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了,林姑娘这是要讲到他大哥了!
明万历年间,一直陪伴万历默默观看的张居正也不由叹息了一声。
懿文太子……天不假年啊!
果然正高兴的朱元璋,嘴角的笑意都还没消散,便听见了林菱接着说:
【哎,可谁能想到这次计划迁都前一次普普通通的视察活动竟将大明国运都拐了个弯——大明最负盛名的皇太子朱标就因为这一次巡视劳累过度,回到南京便一病不起,熬到第二年四月,还是久病不愈而亡。
朱元璋如果知道朱标会因此英年早逝,一定会很后悔吧?】
明洪武朝,大殿之中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众位臣子纷纷跪了下来,而在场的其他皇子也都慌了神:大哥……没了?!
马皇后手中的茶碗滑落了,“哗啦一声摔在地上,更犹如惊雷一般将所有人都从难以置信中惊醒。
标儿……早早没了?
朱元璋呆立在原地,好似魂魄都出了窍。
在李世民发问之前,朱元璋根本没有想到会讲到大明的事情,全副心神都在琢磨怎么引导林菱讲讲他的帝陵,又不停在猜他的陵墓不知会不会好似秦始皇陵一般被围起来供百姓游玩?如果是这样的话,也不知他地宫可还好?
随后又回想到当年西征的胜利,高兴不已之时,就听见了:“朱标……久病不愈而亡。
朱元璋好似被一记闷雷直接劈到了脑门上。
一刹那,他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坏了。
“朕可是听错了?他面色煞白,健壮的身子摇晃了几下,才仿佛生了锈似的,缓缓转过身去——他看向长身玉立、还好生生站在自己面前的长子,眼眶刹那间便红了,两包眼泪含在了眼眶里,摇摇欲坠。
【好像也有人说朱标不是劳累过度,是去了陕西水土不服染了瘟疫,不过《明史》上没记载清楚,只记载“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朱标究竟是为什么英年早逝,反正是生病,而且他在病中还给朱元璋汇报过建都的情况:“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重,后面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加重了。
挺可惜的,朱标可是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一般来说太子这个岗位真不是人干的,想要熬死皇帝老子顺利登基,不熬过九九八十一都很难实现,比如咱们猪猪陛下的刘据、李世民的李承乾、康熙的胤礽通通都有话要说!
唯有朱标,享有自己亲爹无限的信任,网友们还戏称,如果朱标造反,老朱估计会提前把龙袍给他准备好,还会在边上拍手叫好:“哎呀咱的标儿真能干!
哎呦,扯远了。
总之明代开始,长安就叫做西安了。】
这下,朱元璋再也无法欺骗自己了,他知道,历史的诸多细节仙迹恐怕无法还原,但却是不会在这种大事上出错的!
他老泪纵横,跌跌撞撞跑下玉阶,紧紧抓住了朱标的肩膀,见他从头到尾、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可他的双手却无法控制地颤抖起来。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自己称帝的第一天,就把朱标立为太子。
因此,朱标这个皇太子是与他这个皇帝、与大明王朝一般,如旭日之东升,一同诞生的。
随后,他便命左丞相(当时还没废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东宫右詹事、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东宫谕德,御史中丞刘伯温、章溢兼东宫赞善大夫。
他不另设东宫幕僚,恨不得将他所有最好的大臣统统都塞给朱标。
于是所有的东宫属官、府僚个个都是当朝将军和丞相,都是陪着他老朱打天下的文武重臣,这是历朝历代从没有的信任,他与朱标从来就是一体,满朝文武不仅是他朱元璋的臣子,还都是朱标的班底!
六部百官,只有朱标不想用的人,没有不敢用的。
他的标儿也足够争气,他外出征战,标儿监国,将政务理得清清楚楚,没有一丝不好。
底下的兄弟他也好好管教,服他。
可是……
他的标儿好好的……怎么就忽然没了呢!
朱标也怔怔的,成了个泥木雕塑,任谁全无预兆地听到自己将来的死讯,都会呆愣住的,直到朱元璋还有余温的泪水滴落在他手背上,他才猛然回过神来。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朱元璋含泪抬眼,死死盯着他:
“标儿……标儿你竟舍得……先爹娘而去吗?!”
#
汉朝,被提了一嘴的汉武帝也猛地坐起身来,什么他的刘据?
他将来的太子名为刘据?
“据,乃安定、太平之意,朕给他取名据,想必是希望他日后能为大汉带来一个安定的盛世吧……如此看来,朕分明很喜爱这个儿子啊!”
如今他膝下空空,卫子夫刚刚被平阳公主献入宫中,这几日以来,他几乎专宠于她,只盼望能如仙迹所言的那般,她能早日生下自己的长子,谁知仙迹忽然就说到了他的儿子。
刘彻紧皱眉头:他的太子……日后究竟怎么了?
唐贞观年间,于刘彻一般困惑不解的还有李世民:“朕的承乾怎么了?朕登临帝位后,也立马将八岁的承乾封为太子,承乾聪敏丰俊、纯孝仁爱,深得朕心,朕怎会待他不好?”
没有大臣能回答,毕竟他们也看不出陛下与太子有任何不妥。
长孙无忌尤其不安,他紧紧蹙起了眉头,仙迹既然怎么说,定然是以后发生了什么,叫太子与陛下心生嫌隙了……这事儿可不能轻忽大意,这可是能影响大唐根基的大事!
清朝,唯有康熙听见一句“康熙的胤礽”,什么也没说,只是神色寂寥了下来。
他背着手走到窗边,默然眺望着西华门方向。
被重重高墙围困、禁军日夜把守的咸安宫便在西华门之内。
他自认自己疼爱每一位子女,尤其对保成最甚,可是为何最后却落得这样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地步?他想到废太子前,胤礽以往的君子气度荡然无存,变得如此乖戾暴躁,竟对他这个君父也毫无敬重……
康熙闭了闭眼。
大清是必然要行立储之制的,不能再由八和硕贝勒共治,可八旗勋贵却都不买他的帐,各自站在诸皇子背后,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
康熙也是在太子被废后,才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尖锐如刀的矛盾,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可仙迹言下之意将胤礽被废的过错算在他头上,康熙也深觉不愉。
他已思之久远,却总是事与愿违,如今这苦果,也只能吞下。
单凭对错,如何能概述他一生殚精竭虑?
林菱说完,电瓶车也来了,赶紧领着两个爷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