忿兼不屑地道:“你当自己是神仙呢,说让谁上位谁就能上?”
罗堂远哼道:“天王若没这本事,三个阿哥怎么都找上门来了?”
佟法海连李肆都不怕,对罗堂远却是怕到了骨髓,吓得身子更缩进沙发一分,这话也让他没了言语。是啊,为什么三个阿哥都遣人来通关系了?不就因为现在英华势若中天么?若是英华一力北伐,鞑清的江山还会有多久,谁都心里没底。不管哪个阿哥坐上龙椅,头一桩难题就是怎样跟英华相处。
宜章之战,胤祯亲临,长沙决战,康熙御驾亲征,两场大战,鞑清都大败而回,阿哥们都已清楚,英华已非武力可压服之国。他们要争位,要得到稳当之位,李肆是道不可回避的门槛。跟李肆达成某种妥协,即便只是暂时性的,也是保障他们能顺利得位的关键。
当然,如果心思更深一些,李肆甚至能帮着他们得位,这就看大家的价码是不是能谈拢了。
李肆道:“那个什么马尔泰,先看管起来,于汉翼去跟另外两个人谈,搞清楚他们的主子到底开了什么价码。”
众人讶异,不是要扶持胤禛么?
不等李肆回答,罗堂远嘿嘿笑道:“得亏国政没让你们这些书生把住,这可是生意人的窍门。”
这话可说到李肆心底里去了,在对敌国之事上,怎样捞取到最大利益,就只能用生意人的思维,而绝不能让一般的读书人掺和。
倒不是怕读书人满嘴仁义,只讲面子。自汉唐而下到宋明,外交层面也还是利益为先,并非后世人所以为的那般迂腐。但这“利益”,在读书人眼里就另有一番诠释。他们看中的利益,不是实利,不是整体之利。天朝颜面是首要,接着是国内政治。很难就事论事,从实际出发。
远的就是宋时处置西夏问题的失误,然后联金灭辽,联蒙灭金,之所以最后亡国,这三桩连续失误的外事影响很大。近的是明末处置满人和***的策略,也从不根据形势需求进行调整。
李肆前世所熟悉的一句话是“弱国无外交”,可熟知历史后,李肆却觉得这话不对。弱国反而更有外交。华夏藩属大多奉行“事大”主义,谁腿粗抱谁,外加行朝贡体制的华夏王朝是个冤大头,活得很滋润呢。
反而是华夏王朝无外交,因为外交都被当作内部政治在处理,自然无法贴近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宋明在对外关系上的失措,也是历史必然,绝难避免的。而到了鞑清时代,那就更是没外交了,全当成面子问题处理。
怎样处置鞑清三个阿哥的“求助”,这事就不能掺杂进读书人的思维,而该以单纯的功利之心来权衡。
偏题了……不过类似“外交部”的这类衙门可得赶紧设立起来,不能就只烧自己的脑细胞。
李肆将思绪转了回来,接着道:“这不过是未雨绸缪,康熙若是好转,此事就转到暗处。跟康熙的较量又摆在了明处,不过我怀疑,康熙真要醒了,第一件事就是向我们伸出橄榄枝。”
这话大家没听懂,但意思大致能猜到,想到康熙跟着三个儿子,互相抢着向英华示好,汤右曾、胡期恒心中既是黯然又是庆幸。这才几年时间,天下大势,竟已演变到这等地步,庆幸的是自己终究没有逆潮流而行。佟法海则是暗自流泪,心说皇上啊,这李肆小贼备好了阴谋诡计,阿哥们又背着你献媚李贼,与其醒来后面对这等悲凉之境,还不如就此而去的好。
李肆自然不想康熙就这么醒了,在他看来,康熙已经没了什么价值。若再让他坐在龙椅上,难保这个老头不会幡然醒悟,拼尽所有心力来对付英华,那时可就麻烦了。
可李肆终究不是老天,这事他可做不了主,昏迷大半月后,康熙还是醒了,而且也不是叶天士的功劳,叶重楼的消息还没通过天地会传到李肆那,李肆自己都不知道,还能通过叶天士来间接操纵康熙的健康。
康熙一醒,第一件事不是立储,不是布置军务,而是召唤一个人。这个人被一日千里紧急拉到了江宁,跪倒在龙舟里的御塌前,累得不成人形。
康熙靠在塌上,颤颤巍巍地说:“孔尚任,朕把一桩安定天下的重任交给你,你可愿去办!?”
此人正是孔尚任,从山东曲阜赶过来,一颗心正七上八下,不知自己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听到这话,更是惊骇莫名。但他却不敢有一丝表露,径直叩头道:“皇上但有差遣,草民自当赴汤蹈火,绝无踌躇!”
康熙道:“朕给你一份诏书,让你去广州一趟。去跟那李肆说,朕没有败,大清没有败。朕要尽全力灭他,不过是弹指之事。只不过……朕累了,这天下也累了,朕与他之争,何苦再牵累天下苍生。他要造反,图的是什么?不就是荣华富贵,钱财名望么?难道朕不能给他?你且跟他说,让他赶紧止戈息兵,朕就不兴全国之兵,朕且给他一个安宁……”
这些话似乎已经在心中滚过许久,康熙虽然虚弱,却是一点也没停滞,一口气全倒了出来。
“只要他点头,你就把那诏书拿出来,朕封他英国公,把广东许他。若是他对辖地不满,还可商量……”
孔尚任被这一通话灌得神智迷离,楞了好一阵才明白,康熙是要他去当使者。可他早已卸职为民,拿什么身份去广东传诏?
孔尚任是大才子,写过《桃花扇》,人情世故自也是七窍玲珑,转瞬间就消解了疑惑。正因为他是草民之身,康熙才要他去广州,这份诏书也该不是正式文书,而是跟那李肆交底。只要李肆应允,大家再在官面上操作,这样就能保住皇帝的颜面,让这件事看起来像是李肆求和,朝廷应允。
虽还没想透康熙为何选了他,孔尚任已经领会了康熙的精神,再叩首道:“草民自当为皇上分忧,此事草民会竭尽所能办好。”
康熙继续道:“这只是你要办的第一件事,第二件是你份内之事。李肆在广东毁儒,你身为孔圣之后,该做什么,不必朕来提点。传诏之后,就留在广东,趋炎附势也好,谄媚权贵也好,你就扎在广东,扶儒兴教,争回道统,此事……”
孔尚任赶紧应道:“此事乃草民本份,皇上心系道统,草民感铭五内,怎不敢舍命相从!”
康熙喘了好一阵气,神智又有些恍惚,好不容易凝住了意识,继续道:“朕不要你舍命,只要你能在广东活着,能在广东说话,坚守你孔家之教,如此就好。这是第二件事,第三件事……你且听清了,此事更为要紧。若是那李肆不愿奉诏,一意孤行,非要祸乱天下……”
孔尚任咬牙:“草民唯效朱范,一死而已!”
他说的是吴三桂造反时,死在吴三桂手上的朱国治和范承谟。康熙猛然咳嗽,好一阵后才道:“朕不要你死,你死了又有何用!?朕要你……”
他招着手,示意孔尚任附耳,孔尚任膝行而前,凑到床头,就听康熙低低一阵交代,两眼顿时瞪得凸起。
康熙呼哧呼哧道:“你没听错,就这般行去,朕……宁要一个持道统而起的反贼,也不要这天下……仁义沦丧,成夷狄之国!”
孔尚任痛哭流涕,再接连叩首道:“皇上一片苦心,为的都是这华夏之教,草民唯有死命而从,以报皇上仁义之治!皇……皇上!?”
康熙又晕过去了,这一番清醒,似乎只为了交代此事。此后他间续清醒,病情反复不定,但大体却是脱离了危险,也让北面形势稍稍安定下来。
这时候李肆才接到天地会的密报,不仅报告了病情,也通告了叶天士的情况,让李肆乍舌不已,天地会居然也有这能耐了?
尚俊很谦虚:“凡是跟清廷会有关联的重要人物,天地会都会安插内线,这也是天王之前的交代。叶天士那边,还是他回了江南后,我们临时牵起的线,工作还没做好。”
李肆挠头,之前设立天地会,该做什么,该做到什么,他确实有所交代,可那时也是张口就来,也没考虑太多。尚俊这个昔日小班头出身的家伙,却能将这些要点一一分析透彻,进而变成现实,还真是有搞谍报工作的天赋。所以啊,自己最该操心的事,就是完善制度,择善用人。
尚俊接着道:“康熙清醒后,就急招了一个人,现在那人在江南雇了急递,正朝广东而来,名字叫……孔尚任。我们查过底细,就是个文人才子,除了孔家之后的身份,再无特异。早前还以为文中词句有碍,遭了康熙的发落,不清楚他来此的目的。”
李肆一怔,孔尚任?这还何必查,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啊,他来做什么?
接着他明白了,之前自己不就在说,康熙要递来橄榄枝么?那家伙好面子,不愿派官面人物来,孔尚任现在已没官身,来广东为的是什么,讲和呗。
李肆笑道:“那是个关键人物,派一队人暗中保护好。”
若干时日后,李肆才份外后悔,早知这家伙所图为何,就不该派人去保护他,而是暗中收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