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这年的美利坚算是一个大教,在格林区的圣卡班教堂,你经常可以看到百来个人组团来到这里进行祷告。
教堂内有一位浑身穿着黑袍,戴着黑色面纱的女人,除了这个教堂的主角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来历,来此的信徒们都以为女人只是一个负责日常打扫教堂的清洁工而已。
女人有一双迷人的蓝色眼睛,此时她正在看着两位不去祷告,反而站在自己身前的男人。
“先生们,来到圣卡班如果不是为了祷告就毫无意义。”
查尔斯扭头看向挂在教堂半空中的十字耶稣铜像道:“祷告真的有用吗?一战和二战已经死亡了那么多的基督徒,你们的神可从来没有出现过,反而现在需要我们来阻止第三次世界战争。”
女人认真的看着查尔斯,并没有说出话来,过了许久:“你们走吧,这里不欢迎没有信仰的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特殊是神所赐予的话,为什么不跟同样特殊的人待在一起呢?我们才是最懂你的人。”以撒耶伸手就要去拍打女人的肩膀,却见对方黑袍下的身体突然喷出了细碎的黄沙,量很少,但却足够让以撒耶二人看到了。
这些黄沙有着很强的撕碎力度,以撒耶的手掌才触碰到一点便瞬间支离破碎,血肉模糊,好在他的身体也并非正常,这种程度的损坏根本算不上什么。
破散的血雾重新凝聚而起,以撒耶的手掌立马就恢复了原状。
女人见到这幕后,美丽的眼睛明显睁大不少,非常惊讶的说道:“你……你这是什么能力?”
“唔,算是免疫任何物理攻击和无限制自动修复吧,我还挺满意的。”以撒耶笑了笑:“打算跟我们去个地方吗?在那里你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变种人。”
“变种人?是指我这样的人吗?”
“对,你可以让查尔斯给你详细解释一下。”
查尔斯咳咳两声,就在以撒耶和蒙面女闲聊的这点时间里,他已经得知到了对方所有的信息,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做卡迪尔,印度人,能力是控制黄沙和变成沙尘暴,算得上是非常具有杀伤性的能力,这次能够找到像卡迪尔这样的变种人,无疑对自己这方的综合实力提升不少。
——
——
纽约Zoo
延森是一位地道的美利坚硬汉,他那2米38的个头再配上跟熊一样庞大的身躯简直让所有坏人都畏惧于他。
但延森却是一个极其老实加善良的老人,他从小到大最大的梦想就是待在动物园里照顾各种可爱的动物,如今他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在动物园中作为一名优秀的饲养员先生。
“泰格!吃饭了!”延森站在虎园中大喊道,在附近的铁丝围墙外,无数游客正以着崇拜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敢亲身走进虎园中给老虎喂食的猛人。
要知道这种行为在整个动物园中只有延森敢这么做,那些老虎就像是他的朋友一般从来不会出手袭击他,反而还会与延森嬉闹,看的很多有十几年饲养经验的饲养员大为不解。
野兽不管再怎么饲养,身体里都是会保留着一丝野性的,曾经就有一位饲养员被养了20多年的老虎咬伤的例子,更何况目前虎园中的这批老虎是新迁入的,还很脸生,进入喂养有很高的风险。
随着延森的呼喊,几座假山中立马就跑出来五头威猛的孟加拉虎,它们眼神冰冷的盯着延森,隐隐形成狩猎的姿势将他给包围了起来。
“嘿,我今天可不想跟你们打架。”延森从怀中的铁桶里拿出一块2斤左右份量的猪肉朝远处抛出,一只孟加拉虎瞬间寻着食物奔去,而剩下的四头则摇摆不定的看着延森,似乎在思索要不要对这个看起来很高大的家伙出手。
“想什么呢?快去吃啊!”延森看不下去了,直接抓出一大把猪肉丢飞,有三头老虎直接放弃对延森的进攻姿态,疯狂的去争夺那些掉落在地上的猪肉。
但仍有一头孟加拉虎不为所动,它前爪在地面用力一拍,以着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向延森方向,当双方只剩下三四米距离时,就见这头老虎跃腾而起,宛如虎啸山林般扑向延森。
“你可真是不老实啊。”延森开心笑道,当着周围所有游客的面,他丢开怀中铁桶,直接正面迎了上去,竟在半空中一肩膀将老虎给撞飞十几米之远。
“唔……看来他跟艾希里一样,是个力量型的变种人。”以撒耶站在铁丝围墙外说道。
“不,艾希里准确的来说是防御型变种人,而延森更倾向于力量这个方面。”查尔斯挠了挠头发道:“力量型和防御型,还有你的侦查型和卡迪尔的能量型……我现在还差什么呢。”
“你不觉得缺少一个能够造成毁灭性威力的成员吗?根据你之前跟我说过的,塞巴斯蒂安.肖那边有位跟你一样的心灵能力者,还有一位能够控制导弹的神秘变种人,能瞬间到达任何地方的变种人,以及一个双手创造出龙卷风的家伙。”以撒耶喃喃道:“我们这边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破坏性力量。”
“有道理……”查尔斯赞同的说道:“看来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要朝这方面拓展了,但是现在我们还是先把延森邀请过来再说。”
待将铁桶中的食物喂光,延森便从铁丝围墙内走了出来,这位硬汉一出现便立马引起了所有游客的围观与赞赏。
而与此同时,查尔斯则运用自己的能力将声音送入了延森脑海当中。
“嗨,延森,我叫查尔斯,你不用慌张,我是在用自己的能力与你对话,就像你也拥有能力一样,我们是一类人。”
延森原本笑意满满的脸色突然僵硬,然后看向了远离人群外的那两个男人。
“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正需要你的力量延森,如果这个麻烦不能解除,世界将会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