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宗室与外戚(中)
不过,由于自卫军组建以来,赵旉就一直没开过后门,为了保持这一优良传统,赵旉所能允诺的,只是会给吴家子弟更多的机会罢了,纵然是外戚身份,一开始也照样得从基层干起(当然,比起全无背景自然要强得多,好歹能当个小军官或是二三等县的县令之类的,危险相对较小,立功也容易。)。但只是这样,赵旉又觉得有些对不起吴家,而且与皇帝结亲若一点好处都没有,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就算是寻常人家,嫁出女儿也能有聘礼可拿呢因此赵旉仔细斟酌之后,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觉得较为合适,赵构夫妻也都认可的方案......
从此以后,凡是入宫的女子,都能够根据其品级定期领取一定数额的俸禄(这个以前就有,不过以后更加正规,普通宫女的收入也被提高了不少。她们虽然只是小人物,但能量却着实不小,赵旉这次难得地慷国家之慨,为自己谋取了看不见的巨大利益。),成为正式的妃嫔(以大宋目前的情况,就是被封为XXX夫人以后,虽然品级不高,但历史上赵构连太上皇时期也算上,在位足有大半个世纪之久,能到这个位子上的也就一二十个,所以不必担心需要分封的土地太多。)以后,便可以得到多少不等的封地,其中皇后、太后、太皇太后(这三者是互相独立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子先后成为了皇后、太后、太皇太后,那么她死后其名下将获得三百里的实封。当然,在其活着的时候,按照惯例朝廷并不会分封土地给她,只会以现金进行补偿。补偿的金额较之以前略多,但因为将外戚的花费也包括在内,实则大为俭省。)均有一百里之多(若想依靠军功获得这么大的封地,战绩得比卫青霍去病更加辉煌才行,也许历史上就白起、韩信和李靖这三个妖孽勉强能够达得到要求,不得不说赵旉的确是很小气......),而爵位授予时也会尽量往高里给,只要封地面积达到要求就行(例如100里封地就能受封为伯爵)。
按照新的后宫管理制度,这些封地和爵位都是落在后妃名下,而且可以转让给任何人(这种相对的高自由度无形中提高了后妃在娘家的地位,而受到了她们普遍的欢迎。),比起军功封爵来自由了不少。但是,这种依靠以色事人换来的封爵并不是完全世袭罔替的,如果下一任领主(其实就是事实上的第一任......)只是混吃等死,那么当他死后,领地与爵位都将被朝廷收回,想要转正的话,下一任领主就必须立下足以获得实封的巨大功勋。此外,还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在后妃过世之前,族内又有女子进宫(最好是前一位已经成了皇太后之类,两者隔代,否则时效太短不划算......),并成为足以封爵的妃嫔,便可以将封爵转让给后者,让封爵可以再往后延续一代,而且还有所增加,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即使打算这样做,也不见得满足那苛刻的条件,一个家族想要连出两代后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宋又不是辽国......
外戚的封爵制度给了赵旉很大的启发,他随即又将其几乎是照搬过来,用到了宗室子弟身上。从此以后,大宋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基本废除了沿袭数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而规定只有年满十八岁(对于中老年人并没有年龄上的限制,只要身体健康,能够通过经赵旉修改更符合大宋实际情况的铁人三项测试,就一样有成为皇储的资格。不过,只是资格而已,只要差距不是很大,一般来说皇帝是不会选个老头当储君,万一死在自己前面,还得再找一个,岂不麻烦?同时,如果铁人三项测试中跑出毛病,朝廷也是不会给报销医药费的,谁叫他自不量力的......)、并且已有子嗣的宗室子弟,才有资格继承皇位。
同时,大宋所有在籍的宗室成员都必须定期接受考核,通过后才会被列入皇储的备选名单。考核的成绩越好,自然成为皇储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这不是决定皇储最终人选的主要因素。说到底,赵旉主持的考核其实更类似于后世的学历,考核通过是一块必需的敲门砖,但也只是一块敲门砖。通过考核,也即是说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否能够成为皇帝,还要他各方面的表现,以及现任皇帝和朝廷重臣对他的看法,后者尤其重要,毕竟没那个皇帝会愿意将位子传给一个跟自己关系不好的子侄吧?
而且,只要能够传给儿子,一般来说也不会有几个皇帝愿意将皇位传给侄子的。这些赵旉就不管了,能够避免将来大宋的皇位落到一个不能胜任的庸才手里,就已经很难得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传统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他可没那个闲工夫去推翻帝制搞共和,好歹他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的说,如果不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那么当皇帝也就没那么大吸引力了......
说到底,赵旉现在所做的,只是在尽可能确保皇储素质的前提下,给皇帝以更大的择储自由,免得像万历皇帝那样因为立储的事情与朝臣怄气,最后几十年不上朝。而将考核的权力交给文官(第一次就由赵旉自己示范一下,不过现在他大权独揽,即使将考核权让出,那些大臣恐怕也不敢逆他的意吧?),则是为了帮皇帝把好关,免得他只凭自己的喜恶乱来。不管怎样,对皇储人选各方面素质吹毛求疵,总要好过历史上一次次为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形式而掀起党争......
不过,正所谓“天家无小事”,即使是这样有限的自由,皇储人选之间也还是有着天然的排序,不过这种所谓的顺位,远没有弄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那么严格,只有几句话而已,“在符合继承条件(即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并已育有子嗣,女儿也可以,还需通过他参加过的所有储君资格考核,如果未满二十五岁,第四次考核可以免于参加。)的前提下,儿孙优先于侄子、侄子优先于女儿,如果子侄中无一符合条件(几乎可以肯定是遇到了极大的危机),则在皇储的备选名单中择贤(危机面前,唯才是举。)。”
赵旉对于初次考核十分重视,为了定下基调,他自然要是亲自设计考核方式和内容,并且亲临现场主持的。如果某个宗室子弟现在年纪还小,那么他一生中将最多(如果他对继承皇位没兴趣,后面两次可以不参加,但前两次无论如何都必须参加。)经历四次考核,分别是在其五岁、十二岁、十八岁和二十五岁那年进行,其间只要有一次没有通过,便永远丧失了成为皇储的资格,免得心里老惦记,到时候再弄出什么妖蛾子。不过这一次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条件放宽了很多,例如七八岁的小孩照样可以参加本该是五岁时参加的测试,而且连太祖一系的宗室成员也获得了同等的机会(这固然是赵旉对赵匡胤很有好感,为其被弟弟害死颇为不平,因此对其子孙略加照顾;更是由于太宗一系的男丁在靖康之难中十不存一,所以赵旉不得不扩大范围海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