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卫军现状(中)
其实,要不是赵旉对试航的监督标准十分严格,甚至让现役炮舰以实心弹轰击舰体,来测试样品的结构强度,指不定这种超级风帆战舰就顺利下水了,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害死多少人呢
在这两艘试验性的样品一伤一毁之后,赵旉果断暂停了十五万石以上排水量的超巨型风帆战舰项目,因为他虽然不是内行,却已经看出了目前战舰建造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那就是造船材料问题。
中国人心灵手巧、勤劳智慧,但是若论做事的严谨细致,是比不上欧洲人(尤其是日耳曼人)的。拿造船的木料来说,在古代中国,同样一种型号的船只,其建造材料可能千差万别,其结构强度与机械性能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而一艘舰船的“硬度”取决于造舰材料中最差的那种,而非是最好的,所以古代中国造舰选材时的随意,是有很大弊端的,虽然船工如果经验丰富,可以部分弥补这个缺陷,但顶级船工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就算有,人工费也会高很多。而历史上欧洲人在风帆战舰时代,每种对应舰种(准确地说,是每种舰种的每种构件。)所用的木材也是特定的,甚至对年份与产地都有严格要求,再加上西方战舰在设计结构上的优势,因此早在木质帆船时期,海上的炮战中西方舰船对炮击的承受力(抗沉性还是中国帆船强,直到西方人学到了水密隔舱的技术。)就远比中国船只强得多。
既然赵旉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然立刻就下令对其予以纠正,而受此启发,各行各业较精确的质量标准也应运而生,有些由卫王府颁布,有些则由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自行制定。但即使有了严格的标准,想要造出满载排水量超过七千吨的超巨型帆船,依然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体积越大,对舰体结构强度的要求就越高。七千多吨的排水量,舰体的强度只有达到接近普通钢铁的程度,才能抵御不是一般程度的暴风雨(台风龙卷风什么的就算是钢铁的船舶,也吃不消......)与敌人的炮击,但对帆船来说,如果用钢铁作为船体建材,那航速就未免太慢了,而且目前大宋生产的钢铁在质量上远不能与赵旉记忆中历史上工业**完成以后欧洲的冶金水准相比,因此构件的体积就小不了,而钢铁的比重又那么大,就算还能浮起来,恐怕这种十分勉强的铁船也没有多大的装载量了。而装不了多少东西的铁船,就算再结实,又有什么用呢?
赵旉不由感叹材料工业的重要性,事实上这方面即使是在他记忆中的二十一世纪,依然是中国工业各主要部门中最大的短板,与西方相比足有四五十年的差距(发动机方面与西方是一二十年的差距,都已经被反复强调了,而材料工业上落后更多,却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是制药方面的剂型研发,也差不多是半个世纪的差距。),好在赵旉现在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及早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毕竟现在的大宋这方面不说领先于世界,至少差距也不算大,而且日子还长着呢......
钢铁用不了,就只能继续用木材来建造帆船,但对卫王府直属的几大造船厂而言,即使是采用那些南洋出产的各种珍贵木材(北方出产的松木、杉木等针叶乔木,木质过于松软,用来建造商船尚可,造炮舰的话,根本捱不了几下,而且防火性也差,远没有南洋的硬木好用......),也无法保证七千吨规模的船体的结构强度,因为其中虽然也有几种坚硬如钢的铁木,但一来加工难度也水涨船高,二来作为造船材料,光有硬度是不够的(何况硬度太大的话,加工的难度也会剧增。),坚韧与弹性也不可或缺,而同时兼具这些优点的优质造船用材目前还没发现,难道木质帆船的大小根本不可能建造到七千吨的程度吗?
“不对......”,赵旉明明记得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排水量超过七千吨的超巨型木质帆船,就算郑和的宝船缺乏准确可靠的实际依据,在工业**前夕的西方,也曾经造出过排水量七千多吨的木质风帆战列舰(虽然也就几艘),而大宋现在的造船技术并不在当时的欧洲之下(考虑到元代百年的大倒退,两宋之交的时候科技水平未必低于明初,造船技术至少也有西方十六世纪的水准,再加上赵旉引入的一些近现代概念,与十八世纪的欧洲水准相当,是很正常的。),所以应该没有这么困难才对。
“对了,当时那些欧洲战列舰的用材是什么木料?直接‘拿来主义’不就行了吗?”,赵旉想到这点顿时眼前一亮,随即更加努力地搜索起脑中那些残缺不全的记忆碎片,很快就有了答案。
橡木,赵旉记忆中那些大吨位的风帆战列舰几乎都以橡木为主要建材,就充分说明了它的特殊价值。不过,橡木有很多品种,不同品种的橡木材质差异相当大,而远东地区的橡木却是其中最差劲的。虽然相对于远东的其他主要树种的木材来说,也算是优质的造船材料,却远远称不上是首选,而南洋的特产柚木无疑才是东方造船建材更佳的选择。
但是,欧洲的橡木却一点都不逊于柚木,而北美的橡木则更是世界最佳的造船、尤其是制造大型风帆战舰的专用木材(其实橡木的大多数品种都是原产于北美的,其他大洲的加起来也没北美的多......)。尤其是其中一种叫作这个字输入法里没有字旁加个“解”,读音是第四声。)的,更是堪称普天之下最佳的造舰用木材。
历史上美国独立后曾经以此为主要材料建造出过一艘名为“宪法号”的木质风帆快速护卫舰(排水量装备有54门大炮,其实已经接近战列舰的标准了,主要是美国人的叫法不同。),在无数次海战中大显神威,其间甚至曾经出现过该舰船壳将敌舰打出的实心弹弹飞、而其舰体安然无损的惊人一幕,并因此得了个“老铁壳”的绰号。
在无数次激烈的海战中,这艘“宪法号”除了有一次是舵轮这个薄弱部位被击中损坏外,从未受过严重创伤,而敌我伤亡比一直不低于五倍,被其击沉的敌舰更是数不胜数,其船体的坚固可见一斑。该舰前后服役近百年之久,其后虽被长期封存,但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可以下海航行(可以看出橡木抵抗海水以及海中生物侵蚀的超强能力),曾经环游美国一周、并作为文化大使出访国外......
橡木不但机械性能出色,而且相当平衡,因此非常适合造船,而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xie木等部分橡木品种的木材在经过某些特殊的热处理后,质地会变得更加坚硬,反过来说,橡木加工的难度并不像那些有名的“铁木”那么大。虽然大宋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工却相当贵,成本能够降低一点总是好的。意识到橡木的好处后,赵旉立刻就让人再次前往美洲,寻找橡木以及番薯等其他重要的美洲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