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最早的时候,因为宇文泰平元颢、迎孝庄帝有功,被封了宁都县子。
大统十四年二月,皇帝下诏改宁都县为郡,封宇文毓为宁都郡公,食邑三千户,用以表彰宇文泰的勤王之功。
到了这年五月,皇帝又大封有功之臣。宇文泰被进授为太师,已经移镇河阳的如愿亦进为柱国大将军。又因为他多年来克下溠、守洛阳、破岷州、平凉州等功勋,给他的几个儿子都封了爵位。一时门庭光耀,贵不可言。
这天封赏回来,宇文泰的表情淡淡的,不见有多么的欣喜。
同我说:“我准备奉太子西巡,所以要离开你们一段时间。”
我倒是觉得奇怪。近几年东边没什么动静,柔然和吐谷浑也一直无战事,怎么突然想着要西巡。
他的脸在烛光下显得讳莫如深。半晌,又说:“独孤信近日连上三本,俱陈在陇右岁久,启求还朝。”
大统六年,大统十四年……我在心里默默算着,说:“已经八年了。”
他看了我一眼,冷笑一声:“你也记得如此清楚。”
我垂目不语。直到今天,我们之间提起他,还是那样隔阂。
宇文泰眉头紧锁深深不悦:“他是要干什么?”
他曾经答应过他,永镇陇右,再不还朝。
“你西巡去为了去见他?”他对独孤公子的忌惮与日俱增,甚至到了彻底不愿让他踏足关中、接近朝廷的地步。
宇文泰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这几年过得快,人的想法也变得快。是该和他当面谈谈了。”
宇文泰开始老了。不光他的身体在衰退,他的心亦在老去。这一年多来他逐渐变得易怒又多疑,对他自己不信的事情彻头彻尾地厌弃。
有时没来由地发脾气。也许他太累了。
但是却越来越喜爱邕儿。
邕儿已经满五岁了。他亦过早地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同觉儿不一样,他不显得那么聪慧过人,却有着和年龄完全不相称的沉稳和内敛。同他的年纪相比,他的沉稳是显得有些笨拙和木讷的。与两个兄长工读经史不同,他小小年纪便喜欢读兵书,还常常一本正经说,兵书中不光讲怎样打仗,乃至做人处事的大智慧,都在其中。
宇文泰最爱他,常对人说,将来能继承他的人,必定是宇文邕。
大统十四年的夏五月,宇文泰奉太子西巡,一直远到北长城,又在长城脚下大狩。听说也经过了河阳,独孤公子又当面请求他,要求还朝。宇文泰未允。之后两人密谈一夜,旁人不知内容。但那夜之后,独孤公子继续留在了陇右,不再提还朝之事。
我总在偷偷思量,他为何突然如此强烈地要求还朝。
我已无法再得知他心里的想法。不由得苦笑,别说他,连宇文泰的想法,我都越来越不明白了。
有了三个儿子之后,宇文泰一直想要个女儿。可是经历了生邕儿的惨痛之后,大夫断言我再也不能生育了。
然而他还是待我无微不至的,捧若手中至珍。我曾暗示他若实在想要女儿,便纳个姬妾回来。他倒促狭地笑话我:“你这妒妇还容得下家里多个女人?我可不想整天为后宅吵闹而头疼。白白地英雄气短。”
我不悦:“好心容你娶个年轻的回来,好过日日对着我,看也看腻看烦了。你倒来笑话我。以后便是你想,我也不许了。”
他吃吃笑着抱住我:“放心,我永不想,就守着你了。我光喜欢善妒的女人,都三十多了还是这个样子没变。”
我以为日子可以这样一天天安宁又平淡地过下去。我最终可以和宇文泰一起看护着几个孩子,一起白头。
在陪同太子西巡之后,传报东线不稳,邺城那边似乎正在往边境调兵。于是宇文泰又带着我和孩子们举家迁屯到东雍州。
大统十四年刚入秋,邺城那边遣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将率众十余万围大将军王思政于颍川长社城。
王思政是宇文泰的爱将,一生戎马。不仅有勇有谋,而且为人高风亮节。他不受显职,亦不营产业。宇文泰曾赐给他一处田园,王思政出征后,他的家人在园地上种了桑果,王思政回来后大怒,命左右拔而弃之。宇文泰听说了此事之后也多有感慨。而他对士兵却极为爱恤,因此在军中威望极高。
长社城被围时,城中只有区区八千守军,却死守城池,高岳久攻不下。
颍川的战事一直拖到来年春天。高欢的长子高澄见久攻不下,亲自领兵增援。
那时高欢尚在病中,高澄作为长子,大概急于要立下功劳,以便将来承袭父亲的爵位时能够服众。
他想到一个恶毒的办法,决洧水灌城。
王思政只得向宇文泰求援,听说信中言辞恳切而沉痛,说城中水流涌溢无法遏制。士兵虽英勇作战,然而挡不住城中四面八方水如泉涌,乃至悬釜而炊。
宇文泰立刻亲自帅军支援,并派遣大将军赵贵为前锋。然而赵贵进发到穰城便被陂泽所阻,不得往前。
彼时我和毓儿随他一同出征。
毓儿这一年十七岁了,长得英俊倜傥,兼取了父母的长处。穿着明光铠更显得英姿勃发。多年勤奋,骑射亦成了一把好手。宇文泰喜爱他,便带着他在军中历练。对他说,自己当年初次随父兄入阵,也是十七岁。
此时大军不得往前,只能隔着一片汪洋祈祷着王思政可以支持到水退。
不多久,传来了捷报,慕容绍宗、刘半生和慕容永珍见长社城已成一片汪洋,即可攻破,便乘着楼船观察城中情况。忽然大风骤起,所乘楼船竟然顺风漂泊城下,西魏守城将士抓住机会从城上用长钩牵住楼船,弓弩乱发,慕容绍宗落水溺死,刘半生中矢而亡,募容永珍被生擒斩首。
宇文泰大喜,认为这是天在帮他。
慕容绍宗等人死后,邺城军士气大减,加上城中大水尽退,挡着援军的汪洋也快要退尽。宇文泰便下令往长社城进发。
走了不到半日,便接到候骑飞报,高澄听闻士气受挫,又率十一万步骑攻城。高澄亲临前沿阵地督造土堰,想要重新聚水攻城。
战场上形势总是这般急转直下,令人猝不及防。宇文泰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傍晚时分,他叫上我,带着毓儿一直往长社城的方向走了二十里,遥遥见到邺城军的队伍军容齐整,旌帜昭昭,举着马鞭指向那边对毓儿说:“你看,那便是高欢的长子率领的军队。”
毓儿遥遥一看,立刻扶剑说:“宇文泰的长子亦不会甘于人后!”
宇文泰哈哈一笑,说:“好!但愿如此。”
是夜,他悄悄对我说,颍川救不得了。
“那王将军……?”
大帐里一片寂静。只有油灯上微弱的烛火在不安地跳动着。仿佛宇文泰捉摸不定的心思。
“当年思政是高欢手下的大将,极受器重。太昌元年他就力劝孝武帝西奔入关,永熙二年孝武帝携其一同入关。至今整整十五年了。”
他的声音低沉轻缓,如黑夜中茫茫海水起伏不定。
“他为人高洁,作战骁勇。从前每每自认不是我嫡系,内心不安。昔年我在同州大宴,他拔刀以掷卢为誓,向我表达忠心。当时情景,尤历历在目……游戏之事,又有几人敢以命相赌?”
宇文泰说的是前几年在同州的时候,他大宴朝臣,酒酣耳热之际便有人提议游戏。宇文泰便解下腰间的金带让大家掷骰子,先掷出五个黑色者可得金带。当时群臣都掷遍了也没人赢下金带。最后轮到王思政,他未像众人般嬉笑,而是面容严肃地对宇文泰说:“王思政羁旅归朝,蒙丞相以国士之遇相待,方愿尽心效命,以报知己。天地知若我诚心,愿一掷即为卢;如我心怀不轨,神灵亦不容我,我愿死于此时此地,以谢丞相。”说完拔出佩刀放在膝上,抢过筛子便扔。当时满座皆惊,宇文泰亦大惊失色,急忙制止,筛子却已投了出去。
在一片倒吸凉气的嘶嘶声中,那筛子竟然真真地掷出了五个黑色。宇文泰大喜,立刻将金带赐给了他,从此也更加信任他。
我轻轻抚着他的胳膊劝慰他:“你别太难过。也许王将军吉人天相,或可逢凶化吉。”
宇文泰轻轻摇摇头:“回天无力了。”他抬头看着我,眼中滚滚流动着悲哀,“明音,我要失去壮志高风的王大将军了。”
两天之后,高澄下令淹城,并下令,生擒王思政者封侯;若王思政有死或伤,亲近左右皆死罪。
那日我们隔着一片汪洋,遥遥看着长社城破。
我随宇文泰出征以来,从不曾遇到过如此悲壮无奈的场面。众将皆遥望东面,沉默无言。
沉默是此刻天地的注脚。
众将皆劝宇文泰退兵,宇文泰执意不肯。城已破,人已亡。他要亲自为王思政收尸带回长安厚葬。
城破半日之后,大水终于渐渐退了。
我们驱马踏过泥泞,艰难地来到城下。城中散出的余勇哭诉,被围一年,城中缺盐,城中军民十有六七都肿胀而死。此刻满城只有不到三千人了。
然而即使艰难若此,王思政率领的军士无一人叛变。可见其威望。
“大将军呢?”宇文泰问,声音低沉沙哑。
戎马半生了,也见过那么多尸横遍野的场面。从未见他心痛若此。
那小兵大哭起来。
王思政见城池已无法保住,带着随从向西一再叩拜,之后拔剑欲要自刎,被从人拦下。
都督骆训对他说:“将军曾对我们说,不光能得富贵,亦能保全城性命。如今高澄曾下令,大将军有伤,左右皆死。将军难道就不哀怜士兵因您而死吗?”
于是王思政降了高澄,由此也保住了余下三千多士兵的性命。
宇文泰听了,默默无语良久。
有人说,王思政不仅未能守住城池,还丧尽气节,有辱国体,该论他的罪过,追究他在关中的家人。
也有人说,王思政以八千人对抗高欢倾国之兵长达一年,虽然城破投降,也是为了保住城中军民,亦不失壮烈。请求宇文泰不要再追究。
宇文泰不说话,一个人调转马头默默离去了。
一直到夜里,他都一个人在帐篷里,一言不发。
毓儿来找我,说:“阿父不要紧吧?晚饭也没吃。我可以去看看他吗?”
“他这会儿心情不好,谁去都没用。你还是别去了。他会知道该怎么办的,别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