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乃是青城地道的书香门第,上边几位祖宗都是教书育人的先生,最大的官位是翰林院掌事,衣锦还乡之后创办青城书塾,打一开始就碾压群芳。
而到了郑氏这一代,郑老爷子一脉单传,生了女儿之后夫人辞世,后来不愿意续弦,外头也都纷纷猜测,青城书塾要走向衰落。
可是这养在深闺的郑家小姐却胆大心细,勇于创新,在郑老爷子病危之时,接手大旗,一人独立撑起了书院。
肖文一路看着她成长,背地里也没少帮扶,最后俩人姻缘成就,还是源自书塾的危难。
“这间书塾当年被大火烧过,如今门窗虽是替换,可石门拱桥这些还留着,看着有些破败了。”郑氏一面走着,一面轻声做起书塾导游。
林巧云瞧着这数百年的光阴沉淀,课堂内桌椅崭新,孩童读书声郎朗入耳,院内假山流水,环境优美,那经历了风霜的石桌石凳有着乌黑残破的痕迹,心头一时感慨,“夫人留着这些,难道不是为了警醒世人,浴火重生,堪登大任。”
浴火重生,堪登大任。
郑氏细细咀嚼,末了嘴角微扬,眉目间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林大嫂是个心细之人。”
与之鮑氏在商言商,酒桌上推杯换盏的爽朗性子不同,郑氏身上带着独特的书香气质,温婉如玉,连着跟她对话,声音都会不自觉放低。
俩人进了内堂,此时书塾的钟声响起,呼啦一声,孩童们嬉笑着冲出课堂,终究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原本幽静的山间顿时溢满了笑声。
林巧云侧头望着院内阳光普照,穿着素色青袍的小小身影奔跑跳跃,一时间笑弯了眉眼。
郑氏瞧着她这般喜欢孩子,却也晓得她与秦汉成亲一年有余,却膝下无子,一时间沉吟着,倒也没有开口询问这等隐晦私事。
不过这一遭,倒是林巧云先行开了口,她捏着帕子,“难怪人人都想进青城书塾,换做是我,我也想把孩子培育成如此这般,天真浪漫,动静自如。”
不过这其中是话中有话,郑氏也是明白人,轻声着道:“林大嫂家中不是也有孩子,这有无适合入学的年纪,我这里倒是不失为一个选择。”
“夫人细心,我家中二弟的孩子,现年四岁,正好是入学的年纪,就是不知这入学,可有什么规矩?”林巧云顺杆往上爬,今儿个来,倒也真让齐少白猜中,无事不登三宝殿,只是这求学在她看来,就是顺嘴一提的事情。
郑氏心思一动,美目之间波光流转,笑意盈盈,捏着手中香帕,点头答道:“规矩是死,人是活。在我看来,既是林大嫂身边的孩子,自是资质不会差了去,年后入学,你带孩子来便好。”
“那便多谢夫人了。”林巧云颔首致谢。
她心知郑氏有意拉拢,这点小事不过是顺水人情,她可巴不得有个孩子在书塾落地生根,好留住林巧云这条游了浅滩的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