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里面,不会又有粽子吧,那两娃进去了老半天,也没见个响动,说明林叔肯定不在的,要不,咱掉头吧!”我试探性的问了下。
朝着洞口,李若菡爬近了几步:“从情况看,林叔却是不在,可甬道中有拖拽痕迹,那说明他也进去过。我想该不会有问题的,就算去见识下也没坏处,还有那俩娃……一定是要抓到的,说不定他俩就是绝世的宝贝,我就不信你俩对那传说就没点心动。”
哎,这丫头啊,倔个什么劲儿,在这种遍地是危机,四处是粽子的环境里,最重要的是啥……保命啊!那什么死婴、绝世珍宝的,跟命比起来,都算个蛋啊!
叶子奇响应的倒挺积极,将我屁股往前狠推到了一边,我这才发现屁股横在了甬道口。
往里瞅了几眼,叶子奇道:“话说,大禹当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常人都称他为英雄,对他歌功颂德几千载。可在我看,嘿嘿,他要么沽名钓誉的要死,要么……嘿嘿,根本对那个家没兴趣。哥不一样,不需整那么些幺蛾子。见到墓室不入,嘿嘿……不是我叶家大少的风!”
是啊,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事真没什么好称道……啊,呸,想他娘的什么了。
“两位,算我求你们了,脑袋就他娘的一颗,你俩又不缺吃少喝的,咱何必趟这浑水的。若是立马折返,既节约时间也少些危险,这样的选择难道不是最稳妥的吗!“我劝的苦口婆心啊!简直都想哭了。
撇了撇嘴,叶子奇道:“叶寒,你真不像老叶家的种,长的丑我就不说了,还特他娘没上进心,你说你以后咋办啊!“
哎呀,我去,怎么又拿脸说事,还上进心,无故寻死就是上进心了,这王八蛋简直分不清何是馒头何是粥了。
“叶子奇,你也就运气好,摊了你妈的基因,若摊上你爸的你绝对比我还不如。”我塞着心道。
天地良心,我说的是实话,大伯比我爸还丑,我妈比大婶还漂亮,但投胎这事……真是说不清啊,反正挺操蛋的。
叶子奇贱笑了几下,屁股一撅就进了甬道,然后是李若菡,再然后才是我。
其实在墓道中,队伍的先后排列,老祖宗们也是留有训话的,叫什么“伯首仲尾”。伯、仲是古代对家中老大老二的排序,这里的意思是,最有实力的两人要在排头与排尾。
若按老祖宗的要求,其实我该在中间的,可奈何大男子主义摆在那,实在有些拉不开脸,也就只能走了老末了。
对墓悼壁,叶子奇没半分兴趣,正一个劲的往前爬。其实,我也没兴趣,可奈何,李若菡兴趣浓的很。边爬、边看、边思索、边感叹,那速度实在快不了,而我又排在她身后,那速度……没多久,已被叶子奇甩开了距离。
耐着性子,我看了几幅,跟我料想的差不多。嗯……不,该是超出了预想。常人的墓悼壁,都是些见义勇为、仗义疏财、高中科举什么的。若这辈子过的窝囊,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伪造几个扶老太太过马路的事迹。反正,盗你墓的八成也不是你亲戚,你大可不必怕暴露而脸红。可这个就大大的不同,人家玩的是出身,这可是皇家独享,绝不外卖的稀罕货。
前几幅,刻的是某个腾云驾雾的老头,踏着虚空冲某中年妇人那么一指。没多久,那妇人就怀了仔,没多久那妇人就生了娃,生娃哪天满天祥云、满屋金光……反正,怎么神话怎么来。后面,就是那娃的传奇事迹了。对这东西,我实在不感冒,也就没再往下看了。
古人是很迷信的,对出身很是看重,那些创业成功的帝王更是如此,都挣破头的当某些先贤的后代。若实在找不到,就弄个做神仙的爹凑合。比如唐高祖李渊,就认老子为“玄元高皇帝”,刘邦找不出刘姓的大贤,就杜撰自己是“赤帝之子”,朱元璋本是个农N代,却特想认朱熹做祖宗,最后实在不沾边才做罢。但这事只能皇家干,通常人家是做不得的,不然会招灭族之祸的。仅凭这点看,这陵墓的主人必定不凡,搞不好还真是个帝王。
爬了约莫上百米,李若菡突的停了下:“你看看这。”
这画,刻的…..
该是临盆的情景,外面等了二十来人,屋里有五人,床上躺了一女子,旁边一男的抱了个娃,不远处一老妇人也抱了个。
这么看的话……岂不生了对双胞胎。这事,确实够牛掰,值得拿出来炫耀。
“干嘛,你羡慕啊。”我笑道。
李若菡白了我一眼,道:“你看看这屋子,还有这旗。”
按李若菡说的,我又打量了一番……
咦,还真是奇怪,先前我认为它是屋子,完全是中间那扇门的缘故,虽说只是两条简单的竖线勾画,但结合整个场景的话,也能确定是门无疑的。可回过头再看,整个屋子的线条都觉得古怪。通常画房子的横檐,要么是直线,要么是波浪,可这竟是条弧线,而且上面还有个类似亭顶的东西,从那还延生了两条细长直线,正好连接在了弧线的两端。
我去,原来是个帐篷。
我又看了下那旗,上面有个字,还不小,几乎撑满了整个旗,上半部像两个米字,但没中间那一横,下半部像个足字,但那撇没出头。隐约,我好像认识,可一时又没记起来。
我不确定道:“这是个楚字?”
李若菡愣了下,吃惊道:“你认识大篆。”
从她的反应,我就知道蒙对了。
大篆,我认识个屁,只是看过楚汉题材的电视剧,那里面的军旗上貌似就有这字。但也听过大篆、小篆的名讳,只可惜文学造诣着实有限,从未敢认真瞧它们一眼。
“我、我瞎猜的。”本想调侃一下的,可一想到李若菡的性子,硬生生的我又憋了回。
一阵恍然,李若菡道:“确实念楚,用的还是大篆。秦一统六国后,强推的是小篆,汉朝用的是隶书,而伴随时代的变迁,又演化了出楷书、行书,但发展的脉络,总的来说是由繁到简。而大篆比前面几个都繁琐,历史也更悠久些,其盛行于西周,结束于西楚。在我的印象中,国号为楚的……也只有春秋时期的楚国。也就是说,这墓,起码存在了两千多年。”
听的,我也是醉了,没想到李若菡对文字也有这般的研究。我只听说过“汉隶唐楷”,其它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且……这女人,很可能是秦国人。”李若菡点了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