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丫丫包的粽子比娟姐的好看多了,看着以后是个手巧的。”赵家大娘看着她包的小粽子,笑着夸她。
“我娟姐姐包的也好看。”她看了一眼娟姐包的,然后奶声奶气很认真的说。
一听她这么说,赵家大娘笑的很大声,连赵老太太也有了笑意,“以为这小丫头片子和她娟姐似的,是个闷葫芦,谁成想,倒是个能说的。”
“能说好呀,能说能哄你老人家开心。”赵家大娘接过话茬,“这丫丫说话好听,不像我们娟,一天说不了几句话。”
“各有各的好。”一直没说话的丫丫娘开了口。
“是,是,还是老二媳妇说的对,各有各的好。”
说这家常,一家人不一会就包完了粽子,把黄糯米和白糯米都包玩了,剩了些粽子叶和马兰花叶子,枣和红豆沙也剩下些。
“娘剩下的枣和红豆沙让他们拿去吃了吧,这东西也放不下。”赵家大娘边收拾边请示赵老太太。
“让他们吃了吧,还占着盆。”
赵大娘哎了一声就把东西给他们分了,娟姐和丫丫还有宝哥,每个人几口红豆沙,还有几个枣。
宝哥还小,吃了红豆沙,枣是赵大娘把枣核扒开才给宝哥放嘴里。也是嘱咐了他们小心枣核。
包完了粽子,下来就是煮粽子了。
锅里放了一大锅水,冷水下粽子,没过粽子一指高左右,赵老太太把什么面什么馅的粽子都放在一块,好识别。粽子下锅之后,赵老太太想了想,又去放粮食的屋子提了一小筐鸡蛋回来。
“把鸡蛋挑出来二十个好好洗洗,和粽子一起煮了吧。”鸡蛋是稀罕的东西,每次小鸡下蛋,赵老太太都是第一时间去捡,每天晚上还摸摸哪个母鸡有蛋,省得下在别处。
鸡蛋一般都攒着,到时候集市上卖钱,然后买些零零碎碎的日用品。每年赵老太太都舍不得吃,这次一下就让煮二十个,丫丫娘和赵家大娘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再去腌的咸鸡蛋坛子里取出十个来,一起煮了吧。”这下两个媳妇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节咱家好好过一过,来文这个事过去了,最近农忙事情也多,好好吃一顿,也算解解馋。”赵老太太解释道。
听说有鸡蛋可以吃,小孩子都很高兴,一般人家都有一两只母鸡,但是鸡蛋却不是经常能吃的。鸡蛋可以卖钱,村子里人家都不富裕,卖鸡蛋,攒点零钱,买个针呀线呀的贴补家用。
明日就过节,今日赵家小叔,还有在县城读书的赵家大爷家的华哥都是要回来过节的。一家人也就凑齐了。
傍晚的时候,华哥回来了,是和赵家小叔一起做顺风车回来的。赵老太太最喜的就是这华哥,赵家的长孙,赵老太太又喜男娃,华哥从小长的又白净招人喜欢。现在又是在外求学读书,以后也是有出息的,赵老太太越看自己大孙子心里越是欢喜。
“瘦了呀,这都有两个月没回来了吧,在学院念书是不是苦着了?先生待你好不好?吃喝都好不好?怎么瘦成这样子。不过个子倒是高出来许多。”
“奶,孙子都好的,吃喝都好,奶你就放心吧。”华哥拉着赵老太太的手,很是亲昵,“奶,先生和同窗待我都极好,瘦是瘦了些,一来课业紧,二来个子长了,显得比以前要清瘦。奶,孙子没吃啥苦。”
“娘,你这有了大孙子就忘了你小儿子了。”赵家小叔看着赵老太太对自家大侄子这般疼爱,打趣道。
“哪里都少不得你,你这不是前段时间还回来了吗。你这次不回来,在外面过节,娘都不想的。”赵老太太也开着玩笑,但是受却拍了拍自己的小儿子。
“那可不行,娘不想我,儿子可是想娘的。”赵家小叔和赵老太太腻歪了一通。
此时的她爹还在外面做零活,估计要晚些时候才能回来,明日端午可能有半天的空闲,另一个半天还是要上工的。
她想到这,心里也是心疼她爹娘两口子。
“粽子都煮锅里了,今天晚上我们就吃粽子,明日过节我们吃来文带回来的白糯米的粽子,今日吃黄糯米的。”赵老太太很是高兴。
晚上吃的是黄糯米的粽子,她吃了一个她自己包的小小的黄米粽子,粽子味很浓,她吃的很是高兴。
吃过晚饭,两个媳妇收拾碗筷,其余的就在院子里坐着唠嗑,明日过节,家家户户此时外出的回也差不多,每家都很热闹。
不一会二奶奶一家也吃完饭了,“老嫂子,你这是吃完饭了吧,咱们去院外唠会磕呀。”二奶奶喊的是赵老太太。
“吃完了,出去唠会。”赵家院子外旁边有一个碾子屋,村里谁家碾个米面之类的,都在这里。村中唯一的一口井也是在碾子屋边上,离得不远。中间有块空地,每逢村里人乘凉唠嗑,都是在这。
赵家大爷一家因为华哥回来,华哥只在家待到明日傍晚,傍晚之后还是要送到书院,后日是要开课的。所以就没去乘凉唠嗑,赵老太太出门后,一家人回了后屋。
她爹和赵家小叔还坐在院子,她也跟着听了几句大家唠的嗑,唠的是今年庄家和雨水之类。她娘把主屋里里外外收拾的差不多,也就领着她回了西厢房。
她娘肚子大了,还是山上山下、里里外外的忙活着。以前就听说过农村的女人生孩子,能生在地里的,之前还不大确信。现在穿越到古代的农村,这才几日功夫,她是信了的。
这几日看着她娘,一刻都不得闲,此时终于有了空闲,也是坐在自家炕上缝缝补补,还要做未出世小孩的尿戒子。
天色已经暗黑下来,她娘还是就这月亮的光,赶着活计。
“娘,我们点灯吧。”灯是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