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八章 家族之命

作者:窗台花大姐 字数:7155 更新:2024-08-06 12:04:48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宇文孝直看过文若身后刺身,神色暗淡,一会儿颤抖癫笑,一会儿紧绷着脸,神游许久,才沉下声音,笃定告诉文若:“母氏姓杨,朔州人氏,令堂乃是前朝房陵王后人,换而言之,小兄弟,你身上流着前朝皇室的血。”

“前朝皇室?不可能,这不可能啊。”文若哽咽不止,警觉看着宇文孝直,额头流下冰凉的汗水。

“公子莫急,容老朽慢慢道来。”宇文孝直拍着文若肩膀,缓缓站起,面向窗外滚滚天雷,双手背后道:“氏族族徽,上古流传,多以龙凤珍奇为主,扑天鹰鸠,乃出自北周鲜卑普六茹氏,即为隋之皇室。炀帝登基,拟文帝伪诏赐死房陵王,其子嗣不承其位,流于济南,多数被炀帝密杀,侥幸生还者,传皇室正统之身,背刺族徽圣兽,代代相传。如此刺身,传男不传女,若无男丁以继,方承于女子。遥想当年,炀帝四处追杀房龄之后,如今断子绝孙,房龄仍续,实在戏谑。”

“这。”文若忽想起母亲生前诸多往事,喃喃答道:“我确听父亲说过,母亲是中原逃难而来,难道?”文若冷静片刻,闭眼深吸,猛地瞪直双眼,战战兢兢问道:“老先生,我这身刺身可会引来杀身之祸?”

“哈哈哈。”宇文孝直哑音笑着,摆手解释道:“唐灭诸侯豪侠,一统河山,凡杨氏嫡出子孙者,盖能幸免,亦有入朝为官者,公子有何所惧?况且公子是外姓子嗣,姓裴而不姓杨,若非入朝拜官,自然无事。”

“多谢老先生为我解惑,实不相瞒,文若是朝廷长史之子,只因刺史迫害,背了人命官司,这才逃了出来。”

宇文孝直饮下酒水,膝上左掌微微一颤,说道:“公子与郡王世子从南而来,又兼四品长史之子,两年之内,天下只有一人,若老朽所料不错,公子定是那大义灭亲的交州长史之子。”

“老先生!”文若瞪眼惊呼,是又畏又怕,若非亲眼所见,他绝不相信这世上竟有这等神人,赶紧扫起裤腿,跪拜道:“老先生既知文若身份,还求老先生指条明路。”

宇文孝直晃着酒葫芦,双腿有些发麻,缓和起身,双手掰着关节,由跪坐该为盘腿,身子微倾说道:“活路倒是许多,皆为苟且,死路却有一条,不知公子敢不敢走啊?”

“死,死路?”文若卷起袖,擦着冷汗嘟囔道。

“隐遁山林,永世不出,更名换姓,远走异国,如此择日撞日,与老朽何异呀?”宇文孝直双手摊平,哼哼笑着,接着说道:“这死路也未必是绝路,实乃老朽相求,不知道公子可愿助老朽一臂之力?”

“文若若能做到,自然愿意,只恐力不从心,反而坏事。”

“好!好!”宇文孝直将酒葫芦递到文若手中,示意随性而饮,晃着眼眶如柳白眉,仰面悠悠道:“五十年前,老朽本是河北大族之长,蒙太子落难,氏族暗淡,老朽心灰意冷,守祠几十年,这期间,也再没回到故里,只怪腿脚不利啊。如今盛世初呈,社稷复兴,大有千年难遇之势,然物极必反,月盈则满,盛世来时,天下大变将至,将危及我氏族子孙,老朽不忍宗族尽灭,只得觍着老脸,请公子援助。”

文若听闻此言,脑中思路一闪,说道:“老先生复姓宇文,身负宗族,莫不是北周宇文氏后人?”

“哈哈哈,公子这般年纪,就有这般厉害,不复出世,太可惜啦。”

文若作揖,歉意萌生,赔礼道:“老先生,后生冒犯了,只是不知贵族现状如何?文若毛头小子,又如何助力老先生,还请明言。”

“嗯。”宇文孝直认同似的晃着头,一把夺回酒葫芦,葫中酒水饮不净似的,咕嘟下肚,满面生出精神,又言道:“老朽畸零碎骨,后事将至,然事关重大,非能人所不能解,公子既不见外,老朽也不空谈。自北朝至今,我宇文氏族世居武川,任庙堂崩塌,也不曾有变,然隋大业间,炀帝征四夷,欲灭高句丽,宇文氏族自此分裂东西。居西者,仍聚于武川境内,北周皇室子弟居多,号为西氏;居东者,侧于营州以北,背倚契丹,以猛武之后为众,杂胡族九姓,号为力氏。宇文氏族分裂二氏,已有百十余年,二氏鲜有往来,无可复合,每逢战乱之秋,多能自保于难,然五十年内,天下裂变,东北之地,狼烟四起,寸草不生,我宇文氏族将不得幸免。”

文若听了,连连点头,虽不能参透全部,短时间内也有所归纳,问道:“如今国力强盛,兵锋正劲,依老先生之言,五十年内,北境生祸,究其原因,是外族崛起入内,还是出师兵败于外?”

宇文孝直一脸阴郁,叹道:“非外族兵败,藩乱是也。”

“老先生之意,朝堂之内,将有内乱?”

“必然之事。”宇文孝直沉默几许,随后拂袖作揖,长须落地,低头凝重道:“大势如此,老朽亦无能为力,盼公子援手,救我氏族子弟。”

“老先生,不可呀。”文若惶恐起身,摊手以拒,极力推辞道:“文若一介庶民,岂堪如此重任?若稍有不慎,岂不害了老先生一族血脉?”

宇文孝直不多言语,脖颈微扬,脖骨咔嚓作响,脸上略露舒色,早料文若会如此说话,仰面疏懒,伸腰说道:“公子何必过谦,老朽守祠五十年,悟透天下有变,用了三十年,苦等解围之人,用了近二十年,这四十多年,老朽幽居殿堂,观天下云涌,所遇之人,所闻之事,何止千万?今日之请,与老朽寿数无关,若所托非人,老朽亦可半死不活,再盘睡十年,又有何难?”

文若听后,甚为振奋,言辞激动道:“老先生,文若不敢夸大,自有自知之明,老先生盛情待我,文若感激,若有难处,我兄长身为当朝郡王之后,亦可替老先生解忧。文若与老先生相识仅数日,老先生何以如此断定,将这般重任交付于我?”

“依老朽看,公子本是性善之人,傲而不躁,郁而隐忍,本有大儒之风,然公子行事稳妥,工于心计,重实而不偏虚,事事绸缪,不结群于人,不随波于流,不心奇于事,不涉险于利,操守正直,谨慎至极。可凡事总有变故,一旦脱离掌控,公子行事决绝狠毒,应对过激,反而自责过重,遇事则悲,揣测人之恶意,以至思过于行,不堪重负,如此内吝于己,迟早疯掉不可。”

“老先生既知文若心胸狭隘,又何必执意如此?”话语间,文若想起往事,已是泪含眼眶。

宇文孝直喝下口酒,双手捂着烛火外沿,取暖似的,荫在光外,腾手抓弄胡须,悠哉自得道:“撇心性而论,公子祖上两代,皆非农奴贵族。令尊时,官居四品,至公子,其蕴其势,已足以成事。农奴之辈,不知自省,王候贵族,难以自律,唯中庸之上品者,不忘初心。公子说到唐生,老朽亦知唐生之能,然皇室之后,归其根本,承祖上荫功,难成大事,为何?气志短也。唯知民苦而不知思危,独尊君命而不尊万物,危难之际,筚路蓝缕,精诚一团,功成之后,本性使然,驽马恋栈,不堪大任也。”

宇文孝直缓缓挪开手心,烛光渐渐浮上文若阴森容颜,渐露人色。宇文孝直见文若冷静下来,继而说道:“就心性而论,公子性情卑微,心存敬畏,自立界限,不鄙他人之劣,不美己已之能,是有能而不为,如此一来,空乏信心,不得穷尽其志,忧思于内,故而寡欢,但正因如此,公子知已之漏,补已之短,不被身外之物所束,易变通,弥久而愈韧,厚积而薄发,郁在心中迭起,丘壑不可丈量,只待机遇将至,心胸淤塞顿开,如冰雪淤化于大江,奔流万里而一发不可收拾。如此心性,如此心境,当今罕有,老朽岂能错过?”

一番话下来,陈文若听得瞠目结舌,一时之间,胸中百感,低头拜首道:“老先生这般赞缪,文若无以为报,认了,唉!认了。”

“老朽疯言疯语,公子不必介怀,只因公子方才所肯,与老夫所求不谋而合,公子既要盖头换面,何不承继族长之位,带我氏族人避过劫难?老朽知公子谨慎,如此唐突之请,难以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老先生真知文若,文若当真无以为报,宇文氏族已有百年,高居皇室,文若乃外族庶民,如何居之?”

“贵与不贵,即在当下,历史弥繁,皆如烟雾,公子须持我族谱,入我族姓,居我族地,立我族腾,四者皆备,我便休书一封,至我西氏子孙,公子真心愿意,便可继任。”

文若不胜惶恐,仓促起身,后退三步,作揖道:“老先生,此事事关重大,文若不敢草率,还请老先生见谅。”

宇文孝直慨然道:“无妨,十年之内,老朽若有寿数,公子即可来寻,老朽也得瞑目。”

文若不敢抬头,心头怦乱,难以平静,极力镇定问道:“老先生方才所言,文若有所疑惑,不知老先生可愿替文若解惑?”

“公子问便是,趁老朽壶中有酒,尚且清醒,啊?哈哈。”

文若卷起裤腿,跪地而坐道:“老先生,宇文氏既是皇室大族,北周覆灭亦不能拆,入隋后,为何分为东西两氏?其二,朝廷多封大族之地,赐予族人世代居住,宇文氏即为大族,朝廷为何没有分封?其三,东西两氏分居百年,已经四世,相安无事,天下虽有大变,如何说服其迁移避难,又该迁至何处?两氏同染胡俗,但地域东西,民族之性迥然,又当如何合而归一,共赴难关,还望老先生教我。”

宇文孝直满意点头,不加思索回道:“好!此事说来话长,你我慢慢说来。”说着,宇文孝直食指贴着胡须,费力深吸,发出一声长哨,这声音不响,九转回荡,很快就消失殿内。少顷,宇文重从殿后侧廊走出,提灯擦着眼睛,一脸困意站在二人面前。

“取些酒肉来,老朽今夜兴不能寐,要与文若先生促膝长谈。”

宇文重听了,知道老主人高兴得很,装作不屑道:“可主人已有四五年没有食肉,您老脾胃,吃下肉去,还不没了老命?”

“多嘴!还不快去准备。”宇文孝直阴阳怪气,眉毛颤抖而飞,兴致来了,笑咽难止,竟咳嗽起来。文若作揖不动,心中惦念卓雅,吩咐道:“小主人,可否替我胞妹也备些酒菜?”

宇文重收起散漫嬉笑,郑重说道:“先生姐姐是客,尽请放心,姐姐性情豪爽,小的佩服,就是先生不说,小的也会为姐姐准备。”

“那就有劳了。”

宇文重缓缓走进侧廊,陈文若与宇文孝直趁着熟肉未至,先将葫芦中的酒水分个干净,待宇文重回来,二人已有几分醉意。文若不胜酒力,食些野菜酒肉垫垫肚子,宇文孝直却只是饮酒。

过了子时,二人酒足饭饱,方聊起正事,宇文孝直越饮越是精神,与文若隔火对坐,终于说道:“公子方才三问,老朽琢磨许久,一时之间,无从始末,公子若不嫌唠叨,老朽愿从头说起。”

文若酒水下肚,也少了些许紧张,拍着大腿,兴致勃勃道:“文若求之不得,乐意之至。”

宇文孝直双眉皱起,嘴角胡子卷着,神情游离,忆起往昔,恍惚百年而过,不由叹息,开口道:“当年文帝灭齐,收复南境,立国为隋,五胡之后,天下一统。文帝者,古之贤主,勤政爱民,节俭恨奢,在位之时,国之富庶亘古罕有,贞观开元,亦只能望其项背。文帝取民寡少,适用其度,将士战死,必优恤家属,其志在攘外安民,而非立武功于后世,既非汉之文景,苟安保守,亦非汉武太宗,劳民逞欲,在位时,无大功于青史,有大治于社稷,实乃民生正道。纠起所过,在于刑法过苛,盗边粮一升者死,盗一钱以上弃市,当时天下初定,刑之过慎亦可谅解。”

“文若从小所看书籍,无不贬低前隋之社稷,通篇讴歌太宗皇帝文治武功,没想到,书中所言,也是如此片面。”文若双拳紧握于膝,不禁低头叹息。

宇文孝直笑笑,开口道:“文帝之后,便是炀帝。文帝之节俭,堪称帝之典范,其子炀帝之荒淫,亦是无人能及。隋之天下,区区数十年,经盛世急转而衰,皆因炀帝徒劳百姓,乱征四夷所致。大业七年,炀帝亲征高句丽,赴举国之兵,共计一百一十三万,所到之处,旌旗千里,出师盛况,千古无出其右。炀帝矜功轻敌,兵行险招,意速战速决,高句丽大将军乙支文德诈降,隋军中计大败,初度辽东城,九军三十余万,兵败归还,不足两千而已。事时,我族健儿充军入伍,大多有去无回,半路逃亡者,数千人之众,为避朝廷降罪,至营州以北而不回,居于山野,数十年后,融当地北胡之民,为东族力氏。贞观末年时,西氏力氏交通往来,无奈奚与契丹崛起,从中阻梗,近百年来,不得复合。”

“所谓东族力氏竟是这样,那老先生,后来呢?”

“炀帝大败,欲卷土重来。大业九年二月,二征高句丽,四月至辽东,不料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谋士李密献策玄感,长驱入蓟,扼其粮草,待隋军粮尽,不攻自溃。然玄感自负,执意东取洛阳,至其兵败,炀帝东征亦只得散兵还朝。大业十年二月,炀帝欲三征高句丽,此时国库兵粮皆以耗尽,高句丽虽降,不久既反,炀帝三次东征,徒劳无功,白白葬送百万将士,国焉能不灭?”

“高句丽?”文若嘴里嘟囔,想起大婚之时,都护府聘礼送来的雪参,方才有所印象,问道:“老先生,按常理而言,隋军十倍于敌,就算炀帝好大喜功,延误军机,也不该溃败至此。”

“高句丽自慕容氏入主辽东,已百余年,距中原远,隔海而望,地壤靺鞨,西有突厥,朝廷出兵征伐,水军跨海,难以重兵击之,步骑深入,粮草拖至千里,突厥一旦出兵,腹背受敌,且高句丽心腹之地,不在辽东,而是平壤、国内城、汉城,呼为‘三京’,远在鸭绿、汉江之间,隋军兵锋未及,只涉辽东,不足以威胁根基。如此遥远,强行纳为版图,毫无意义,后有太宗灭东突,解腹背之敌,高宗出兵跨海,一统百济新罗,灭高句丽,然经营数年,终是放弃,为何?其地民族性久已。”

“隋经二世而亡,也是难怪。”文若口中喃喃,拾起酒樽,饮下酒水便默不作声,心中有所疑惑,自语道:“宇文老先生要教我这些是为何?难道天下大势的兴衰也与宇文氏族的存亡有关?”

未等文若多想,宇文孝直继续道:“炀帝后期,开凿运河,临幸扬州,此时中原已然大乱,炀帝不欲北归,士卒皆是关中之人,思乡迫切,宇文士及引司马德戡率军弑帝于江都。炀帝崩后,诸侯分起,高祖起兵太远,支取关中,占长安,平薛举,定河西陇右。武德二年四月,太宗攻王世充之洛阳,河北窦建德引兵来援,太宗守虎牢以拒。是有谋士力谏夏君,北上黄河,以图关中,假以围魏救赵解洛阳之危,实取关中。窦建德执意唐军决战,遂败,王世充亦降,中原尽归李唐,天下再无大患,虽有萧铣引兵顽抗,其地东至三峡,南尽交趾,北拒川汉,坐拥四十万之众,旬月被唐军李靖所败,更可况下游杜伏威、李子通之辈?”

文若听着认真,躬身奉酒,宇文孝直说得口渴,拿下便饮,又说道:“大唐兵行天下,功于四海。玄武门后,太宗登基,老朽本是贞观十三年进士,名列三甲,次年转入门下省任职,然皇储之争剧烈,老朽任职数年便遭清洗,贞观十七年,太子侯君集谋反,未免与其中,老朽只得辞官归田。纵观贞观,太宗虽励精强国,芳流千古,但其好大喜功,骄纵劳民,亦为百姓所恶,观其战功,荡平东西突厥,降吐谷浑,灭高昌,皆无败绩,唯有高丽,重蹈炀帝之覆辙,皆无功而返。贞观后,高宗庸弱,初时,长孙无忌独掌权位而不能言,后又有武后任意为之而不能止。上元元年,老朽官复原职,次年迁东宫詹事。调露二年,章怀太子因谋逆罪废为庶人,徙巴州,死酷吏之手,老朽守祠于此,亦不复出世矣。”

说道此处,宇文孝直难掩胸中苍凉,转过身去,抬头凝望章怀太子像,举起酒樽,将酒水缓缓洒在地上。文若本想劝言,却想宇文孝直已在此深居几十年,这番情感,定是山高水远,绝非他三言两语所能劝动,故而沉吟一边,随后问道:“老先生可是西氏部族之长?”

宇文孝直回到炉火前,将烫好的酒取下,倒在樽里,递给文若,说道:“公子方才三问,第一问老朽已答,至于第二问,公子亦当领悟。我氏族故地山深林密,又饶水草,本可孕育一强部,宇文子弟根深叶茂,又是前朝王室,居交通,混胡俗,未免其壮大生乱,朝廷岂能安田以封?至于两氏合一,更是难上加难,若能避难于先,也是苍天眷顾,唉,也罢,不谈也罢。”

“老先生用几十年心血悟出此劫,定然不会有错,可文若心中疑惑,当今天下,朝廷屯重兵于西北,为何藩乱出自东北?”

宇文孝直摇着头,确信无疑道:“两朝三帝,皆出兵高丽,当朝国库充盈,远胜百年之前,皇帝又怎会弃高丽而不顾?皇帝既已封禅,如此千古之功,怎能错过?如今西北初定,南和六诏,吐蕃拉锯,朝廷必出兵讨伐高丽,然北有回纥虎视,中有契丹梗阻,朝廷欲取辽东,必先屯重兵于蓟,以雷霆胜势,灭契丹,阻回纥,破辽东,过鸭绿,直剿高丽三京。如此一来,蓟中成藩,时之早晚,然西南吐蕃掣肘,大军难以东进,久而久之,东北不战,其地必乱。”

“那朝廷为何不先攻吐蕃,再取高丽?如此一来,岂不两全?”

“哼!”宇文孝直扬起酒樽,高举过须,一口饮下,叹道:“吐蕃虽悍,非不可破,其羌浑混杂,部落皆是胁从,而非心服,朝廷若早一举攻之,虽是凶险,何来今日之患?高句丽远,徒有军功,西域诸国,本不为患,朝廷固守安西四镇,一旦陇右被吐蕃所陷,又当如何接应?吐蕃恃青海之地为腹,易守难攻,居高临下,四镇安能固守?朝廷隔击万里,攻西域而纵吐蕃,只因西域富庶,吐蕃唯有牛羊,不足以满帝王将士之贪欲。”

“就算东北藩乱成患,以当朝国力之盛,竟不能平乱?文若不信。”

宇文孝直咳嗽两声,悠着长音回道:“纵观百年之变,太宗之时,边疆本无大患,始终开疆扩土,东征高丽,受制于北部薛延陀;高宗后,国力日衰,仍穷兵黩武,兴兵追讨,初经西突厥,又征高丽,致使唐国兵力外扩,集于藩镇。武后时,突厥再起,亦有契丹之乱而不能顾。眼下天下虽富,但究其国力,仍不足以东西两路进兵,若欲开疆扩土,只得动举国之兵而图一处,本该先除心腹,再取远夷,如此本末倒置,天下岂能不乱?想那文帝之治毁于炀帝,始皇灭六国毁于二世,如此盛况,皆不过数十载,为何?盛世惑人心也。人言王朝崩于藩乱,究其根本,不如说是毁于奢靡贪欲,一人之功,万民之难,公子难道不认同?”

文若痛心,道理皆是这般,可又无从改变,只得叹道:“帝王雄心,民之苦役,唉,自古以来皆是这般。”

文若深感凄凉,与宇文孝直对饮一樽,温酒暖怀,心绪稍有舒缓,续问道:“老先生几十年前复出为官,当年既已参悟此事,何不续以官身,告之族人,以求族人自保?”

“老朽也曾想过,只奈武后执政,不得复出。当年徐敬业反,其党魏思温劝其直指东都,以救太子为誓,引四方豪杰反武,徐敬业不知死活,取了金陵,妄想以长江天堑以拒朝廷大军。自此之后,天下再无大军反武,老朽亦归隐山林,无从归属。”

宇文孝直见文若沉默,手中晃着酒樽,开口问道:“老朽已是无用,若是公子,想要如何救我宗族?”

文若双眼明亮,泛着火光,自嘲笑笑,望着头顶章怀太子肖像,凝噎不语。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