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武举之后,按照大家的成绩排名,他们身上都有虚职。
邬人豪是从六品的护卫,武营跟刘军则为巡卫。
但他们又被五王爷要过去,这些职位并未真的落实。
既然蹴鞠队要没了,他们提前去营司走动走动,肯定没错。
这也提醒他们三人,武营更是兴奋。
他早就不想在五王爷的蹴鞠队待下去了,现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离开。
这算小插曲,剩下的时间里,纪元还在备考殿试。
白和尚,高老四也很是认真。
殿试只有一道题,考的就是时务,大概就是给个现实的问题,让考生们给出解决的方法。
要说具体的要求,自然是有的。
首先是格式,格式必须以:“臣对”,“臣谨对”这种特殊的方式开头。
写字不能靠边,纸张尾部至少要留八行。
每行文书只能写二十二个字,多一个都要作废。
字数则为一千九百二十四个,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如果多了或者少了,就要你文章优劣。
这样的考试确实死板,但可以让当时的考官快速阅卷,以及让皇上看得清楚。
殿试,到底还要皇上做主。
惫懒一点的皇上或许懒得管。
天齐国当朝皇上,显然不是这种人,他肯定是要抽查看的,下面官员更会认真。
三人连夜奋笔疾书,只希望临阵磨枪不利也光。
而他们这些中榜的新科进士们,他们的书信也随着快马加鞭,送到全国各地。
他们三个的,肯定是送到建孟府。
高老四送到府城家中。
白和尚的送到青云寺。
纪元的两封给到殷博士跟蔡丰岚。
剩下的则送到正荣县。
四月二十二寄的信件,快马加鞭,总算在二十八那日送到建孟府。
殷博士看到是纪元的信件,立刻拆开看。
府学研学处的夫子们也有些忧心。
因为他们知道,纪元上一封信刚来不久,他信里写了担忧,看那语气,大概这次是不中的。
虽然大家都能理解,这毕竟头一次去考会试,中了才稀奇,不中很正常。
但遗憾这种心情,多多少少都会有。
甚至还在想。
纪元这样的天才都考不过,到底谁还能过会试啊。
难道如今的考试那么难吗?
抱着这样的心情,殷博士再次收到纪元的信件,这信件稍微算算,就知道是放榜之后快马寄来的。
也就是说。
这信上写了成绩?!
左右训导听说后,不由自主往这边走。
殷博士那边已经把信拆开,往日风趣淡然的殷博士,都没发现,自己的手有些抖。
而这信,他终于给看完了。
纪元开门见山,说了自己会试成绩,随后又感念师恩,感谢殷博士的教导,更讲了京城趣闻。
厚厚的一封信里,都是纪元的所思所想。
殷博士从头看到尾,忍不住想再看一遍,那边左右训导已经在催促了。
“是放榜之后送的信件吗?”
“出成绩了?!什么成绩!?”
“是会试第一!是会元!!!”
这句话不是殷博士说的,众人下意识看过去。
只见府学的学政不知道什么来的,他手里也拿着信件。
这并不奇怪,从京城过来的信件,大概是同一批。
学政看到信件后,肯定第一时间过来。
等会。
学政说了什么?!
他们没听错吧?!
殷博士也强忍激动,可还是没控制住:“纪元考了第一。”
“他是会试的第一。”
整个研学处瞬间安静,又瞬间起了波澜。
他们真的没听错?!
纪元第一?!
他才多大年纪?!
他是头一次考会试吧?!
这就第一了?!
“他前两天来信,不是说自己可能过不了吗?”
“有没有他的文章?!”
“我的天,真的吗?!那他岂不是连中两元了?!”
“岂止,分明是五元!忘记他小三元的名声了?!”
是啊。
纪元童试开始,就一直是第一。
那时候被人喊小三元。
现在乡试第一,会试第一。
就差殿试了?!
如果殿试也是第一。
那纪元,就是整个建孟府头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
所有夫子捂住心口,只觉得心扑通扑通地跳。
特别是教过纪元的夫子们,感觉自己都站不稳了。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啊。
可那是纪元啊。
纪元有多聪明,大家不必多说。
关键这样有天赋的学生,还努力,甚至比旁人努力很多倍。
“可怕的天才。”
“纪元,纪元是第一。”
乡试第一是省第一。
会试第一,是全国第一。
这些含金量自然不用说。
学政都激动万分,甚至拍着殷博士肩膀:“殷掌印,你教出来的学生很是不错。”
“你之前提议的府学改革,看来可以推行了,你有这样的学生,我看哪个敢不服气。”
殷掌印点头,他眼神带了激动。
今年之后,他一直想让建孟府府学改革,至少要学正荣县那般。
不对,正荣县资源太少,君子六艺,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辅科根本发展不起来。
而府学不同。
书要读,这些六艺也不能丢。
不过这些话被很多人嗤之以鼻。
学政倒是支持他,既因为自己会试成绩不算差,也因为纪元的关系。
纪元给学政画作也好,坚定说他是自己的学生也好,都让学政知道,纪元是站殷博士的。
而这次报喜的书信,整个府学上下,只给他写了。
至于他?
能教出乡试第一,会试第一。
难道还不能改革一个府学?!
学政说的那句话很对。
从今往后,看谁还敢不服气。
他的学生好啊。
太好了。
殷博士也是真的为纪元高兴。
纪元的努力,也值得这一切。
殷博士深吸口气:“今日是四月二十八,不出意外的话,纪元应该在殿试。”
“如果殿试不出意外,大概率连中三元。”
“不,六元。”
话是这么说,殷博士还是给这事降降温:“不过能有这样的成绩就很好了。”
“朝中点状元,还是偏向京籍学生,又或者国子监的学生。”
“咱们纪元是建孟府的人,或许不占优势。”
殷博士说得很对。
这个京籍学生,跟国子监学生,其实说得有些委婉了。
朝廷愿意点的,肯定是自己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