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志清派人叫二叔去了县衙,来人说,他们根本没有追上王老大人,还说,驿站也说根本就没见过王老大人的影儿。
他的话,是暗里责怪我们说谎骗他,二叔又气又急,指天发誓,我们遇到他们时,的确才和王老大人分手不久。后来,二叔从张志清那里回来,还十分生气:“他没追着,或许走岔路了,怎么能怪咱们?豪哥儿、嘉哥儿,以后做事小心些,我们还是把张志清惹恼了。”
我没有说话,心里却知道,是自己给家里招祸了,张志清当时不敢灭蝗,只将事情上报就算尽了责任,如今看我得到王老大人的青睐,又因妒生恨,没追上,更加迁怒于我们。
没想到,过了两天张志清又满脸喜色地来到我家,张口就道:“上书房总师傅王老大人派人传信,让我陪他来你家。”
“这不是都来过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喏,这是他的手书,绝对不会错,我认识他这位师爷的字。”
我们不敢不相信张志清,又在家张罗一番,准备迎接贵人,过了一天,王杰老大人果然再次造访,见到他,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才过了两天,老人家就老了好几岁,眼睛浑浊,行动迟缓,说话也中气不足,嗯,是比上一次更不足。
老爷子非要在大门外停了轿子,他的腿因为长途跋涉,肿得厉害,没法行走,最后只好用椅子将他抬进来。
进门之后,王老大人从身边的随从手里,接过一个包袱,打开,里面是个扁长的盒子,他举起说:“圣旨到!”
二叔急忙命人摆上香案,还通知了家里的其他人过来,带着大家一起按长幼顺序跪好。
王杰挣扎着站起来,对着北方行礼之后,打开盒子,取出圣旨,虽然说话中气不足,但整个人依然有一种逼人的气势,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只听他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已故侍郎尹国成,为官清正廉明,于国忠心耿耿……“
圣旨念到这里,二叔和大哥已经泣不成声,他们强压着从不让自己哭出来。
祖父不幸落水,恰逢和珅倒下之时,有人给皇上上书,说他乃是和珅余孽,是怕被清算才制造假象,以死脱罪。
虽然皇上已经宣旨,只惩首恶,不追究余党,但二叔和大哥还是差点被抓进监狱,家里在京城的产业几乎丧失殆尽,才得以脱身。
钱财乃是身外物,失去就失去了,但清白的名声就这样被毁,他们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如今,皇上下旨给祖父正名,为尹家洗冤,他们怎不喜极而泣、心情激荡?
王杰继续念着圣旨,谁也没想到,皇帝还给二叔赐了七品县令的官儿,祖父是三品大员,死后就该恩荫一个孩子,我父亲是嫡长子,可惜他也去世了,这可以推恩给二叔,也可以给大哥,但大哥学问不错,有可能走科举之路,二叔荫官则最合情理。
原本以为,二叔只是一介秀才,能恩荫到六部,做个跑腿打杂的小吏就不错了,没想到,圣旨上明明白白地写着,甘肃华亭县县令。
王杰宣旨完毕,全家人三呼万岁,叩谢皇恩。
二叔还有些不相信,接过圣旨后,还打开看了又看,哭着再次拜伏于地:“老大人,请转告皇上,我尹斌必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王杰抬手示意,让他起来:“尹世侄,华亭县可比不得华阴,那里地贫民穷,十年九旱,而且民风彪悍,教化不易,你可不是去享福哦。”
二叔恭敬地行礼:“老大人所言极是,我一定倾尽全力,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百姓。”
王杰摇摇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你有一颗仁心,竟然不惜倾家荡产来灭蝗,就冲这个,你定能在任上,做出不俗的成绩。”
大家面面相觑,前天,他已经说过这话了,今天为何又说一次,大家猜想王老大人想要隐瞒已经来过一次的事实,但为什么呀?
二叔脸色赧然,道:“极力灭蝗的事情,都是小侄尹嘉豪做的,卑职实在不敢居功。”
“哦,你不是家主吗?”
“虽然我当家,可是侄子竭力要这样做,我也不好阻拦,老大人,惭愧啊,我还不如没有成家的小侄儿懂事!”
大哥也跪了下来:“老大人,不是二叔不肯行善,实在是心有顾虑,都说蝗虫是神虫,闹蝗灾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三弟却说,蝗虫就是蚂蚱的亲戚,灭蝗不会给天下带来灾祸。其实,我现在已经信了三弟的话,我们家买了那么多的干蝗虫,所有人都无灾无难的,我们华阴的农民成天捉蝗虫,活的反而比周遭县府的农民好。”
“唔,我一路走来,的确华阴比别的地方民众的情况好很多,看来,你们家功不可没。”
“老大人明见!”
王杰慈爱地看了看大哥:“起来说话,听说你读书不错,今年可打算应考?”
他为何又问这个问题?大家的脸上,疑惑之色更重,但没人敢说出来,只听大哥道:“是的,我是一等廪生,也除了孝服,可以应考的。”
“好好考试,皇上还等着你这样的年轻人为朝廷出力呢。”
大哥哽咽着行礼。
王杰又扭头看我:“呵呵,你就是尹家的三公子了?”
“正是世侄孙尹嘉豪!”
“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我笑了笑:“二叔、大哥都要从政,那我就从工商,虽然工商不如士农,但也是正途,若是世人都去做士农,那谁来造车供人坐、造犁耧耙耱给农民?还有,若没有南粮北运,北方人吃什么?若没有商业交流,咱们国家的瓷器,怎么换来洋人白花花的银子?”
王杰想了想,问:“你要那么多银子做什么?”
我笑:“有银子可以赈灾,百姓无饥馁之忧,有银子就可以造兵器,国家就无内忧外患,有银子还能供天下的孩童读书,读书人多了,百姓就知书达理,社会安定!”
王杰吃惊地看着我:“没想到你的志向很大啊,真是个好孩子。”
但他的眼里只有读书人,见我立志经商,热情顿减,敷衍地夸赞两句,就准备告辞,结果身子动了动,却站不起来,他日夜兼程地赶路,累坏了。
“老大人如此劳累,怎么三天前来一次,现在再来一回呢?”我很是不解,不由问出声来。
“三天前我来过?”王杰特别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