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苏联人对五国都非常关心的游骑兵中型坦克提出了观看演习的要求,这个要求林定远是不能拒绝的,于是李定邦出动了一百七十余辆游骑兵中型坦克演练的密集阵型突破,协同步兵进攻,单车越野,涉水,行进间射击,走单轨等项目,并且使用多国各种口径反坦克炮进行实弹射击,并且在一千五百公尺外,对各国大部分主战型号坦克进行替换实弹互射,结果游骑兵中型坦克的侧翼都安然无恙,完爆所有型号,其优越的通过性和凶猛的火力,给所有观察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任何的防线在这种坦克的面前几乎就是纸做的一样。
演习结束之后,五国纷纷提出购买图纸技术专利的请求,林定远清楚随着战争的进行,游骑兵主战坦克的秘密很快会大白于天下,而且游骑兵主战坦克的动机是来自美国,这一点美国人一定会得到相关的情报。
最为郁闷的其实就是德国人了,当初他们并没看上林定远设计的游骑兵,现在游骑兵的威力能够完爆他们的四号h型和豹式战车,所以被迫又得回头再度购买游骑兵,早知如此何必浪费精力和资源进行研,直接与保康联合研究即可。
而且,林定远规模各国必须订购出口版的游骑兵二百辆,才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供应英国和法国、美国的坦克价格高于德国、苏联二分之一,原因非常简单,三国对中国实施武器军火禁运,向三国出售武器代价过高,随即美、英、法三国又提出观看重炮、战斗机等项目,遭到了林定远的拒绝,只有购买过项目合作的一方,才会6续开放下一级的保密授权。
对于保康基地这些该死的规定,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几乎陷入了崩溃之中,苏联人与德国人在保康都有自己的研究区域,有各自的项目,通过林定远的管理互不干扰,同样严格的相互保密,而且苏联人最为关注的是坦克,同德国人一样,他们都对在南京保卫战中出现的中国装甲集群的战术和坦克十分感兴趣,至于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他们是对整个保康基地的一切,甚至不怀好意的要参观所谓的东方第一防线,这些要求全部被林定远给予直接拒绝,对于这些口不对心的家伙,林定远从来不客气。
林定远出售的游骑兵坦克并不便宜,可以说完全是价格不菲,但是其的外观和优异的性能以及良好的战场表现,打得日军战车部队残骸遍地,令得原本并不富裕的日本人也开始被迫研制重型坦克试图抗衡中**队装备的游骑兵利器,由此可见,游骑兵中型主战坦克是经过了实战考验的。
坦克具体的交易林定远并不负责,他只负责敲竹杠,竹杠敲过之后,林定远则开始着手对自己的新编第一军实施整编,之前南京保卫战之际,林定远将新编第一师的精锐一分为二,所以南京保卫战数万健儿只存五千归来,对于新编第一师来说不算是伤筋动骨,自己晋升了中将军长,自己手下浴血鏖战的官兵们自然也要晋升一番,勋章也自然是少不了的,比如单炮击毁日军战车二十六辆的关辅仁,就被最高军事委员会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林定远还破格提拔其任战车防御炮十连的连长。
军政部给了林定远三个甲种师的编制,这个甲种师并不是等同之前的新编第一师的编制,而是国民革命军军政部之前规定的标准德械整编师的标准,历史上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在中德军事合作领域,阿道夫?希特勒见蒋介石政府驱逐苏联顾问、与苏联交恶、动四一二事变、围剿**领导的工农红军等行动与其坚决**的立场非常协同,同时中国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如钨、锑等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工业品市场,也正是德国复兴的重要便利条件,于是同中国开展大规模的合作,保康基地也是当时的产物。
对各种不同编制的派系部队有着不同应对方案,通过重新整编消除派系,主要以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四种称谓为主,标准的德械整编师与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不同,虽然几者都被称作甲种师编制,但是根据塞克特的《6军改革建议书》之方案,全国六十个师的部队称之为整编师,按照计划从193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第一批十个师的整编计划,由于此时这十个师的德械装备尚未运抵中国,只得在编制体系和武器装备方面进行一些内部调整,故称调整师,不过在这十个师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这支部队全部按照当时德国6军步兵师的编制编成,与**其他师级部队全不相同,新编第一师也是一个特殊情况,是按照对日作战的需要进行编制的部队,以我一个师,当足矣对日军一个师团的标准进行的编制。
而未轮到编组部队则以四团制步兵师为标准进行整理,故名整理师,这种师编制为两旅四团,师直属骑兵一个连、炮兵一个团、工兵、通信、辎重各一个营、卫生队一个、特务连一个,不过其的炮兵团亦不过十八门七十五毫米火炮而已,距离一个三营制炮兵团相差甚远。
新编师则完全打破原来的军官人事安排,由来自不同部队的各级军官进行混合编组,以彻底清除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的现象,建立一支完全新型的属于国家军队,配属一个辖三个炮兵营的炮兵团,即山炮营、野炮营和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营各一个,可以说整编师是黄埔嫡系,新编师则是**之中流砥柱。
军政部给林定远的三师五旅的建制,已经是开了先例,新编第一军几乎全部的军官调配和是由军政部一手完成的,大多亦是东北军和黄埔系军官补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