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两者之间,纪元决定对付环境。
再说,只有那种地方,才能让他快速积攒政绩。
至于宁安州的潜力?
这是他最不用考虑的。
那里才是遍地是宝藏。
纪元最后道:“我之前听说一句话。”
“与天斗其乐无穷。”
“让我先去跟老天搏斗一番吧。”
后面一句他没提,那是他的进阶了,以后再说。
殷博士逐渐被纪元说服,倒是被他点燃起一点兴奋。
恨不得自己也跟着过去?
不过问到纪元具体职位时,大家又沉默了。
宁安州户司下的仓科主事。
从六品的官员。
仓科,管地方抚恤跟赈济的。
单任命文书也写,便宜行事。
这不是单对纪元开的口子。
而是任派到那么远的官员,基本都让他们身兼数职。
纪元除了这桩差事之后,到了那边,应该还有其他事要忙。
那边真的太远了,可用的官员根本没几个,很多位置都空缺着。
说艰苦,真不是夸张。
也有人讲,之前不是说天齐国科举人数特别多,甚至人满为患,没有官职吗?
不是没有官职,是没有合适的官职。
像宁安府的位置空了不少,大家愿意去吗?
肯定不愿意啊。
相比起来,还是命重要。
他们两个进士讨论得热闹。
旁边李锦,蔡丰岚已经听傻了。
从知道纪元回来,他们赶紧过来见他,再到恭贺他考上状元。
现在又知道他在京城一年里发生的事。
这?
这太复杂了吧?
他们以为建孟府府城的人际关系已经足够复杂。
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京城。
纪元开玩笑道:“下次考试去看看,便能了解一二了。”
李锦不好说,但下次乡试,蔡丰岚颇有些把握。
想到那么复杂的情况,蔡丰岚都要提前焦虑了啊。
“没事,过了那段时间就好了,便是去试试,也是一次经验。”纪元说起来,又道,“你们两个成亲我都没过来,礼物你们收到了吗。”
这肯定收到了。
蔡丰岚那边甚至得到两幅青堂的画作。
之后青堂的名声传出,纪元也给李锦画了一幅。
还在京城买几样番邦来的东西,很是给他们长脸。
礼物本来就不错。
更难得的,这是状元送的啊。
现在李锦夫妇两个都在府城,他们租了个更大的院子,还是在府学附近。
只盼着化远四十一年的乡试可以考过。
如果考不过,他们一家则要回正荣县,到时候一边备考,一边接手家里的生意。
李锦今年二十八,再再过两年就真的要立业了。
倒是蔡丰岚会一直在府城待着。
蔡丰岚夫妇俩就住李锦他们家隔壁,自然是老丈人家的房子,离蔡丰岚的娘子周小芷家很近。
蔡丰岚比李锦小了三岁,在科举上,还大有可为。
知道他们过的都不错,纪元也就放心了。
几人叙旧说话,纪元稍稍歇息几日,便直接回正荣县。
他身上事情多,停不了太久。
再说,还要早点赴任,那边是真的远啊。
纪元二月十八启程,殷博士也把信件寄出去了。
纪元再三强调此事不要再查,以免打草惊蛇,对自身也不好。
而且,他自有办法钓出后面的人。
殷博士给出的信件里,还有纪元写给白和尚的。
白和尚大名白法彬,是青云寺出身。
纪元在府城这几日也没闲着,四处问了问。
府衙那边说,青云寺如今还不允许游客到访,等到彻底查清楚此案之后才行。
但青云寺的名声不错,附近百姓都不讨厌他们,还说有了青云寺的香火,日子都好过了。
有这样的评价,青云寺大概没事,等着调查清楚即可。
纪元还去青云寺看了一趟,跟白师兄聊过后,确定没问题。
这些事都写在信里,让白和尚放心。
同时也让白和尚把他的消息放出去。
就说他已经回家了,估计三月上旬从建孟府离开。
殷博士那边信件寄出,纪元已经在回去的路上了。
这次他在正荣县也待不了太久。
除了郭训导,罗博士,房老夫子,还有李勋,以及几个夫子,同窗之外。
教谕换人了,他颇有些严肃。
每每提起正荣县县学,神色竟然带了些敬畏,看来调到这,让他压力很大,但又很想做好。
县令更是不同,是个姓张的中年人,他对纪元非常客气,看纪元的眼神里几乎在放光。
一会问,他们安纪村的青储料是出自他手?
一会又说,整合整个县的畜牧业也是他的想的?
纪元应了前者,后者则道:“是前面林县令,聂县令的功劳,跟我关系倒是不大。
除了因为纪元做过的事之外,县令毕恭毕敬的原因也有另一个。
纪元外放到宁安州,是从六品的官员。
自己不过正七品。
看到长官,自然要拜见的。
再说,这位状元前途无量!
纪元心道,他们这消息还是闭塞。
不过要不了多久,消息肯定会传过来。
等对方问他外派到什么地方时。
纪元答:“宁安州。”
???
哪?
他没听错?
纪元不愿再多说,他真的很赶时间!
从罗博士,房老夫子那离开,连夜回了安纪村。
安大海已经在他家等了,看到纪元的身高,不由得震惊。
纪元这,这比他高多了啊!
身板还壮实起来,已经有青年人的模样了。
纪元回到家,先把家里的东西都给收起来,确定没人碰过,一遍遍查看他在家中留下的纸张。
所有模棱两可,容易被诟病的东西全都烧了。
看到最后,干脆把带字的都烧了。
安大海跟安小河虽然不明白,却跟着帮忙。
等所有带字的东西弄完,纪元叹口气,不是他小心谨慎。
而是朝中因为文字构陷的事情太多。
随便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都能被政敌加以利用。
他之前那些读书随笔,能带的带走,带不走的统统焚烧。
只能说,怪不得古代人不让自己的笔迹流露在外。
好在他当年做润笔先生那会,不过十三四,那时候的笔迹跟如今是有些差别的。
字迹还好说,就怕他的笔记里的东西,会被人断章取义。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必须杜绝这种可能。
安小河似乎意识到什么,安大海经历的事情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