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舰就可以看出来基础材料行业有多么的重要,如此也就不难理解陈敬云为什么把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到东南钢铁厂中,为它购买众多的技术专利,引进各种技术,为了就是给这个国家的工业奠定一个基础!而东南钢铁厂也仅仅是一个基础而已,限于福州的局限性,东南钢铁厂现有的规模已经足够了,东南钢铁厂的主要客户还是福州兵工厂等国民军体系下的军工企业,比如两个船厂,三个兵工厂,这些都是军工产品,需求量也是有限的,继续扩大规模的话不但煤矿、铁矿的来源都要海运过来到福州,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福州兵工厂也用不了那么多多,那些民用刚才就要海运外销,这就多了一道麻烦。
为此,东南钢铁厂的第一期建设工程结束后,第二期建设工程将不会在福州,而是在上海,东南钢铁厂将会在上海建设一个规模更大的分厂,而铁矿的来源已经选好了,那就是马鞍山等苏南地区的铁矿,由于建设在上海,附近的民用市场也更大,运输也更方便,这对钢铁厂的后续发展极为重要,毕竟钢铁厂的需求也不能一直靠着军工企业来支撑着,以后大量的民用市场才是一个企业不断扩大发展的刚性需求。
要建设钢铁厂,要造军舰,要重建海军,这些都需要时间带来一步一步的走,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多年投入,而陈敬云是有在个决心的。
不过有决心是一回事,具体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要重建海军那是肯定的,要造舰也是必须的。但是也得分时候,比如现在这种时候嘛,陈敬云是肯定不会给海军再多的钱去造舰了。
现在国民军为了和北洋争霸,需要的军费是海量的,东南宣抚使府为了继续扩大陆军规模就已经深感吃力了,海军那边自然就要放一放。所以1913年度的海军军费中,除了必要的舰队维持经费外,就只是额外给了一百万的造舰经费,而这一百万的造舰经费也就是那两艘驱逐舰的前期经费,实际上,买一艘这样的驱逐舰也不过两百多万,而国民军自己要造的话,前后的花费一艘至少要贵一倍以上,不过为了培养自主造舰的能力,哪怕是再贵也得咬着牙上,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的话,那么就每一年那一部分,现在就先开个头。
今年给一百万,明年的话看形势,如果国内局势顺利财政不紧张的话就给多一些,不然的话陈敬云也就打算着只给海军基本的维持经费,造舰经费顶多也就百来万维持着船厂而已,其他大头还是得给你陆军部分。
国民军的陆军规模一直是在持续扩大着的,从六旅时代开始就没停下过扩军的步伐,每个时期都有新部队在训练,只不过有的时候步伐大一些,有的时候步伐小一些而已。皖赣战事前,国民军就抽调现有的部队组建了三个混成旅,这些部队被部队被抽调走了后,原有部队比如第三师、第八师等部队就要补充人员装备恢复编制,如此一来也就是变相的增加了一万五千人的兵力。
加上这个时候第十一师的编练工作也还在进行,为了这个师而专门购买的数十门火炮已经回国,并组建的第十一炮兵团开始训练,按照国民军新组建部队需要大约半年时间的话,预期第十一师会在两个月内正式成军。
第十一师之外,国民军还在江西成立了第四混成旅、在苏南成立的第五混成旅,并且在下一步的扩军中,参谋部已经建议扩编混成旅的规模,用于国内山地等偏远地区的作战任务,十二个正规野战师则用来担负国民军的战略决战任务。这也是在军费和重武器紧缺的情况下不得已的方法,一个正规师的编成需要的花费实在太大了,不管是北洋方面还是国民军方面,现在养着十几个师都是已经觉得很吃力了,要想继续扩大部队的数量,那么就需要采取灵活方式,比如组建不需要太多重武器的混成旅。
这一点不但国民军这样做,袁世凯也是怎么干的,除了十几个正规师外,他已经先后组建了四个混成旅。毕竟陈敬云有参谋部为他出谋划策,人家袁世凯也有个陆军部为他出主意,而且说起这混成旅的模式,还是人家袁世凯先玩的,国民军不过是后来者。
皖赣战役结束后,国民军决定成立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等到国民军的现阶段扩军工作全部完成,那么国民军陆军将会拥有十一个步兵师,一个jing卫师,五个混成旅,一个duli榴炮弹的编制,主力部队的兵力高达十五万人,105榴炮三十余门,七十五毫米火炮数百门之多。如果再加上将近二十个的地方守备团,海军两个要塞守备团以及其他文职军人,那么国民军的总兵力将会接近二十万人。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纵然还不如北洋,但是已经接近了,毕竟北洋体系下的直属部队也就那十几个师,那些附属派系的部队虽然同属于北洋体系,但是袁世凯要调动起来也是个麻烦事。
这十几万部队里头,装备也是不如开始只有几个师的时候那么单一了,轻武器还好,比如步枪依旧是汉阳造和88式以及12式三种为部队的主力步枪,轻机枪就更简单了,只有麦德森,重机枪也就是以德造01式、99式以及福州兵工厂仿造的08式为主。手枪就乱了,各种手枪都有,尤其是军官的配枪更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些是缴获的,有些干脆是自己买的,加上福州兵工厂仿制柯尔特1911手枪的元年式手枪产量虽然在慢慢提高,但是远远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加上手枪远不如其他武器那么重要,所以也就没被纳入重点生产的项目当中。如此就导致了国民军中装备的手枪五花八门乱七八糟,后勤部门只供应元年式手枪弹,左轮手枪弹,其他那些杂牌手枪的子弹是不提供后勤保障的,自己买的枪自己买子弹去
部队的马枪里头用的是改进自12式步枪的12式马枪,主要用来装备各师的侦察营的骑兵们,装备数量不多,另外国民军也缴获了相当一批的ri造马枪,也用了一部分。
总体而言,轻武器部分还是保持了相当规模的统一,不会给后勤系统造成太大的的压力。
不过重武器方面就有些乱了,尤其是75毫米的火炮。
国民军的重武器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迫击炮,另外一个则是火炮。迫击炮要简单的多,都是福州兵工厂自造,目前来说全球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虽然国民军的迫击炮在国内战场上已经大规模应用,也引起了一些列强军官的注意,不过基于对中国的落后印象,加上迫击炮那简单无比的构造,就让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国民军碍于技术能力不不足,无法大规模装备火炮的情况下而弄出来的凑数的东西。这个时候战壕战还没有成型,迫击炮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列强部队而言并不大,至少他们认为不大。
而国民军装备的火炮部分,就显得杂乱了,德国货,ri本货,美国货,国产货什么都有。本来国民军建立的前端时间,规模并不大的时候还好,火炮的型号是较为统一,大规模装备了ri`本火炮和德国火炮,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国民军又装备了大量的美造火炮,然后又从历次战役中缴获了众多的乱七八糟型号的火炮。这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部队的火炮型号也就开始变得杂乱起来。
比如前线的第一师,开始装备的是两个德造野炮营和一个德造山炮营,但是在前后数次战事中,火炮损失了十多门之多,后来国民军给第一师重新配备火炮的火炮中,有两门ri造野炮,有两门福州兵工厂自造的山炮,还有三四门缴获自北洋的ri造火炮。其他部队也是差不多如此,原本刚成立炮兵团的时候,配属的火炮都是同一批,但是历尽战斗损失和补充后,就显得有些杂乱了,尤其是现在国民军的部队数量众多,火炮数量已经严重紧缺,除了前期的那些主力师外,很多部队已经开始缺编火炮,比如第三师的那个山炮营被抽调了两个山炮连后,就一直没能得到补充,第八师的那个山炮营倒也被抽调了相当一部分到第二混成旅里头。
皖赣战役后,国民军又缴获了不少的各型号火炮,那些堪用的都直接补充进入部队当中,而不堪用的就是封存以及卖给了滇军一部分。
为了解决国民军各部队火炮型号杂乱的问题,参谋部是准备对各炮兵团进行一次调整,尽量让各炮兵团所辖的火炮同属一个型号,不要出现一个山炮营里有三四种型号山炮的尴尬事情。不要过这种调整也是限于小范围内,比如苏南地区和皖南地区的部队进行调整,然后江西地区的部队进行相互的调整,广东和福建的部队也进行调整。简单说就是就近搭配,总不能做出为了调整几门火炮就不运输好几千里的事情来。
部队的任何调整都是要以不影响部队战斗力为前提!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