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周瑜首谋
“十万石?”袁绍听了田丰之言,不禁勃然大怒,一拍案几,大声骂道,“刘玄德真混账也,竟然提出如此无礼要求,是可忍孰不可忍。传我军令,大军马上将信都城团团包围,无论什代价,一定要将信都城攻下来。”
沮授暗叹一声,信都城若是那么好攻的,早就攻下来了,如何会在城下折兵若许,却也没有踏上城头半步,急忙劝道:“主公不可,我军久攻信都不下,伤亡惨重,军士早有厌战之心,不可再战。刘备之所以提出如此要求,不过是故意气气主公罢了,主公万勿上当。主公可让元皓再去信都城,面见刘备,只说我军粮草本就得自冀州韩馥,如今又是大战月余,粮草几近告罄,实在拿不出来。”
“嗯。”刚才袁绍也不过是被刘备气的了,十万石粮食确实不是小数目,不说袁绍眼下拿不出来,就算是拿得出来,也是不舍得白白送给刘备,而且两个人情也落不下,于是便道,“好,就以公与之言,再辛苦元皓一趟吧。”
田丰再去信都城之后,刘备答应不要十万石粮食,却是开口要良马万匹。田丰情知刘备这是在故意刁难袁绍,却又偏偏做不得主,只能再次回来向袁绍禀告,袁绍自然又是雷霆一阵:“混账刘备,吾若是有良马万匹,何惧其黑甲军与虎豹骑,真是岂有此理。”
在沮授的建议下,田丰第三次来到信都城,又是一番费力解释之后,刘备的议和条件再次妥让,这次不要粮食,也不要马匹了,却是向袁绍索要弓一万张,箭矢十万支。一万张弓和十万支箭,也不算小数目,不过,袁绍眼下虽然缺粮缺马,却并不缺少兵器,加之来回这么几次,脾气也被刘备磨平了,只想着快快退兵,于是便答应了刘备的条件,约定退兵之日,送上弓箭。
终于,随着刘备与袁绍的二次议和成功,历时三月有余的冀州争夺战中终于落下了帷幕。此次大战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刘备与袁绍争夺冀州,大战的主战场设在了小县宁晋城,以袁绍献美罢战结束。第二阶段为刘备的幽州保卫战,此战中刘备三面受敌,南袁绍,北鲜卑,东公孙,战场自然也就分别设在了冀州的信都城、幽州边境的崇礼关与幽州辽西郡的山海关。此次算是刘备的首次大劫,三面受敌中,只要有任何一路被其攻破,便会使得整个幽州震动,刘备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也。好在先有陈宫以鱼目混珠之计骗过田丰,接着贾诩又以袭营斩首之计杀了轲比能,退却了两路大军,逼得袁绍不得不主动议和,幽州之危成功结束,刘备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冀北和冀东诸郡县,不但使得疆域拓广,更是为下一步进军青州打通了道路。
此战对于袁绍而言,也是得大于失。袁绍窝兵河内,粮草全靠冀州供给,无内动自主之能,这也是为何袁绍宁愿蜗居在河内,却也不南下将几近无主之地的司州全境占领,毕竟司州自从蹇硕、十常侍以及董卓之乱,人口失去十之**,几近空州一个。冀州却是产量多人口密的大州,只要袁绍能够占领冀州,将之人口南迁一部分,便可使得司州再次恢复以往之繁荣。
此次袁绍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地全占冀州,却也占了冀南与冀西的五郡一国,加之河内郡,袁绍所占之地的面积并不次于曹操的兖州。眼下,雍州有了董卓,百姓多受其苦难,向司州迁徙,已经成为雍州百姓的唯一活路,袁绍占领司州之后,只需再将流民政策之优惠大大提升,数年之内,司州毕竟恢复其以往只繁华呀。
相比较于刘备和袁绍,丧失冀州治权的韩馥本该成为最大的败家,但是,韩馥的结局果如荀爽之预料,刘备得了冀州之后,便因甄姜之因对之极为尊重,将其住处从信都迁到了幽州涿县,奉养起来,最后,韩馥在涿郡离世,终年八十八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绝对是高之又高的高龄了。是以,纵观韩馥一生来评价冀州争夺战之其得失,就连韩馥自己都认为得大于失,否则的话,他是万万活不到八十八岁,更会惨死在某一个夺得冀州的诸侯之手。
冀州战事结束之后,刘备马上挥军幽州,外环已经平歇,接下来要处理的便是内忧了,也就是辽东叛乱。刘备以赵风守中山国、陈宫、守安平郡、廖化守清河郡、华雄守平原郡,贾诩坐镇幽州,黄忠、高顺、关羽、张飞为辅,以戏忠为军师,以典韦、许褚、颜良、文丑、关羽、黄忠为大将,冯方、周瑜为参军,统军五万,东进辽东郡。
上一次,贾诩率兵北上,抵御鲜卑大军的时候,刘备曾说出让贾诩将周瑜带在身边,以为历练。但是,贾诩回到涿县之后,周瑜却正在出天花,高烧不退,好在有华佗在那里,病情基本稳定,贾诩等不得周瑜病愈,便直接北上崇礼关。刘备与袁绍议和的时候,周瑜的天花也已经出完,是以便迫不及待地跟了刘备东进辽东,并讨了一个参军的差事,跟随刘备身边。
来到昌黎郡,刘备发现这里几乎全都是一座座空城,所有的军队以及粮草都被公孙度带去了辽东郡,看来他是准备以两郡之兵力,死守辽东诸城了。刘备一面派人从幽州调军接掌昌黎郡的城防,一面率军继续向辽东郡进发。昌黎郡的北面便是东鲜卑三大部落,这里若是没有重兵防守,一旦为鲜卑人知道,只怕定会派兵南下。只是,刘备却不知道,东鲜卑三大部落首领的注意力全在轲比能部落的败兵之上。
路上,刘备问周瑜道:“瑜儿,眼下公孙度迁昌黎之军,缩回辽东郡,其意便是想借助辽东诸城之优势,使我军疲于攻城之战,徒增伤亡,不知瑜儿有何良策破去公孙度之打算乎?”
周瑜笑道:“义父,此事易耳,所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义父在幽州经营多年,施以仁政,但凡幽州百姓无一不称赞义父。此次公孙度逆天自立,辽东百姓踱步知实情,义父可使人在辽东郡散播消息,只说公孙度乃董卓之心腹耳,如此则公孙度必人心背离,军心瓦解,义父可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轻取辽东也,不知义父意下如何?”
刘备听了,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周瑜之问,反而是转首问戏忠道:“志才以为瑜儿之言如何?”
周瑜在幽州多年,戏忠也是其老师之一,虽也知道周瑜之智,但是其几乎连思索也没有便说出此计,心中大为惊讶,不由叹服道:“忠今日才佩服主公识人之能,有公瑾如此智将,主公何愁大业不成?”
刘备笑道:“智将者,多多益善也,今孤只有瑜儿一人,少也少也。”笑罢之后,刘备转首对周瑜道:“瑜儿,此次攻心之计,为父便全权交由汝,此次乃为汝第一次参与战争,莫要让为父失望。”
周瑜大喜,双拳一抱道:“是,孩儿遵命。”
五日后,刘备大军到达昌黎与辽东之间的第一座城池辽隧,这是一座硬关,也是进入辽东的门户。辽隧城建于辽河之上,东西横跨辽河,此关身后,向南便是一望千里的辽东平原,再也无险可守,向东更是可以直接兵指辽东郡治所襄平,是以,只要能拿下辽隧城,也就等于占据了半个辽东。只是,辽隧城对于辽东之重要性与山海关对于辽西郡之重要性一般无二,而且辽隧城之易守难攻,丝毫不在山海关之下。
公孙度也明白辽隧城与襄平二地对于辽东郡的重要性,分别将辽东军的十五万大军分别驻防在这两个地方,其中辽隧城驻扎八万大军,由公孙度亲自防守,襄平城驻扎七万大军,由公孙康与公孙范兄弟二人把守。
对于辽隧城驻军八万,且有公孙度亲自把守,公孙康与公孙范曾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公诉康,他认为山海关与辽隧城同样易守难攻,陈宫以两万幽州军便使得我十万辽东军无功而返,我军在辽隧城驻军四万足矣。
公孙度则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当即反对道:“不可,刘备乃天下枭雄,无人可敌,昔者阻鲜卑,平黄巾,威震天下。而且,其手下文臣武将多如**,绝非容易对付之辈。辽东乃为我们父子之根本,若是有失,则公孙一门将灰飞烟灭也,是以宁可重敌万不可轻敌也。”
刘备大军来到辽隧城下的时候,公孙度的各种防御准备已经完全到位,专等着刘备的大军攻城。谁想到,刘备率领大军来到辽隧城下之后,并没有攻城,而是在辽隧城西六十里外安营下寨,丝毫没有进攻的意思,反倒是每日在营中练起兵来。
刘备的异样举动完全出乎于公孙度的意料之外,而且他也曾经听说过,刘备昔年在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每每只要是在城内练兵,便是已经有了破敌之策。是以,刘备这一练兵,公孙度的心中反而是没有底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公孙度觉得时间过得犹如蜗牛一样,心急如焚,白天守在城头,晚上却又不能安心入睡,唯恐自己一合眼,刘备就会突然袭击辽隧城。只不过五天的时间,公孙度像是已经过了五年一样,白发也多出了几根,皱纹也添了几道,眼圈也越来越黑。现在,公孙度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像缩头乌龟一样龟缩在城中,而是应该跟刘备硬碰硬地打上一仗,毕竟双方兵力悬殊,刘备不占优势。
就在第十五天的时候,公孙度突然听到了一个传言,或者说一个谣言,那就是公孙度是董卓的爪牙,之所以自立为辽东王,乃是受了董卓之命,故意反对关东军左盟主刘备的。这个谣言先是在民间传播,后来慢慢传入到了军营之中,虽然没有引起哗变,但是军营到处都是三三两两士兵在交头接耳,所说的内容自然也是与此有关。
公孙度这才明白刘备的诡计是什么,心中暗怒不已,但是谣言已起,更是由民间渗入军中,加之辽东郡很多人都知道公孙度之所以能做上辽东太守,是因为辽东人徐荣在董卓跟前举荐所致,如今公孙度已经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如此一来,公孙度更是愁上愁了,如果依然保持这种态势下去,公孙度担心不用等刘备攻城,民心和军心就会自行瓦解,而他自己也很可能会被手下兵士捆起来送给刘备,如此就等于将辽东郡拱手送给刘备,也等于将公孙一门的数百条性命交由刘备处置。而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民心和军心瓦解之前,率军出城,与刘备决一死战,说不定还能有一丝机会。即便打不过刘备,也足以能够消耗掉刘备的一部分军队,然后公孙度再从襄平城调兵前来,刘备兵力不足,只能退兵西归了。
想到这里,公孙度便下了决心,并派人给刘备送了一封战书,约定三日后巳时初刻在辽隧城西三十里处决斗,这里也就是辽隧城与刘备大营的正中间。
刘备接到公孙度的战书,传给戏忠、周瑜和冯方三人,待到三人看过之后,笑道:“瑜儿,汝之计策果真成功也,公孙度终于忍受不住谣言的侵袭,主动向我军下了战书,七日后一战便可定辽东之局势。”
周瑜叹道:“义父,孩儿惭愧,没有想到公孙度会提前出战,与我军决一死战,这与孩儿不死不伤的本意相差甚远。”
刘备哈哈大笑道:“瑜儿,今次是汝第一次出谋,能够想出如此攻心之计,已是难能可贵,就算是计有偏差,也是情有可原。再说,自古行军打仗,哪有不死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的,只需将伤亡降到最低就算成功。”
周瑜点了点头道:“义父说的是,孩儿受教了,孩儿刚才思得一计,明日定能大败辽东军,更能将伤亡降至最低。”
七日后巳时初刻,刘备与公孙度的大军在辽隧城外三十里处两军相持。本来公孙度战书上写的是三日后决战,但是刘备批复的却是五日后
刘备策马上前,对着公孙度的大军喊道:“有请公孙太守上前答话。”
一般来讲,两军对阵的时候,多有双方主帅阵前对话这一项,接着才是双方对阵,各凭实力与战阵厮杀。刘备喊阵,且是并没有带上长枪,表明并非是单挑,是以公孙度不得不策马上前。
待到公孙度来到自己身前三丈处停下之后,刘备双手一拱道:“公孙太守,孤乃幽州牧,汝乃辽东太守,皆是皇上亲封。今皇上仍在,汝却自立为王,此举无疑是对抗朝廷,无异于谋反。是以,公孙太守且听孤一劝,自立之事就此作罢,孤答应你,只要公孙太守能够幡然悔悟,孤定然会既往不咎,而且公孙太守依然是辽东郡太守。”
刘备这句话说的确实是心里话,只要公孙度能够幡然醒悟,他定然不一定会非要取其性命不可。但是,公孙度对刘备并不怎么了解,如何会相信他的话,当即便哈哈大笑道:“刘玄德,汝之言莫非欺那三岁孩童否?”
刘备一脸诚恳道:“公孙太守,孤自从就任舒县县令以后,便从未有过虚言,今日孤既然说出此言,绝非虚言。”
公孙度见刘备一脸诚恳,心下也是一动,不过他终是不敢拿着公孙家数百条人命打赌,摇了摇头道:“刘备,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孤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如何还能回头,今日一战,势在必行,究竟是王是寇,就以实力而定。”
刘备点了点头道:“好,既然如此,孤便奉陪到底,公孙度,我军大军五万,汝大军七万,若是一场厮杀下来,不知伤亡多少,不如咱们二人就来一场赌约,孤派一万士兵出战,汝可派两万士兵出战,一决胜负,如何?”
“噢”,公孙度闻言,不觉大奇,但他知道刘备素来多谋,担心刘备此举乃是有所阴谋,心中虽然心动,却未敢轻易答应,不觉沉吟起来。
刘备见状,知道公孙度担心自己会出什么诡计,笑道:“汝且放心,孤可对天发誓,刚才之言绝无诡计,绝对不会从左右或者背后突袭。孤欲用一万士兵摆下一座阵法,倘若汝能以两万士兵将之破去,便是辽东军取胜,孤有生之年绝不踏入辽东半步。但若是汝未能破阵,则请公孙太守放下兵戈,使得辽东百姓与军队免遭战火,不知公孙太守意下如何?”
“这个……”刘备开出的条件确实很有诱惑力,须知一万与两万虽然只是两个数字,但毕竟相差了一半,等同于两个辽东军与一个幽州军做战,即便幽州军之战力在辽东军之上,也绝难取胜。不过,公孙度很快便想起刘备手下的那些重量级的大将,迟疑道:“莫非汝想以大将之威震慑我军士气否?”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