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杨祥麟传承的大架子心意四把锤】
我本门是豫东形意门的,但入手学的拳却是河西的心意拳,因为当时我只是我老师的徒弟,但不是我师爷的徒孙。这个关系理解吧?就是我老师教我的拳,开始不是我形意门师爷的。是河西杨老四(杨祥麟)传下的拳架,项城一系。当时跟杨老师玩的多,但手把手教的少,所以敢称徒弟的也少,而这一系是正经递贴,也继承了拳谱的。
杨老四的拳架真好,工整严谨,强调内劲,可以说是练功的功架,你的把位与力点对了,练了就涨功夫。其实拳架好不好,真不真,看的就是把位与力点。
其独到特点有三:六合梢子(盘龙棍)打十字蹿步;龙形裹横走穿梭翻滚;单把突绝沉猛无预动。前两个注重身法,最后一个强调合劲。教学中单把最难,放在最后。而且单把不以单把为功,就是单把的练法,不是从单把这个动作练的。
核心两把半,体系清晰科学,好比起手的侵扑站,分鹰势与熊势两种练法,气势一走有明显不同。但这些,老师轻易不传,谁得着,能做出来,讲明白,应该就算是真传标志了吧。
这阶段主要是改善体质,增强筋骨能力,打法上突出的是虎扑与肩打。因为蹿纵与紧固能力比较突出,练的又凶猛,正适合猛然近身的打法。此时配合有形意拳的内容了。形意拳按着我老师的传授,是心意拳的暗劲状态,直接上手很难练成。我们看到的架子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不是你想着猛就能猛起来的。到了这个阶段加入形意拳,你会尤其的沉稳,一些需要沉坠劲才能更好发挥的“形”,就可以纵横无忌。
这个时候身体很敏感,气势也足,身体也会起变化的,骨外皮内酥酥的痒,筋也涨得厉害,气在里边催着,不会肩打、鹰捉,也会不自觉去靠树、打东西,不然浑身难受。而且特别灵敏,遇到点碰触,身体自己就走束身了。变化是明显看得到的,不是自己脑子想的,嘴里吹的。有的朋友,一看那外形就知道里边没练到什么,动作纯是硬充的,陪他聊聊天,纯属客套。这种人,就是日渐而衰的,因为他需要硬提着精神、硬加快速度去冒充,都是损耗。
大架子的优势是成就筋骨能力,也就是心意功力,因为它抻得大嘛,所以强化训练就多。
小架子套路长,光四把锤就多出很多内容,这些内容打人特别好使。但有一样,没有大架子的筋骨功力,一些动作你也玩不转。所以从练功追求上,还是一样的。
但很可惜,很多人无论大架还是小架,都是摆放出来的动作,跟束展都没有关系。这种人放在过去,是不被同门承认的。其实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把位与力点可以藏假,气势则是内劲的外宣,有时你看着不行的,就是真不行,没有什么保守的,气势藏不住,越内敛的,俩眼越放光。
两把半是心意拳的精髓,去了斩锤跟践蹿的。践蹿就是过步践蹿,这个一去,那大架子也就没了“过步”,所以也就说不好是什么架子了。这是我用大架子来命名的缘故。
【马明伦传的小架子心意拳四把锤】
从练功特点上说,小架子的特点是打恨劲,步子重。并非大家字面理解的,因为“小”、因为“疾”,所以步子就轻。是有蹑手蹑脚的,只能说这个可以有。
大架的步子很重了,但练的是韧劲,步子是自然落下,是胯催腰弹砸出来的动静。
小架子则是有意识的震脚,促成一个骤然的发力点,让身体原地崩放出一个劲力,所以它的实质震动也许没有大架子自然而来的重,但它有个刻意的给力,是“恨劲”而生的。
这个区别怎么形容呢?大架好似烈马奔腾,自然踩踏,小架则好似这马有意蹬了一蹄子。所以小架子的动作也丰富,突出了打法,其中有很多跳跃翻身的动作,以及拧转变式的腿法。所以我个人表演及应用,偏向这套。杨老师那套,即容易被偷学,又显不出有什么好。
所以听到疾步小,就联想到韧劲,听到过步大,就联想到恨劲,这是不对的。什么劲都得有,什么架都得会。习惯怎么用则是个人领悟与习惯。
这套小架子是师爷的拳,但不一定是河南岸的。这一系的师祖叫马明伦,当年在南阳有名气。但就这一支传人,而且又是形意门的,所以没人给他传名。要不是我写书出来了,这系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教给马明伦拳的,不记得是不是“铁老头”了。铁老头这个人现在也没有人提了,这个人的功力很大,当时传说是,他踩在田地里行拳,可以把手插进土里,套上绳子用牛拉着犁地。从这看,“铁老头”这外号是说他身体好似铁打的,并不一定就是姓铁。同时跟杨老四一起指点过那个师爷的,还有一位铁国成老师,但这个铁老师跟铁老头不是一个人。
在我早期学拳、采访的时候,有“铁老头打马永贞”的故事,讲到用的鹰捉把的一种打法拍的。弹腿是奔裆的,马永贞是查拳,这个说得通。但是后来的传闻指向,与马永贞对打的是袁长青,而且传说袁长青身子铁疙瘩一般的结实,练到了板肋状态,这一点倒跟铁老头的形象重叠了。
这一路的特点是,四把锤为原传四把锤,即是十大真形合演,是买壮图精简前的拳架。其中四把回身的打法特别歹毒,而回身与衔接正是精简四把不强调的。前后十三个发力点,对应着买壮图精简拳法的说法。我认为,买壮图祖师周口传拳时,是两种都教的。后来卢嵩高教心意拳,名目是“十大形”,也是有渊源的。
其明显特点也有三:保留了十大真形合演;四把锤突出了回身把;单把发力走恨劲。这个容易理解,架子大,则有个“腾空感”,是涮劲多乎骤然发力;架子小,走上下劲重,自然就短促爆烈了。
只是看定式,其实都差不许多。因为是发力状态的不同,不是拳架的大不同,如果自身不具备甚至就不懂力点在哪里,那就别什么大架、小架了,都是软架。
有一位河南传承的白老师,他在汉口学的,年纪也挺大了,一直保留原始练法,如果不说明,他的拳架就是正经本分的大架子。该有的都有了。
还有我一位特别好的师友王老师,也是河南传承,他的拳就突悍爆烈,震脚明显,行拳时轰然连声。他们都是好的旁证,但恐怕世上仅此几人了,所以我每每想到心意拳,我就会禁不住在内心祝福他们保持状态,传承下去。
我学拳的时候,老师并没去讲什么架子什么架子,只说是谁谁传的。开始我练疾步横锤,我还以为是老师故意隐含了蹿纵发力。但这也不失是一种可能,疾步在最初,极可能就是隐含练法而已。
马明伦是项城人,但是南阳学艺,谁教的还得考证。不过就南阳、赊旗还有李政(买壮图的师爷)的传承,都说不好。山西戴二闾的心意拳,是李政传的,当时的山西心意拳,跟现在的也不一样。最早的时候,形意门还有传承,包括原传的八字诀,老式鸡形四把,都有。十二形内容特别丰富,要知道李洛能当时学习,主要就是学的十大形,而后才归结扩编十二形。并非如现今传说的,河北形意门不注重十二形,以五行拳为主,后来是谁谁又去山西学的十二形回传,这只是徐皓峰老师写《逝去的武林》的一家之谈。
老鸡形四把,含有金鸡撒膀,第一把动作跟少林心意那一下基本一样。现在人说看不出山西心意拳、河北形意拳、河南心意拳之间的联系,我只能告诉你,你看到的拳,只是网上搜索的。眼界还是浅。
【张鹤年传的原本心意拳四把锤】
然后再学习,还有一套心意拳,是张鹤年传的架子。这套是不是李政那套,并不好说。不过外界传闻,张鹤年是受过袁凤仪嘱托的。实际上他与尚学礼、买金奎等有换帖情谊,与杨殿卿有过命交情,豫东生人、河北学艺、京津做事,所以他的见闻与总结,有着弥足珍贵的指导价值。
他传那套架子比较简明,也是注重内劲,作为基础的功法,体系重点是形意拳、八卦掌以及太极拳。但因为这些关系,其中演变渊源与细节异同,非常清晰。他会的多,当时也被称为武状元,很多同道前辈当时都以见过张鹤年为荣。当然现在说法多了,历史总是这样。好像传统兵器,无论刀、剑、棍,模拟破解的兵器总是枪,因为枪太厉害了。张鹤年就是一条枪。
拳能放在一起练,是这俩拳是一个根,一个劲。只是一个直白,一个含蓄,属于运用境界的不同。现在我认识的当地动手比较硬的,其实或多或少,步形上、重心上都有了调整,偏向形意拳了,是坐劲的。
所谓疾步、过步,没学过心意拳的可能一头雾水,但用较为熟悉的形意拳来说就简单了。
所谓疾步,就类似形意拳的单边上步。半步崩拳那种。
所谓过步,就是正常的左右上步,垫一步,蹿一步,好比劈拳。
就这么简单。唯独不简单的是,你得能贴着地皮蹿将出去,光比划不算,比划啥也不是。
如果不能的话,很明显,鸡步不如三体稳,然后其他问题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延展了。
有意思的是,心意拳最好使的步,其实是鸡步掂腿。也就是半步之法,单双把都是这个步打人。《六合拳宗》第一部书名《猛虎出笼》,就是对应着这一把来的。
所谓“鸡有独立之力”“鸡腿龙身”的鸡腿,就是这个掂腿,步快,膝狠,势连,而且相当沉稳。而要沉稳,非重步不可。别的话不用多说了吧?
可惜现在已经很少有同门用这个步了,一个原因是功力不够,站不稳,也蹿不出去。另个原因大概是保守,保守到高深莫测,保守到只杀人,不表演,所以你不知道怎么回事。总之,践蹿与肩打基本看不见了。有的人练拳带着影子,有的谱都不沾。
要说这一支形意门心意拳的特点,是继承了河北派原传内容,特别是十二形。而十二形的重点,正有践蹿与掂腿。这一系的形意拳落步很重,架子较低,必须沉下去练,几乎是心意拳缩了半步的架势。起是涮劲,落是韧劲,崩炸沉实。可惜我总是练成小架式的恨劲,十年了,一个劈拳仍不过关。
说到这也差不多了,一般的眼界是看不明白其中不同的。本门要求高,我要求也高,所以教学中,提倡功法为先,心意拳形意拳是白给的,想学就教,但不计入教学课程。所以宣传上,大多人以为我保守不传,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很清楚,按着我的要求,要提高一下容易,但要到位,练成手,直接入手太难太难了。光是大腿疼、脚跟疼这关,你就过不去。
比划式练法,动作熟练后也就提升不上了,早晚还得回到功法学起。
具体张鹤年跟袁凤仪的交往、跟尚学礼的交往、跟买金奎的交往、跟杨殿卿的交往、跟卢嵩高的交往、跟杨老四的交往……交往的细节都是特别宝贵的知识,但是如同豫东豫西的镖师与刀客的故事一样,并不容易直白的讲出来。所以还是从拳艺上探讨更好,然而,又有几个真爱拳,且有志向去深究的呢?
这是我所知道的豫东心意拳,可能有点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