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听秦朝宁往下说。
秦朝宁提醒到,为了避免灾后的几年内又出现重大蝗灾,灾后蝗虫卵的扑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建议,若是有发现有虫卵的田地或者荒地,都需要火烧灭虫卵或是开垦填埋土地灭虫卵。
并且,在确保蝗虫卵消灭后,可以在该地里种上蝗虫不爱吃的植物,例如豆类作物。
另外,其实蝗虫炸了也能供百姓食用。
情况紧急,他这边还提供了上百种可食用的动植物的信息,看看会否有所帮助。
以上的法子,同样也能用于梁州受灾地带。
等秦朝宁把话都说完了,韦之贯脸上很是激动。他双眸明亮得出奇,脸色微红,接连说了几个“好”字。
“先生,这些都是朝宁的拙见,还从未实践过的。”
“上述的,怕是得需要有能力的大人才能实施下去。”秦朝宁实话道。
灾后地带,只有强势并且有能力的才能把控住局面。
闻言,韦之贯沉思了一瞬。
他的激动神色慢慢褪去,转而染上了些许愁绪。
秦朝宁见状,便问他,“先生,可是有为难之处?”
他还想给先生分忧,看看还有没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韦之贯顿了顿,明言告诉他,倘若明日他便将这些方法上奏当今圣上,他们两人的关系就会公开。
秦朝宁自此后,都会和他关联在一起。
若是他隐去了秦朝宁的名字,则会让秦朝宁失去他该得的这份功劳。秦朝宁就失去了在圣上露脸的好时机。
韦之贯敢说,这次的奏折提上去,秦朝宁本人定能在圣上心里留下印象的。这对于日后秦朝宁会试、殿试,肯定能有正面影响力。
所以,他思前想后,没拿定主意。
当秦朝宁听完先生的顾虑,他对于韦之贯很是心疼。
尤其是,韦府这里已经空空荡荡了几年了。
面对韦之贯,秦朝宁突然想起了张山长曾经在刘阁老门生一事上,对他的那些教导。
他便把张山长的那些话,拿出来给韦之贯讲了。
随后,他诚实回话道,对于他自己而言,刘阁老,韦先生,他都不怕被别人知道自己有所往来。
他不认死理,人间也并不是非黑即白。
无论是刘阁老,亦或者是韦先生,对他而言都很值得尊敬。过去得到了他们那么多指点,本就是他占了先生们的恩惠。
韦之贯听罢,“为师只怕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
闻言,秦朝宁龇牙笑了笑,“先生,朝宁从前便和您说过,朝宁会承您志,一直走下去。”
“先生莫要思虑过多。”
在他看来,所有需要经历和面对的,都会到来的,躲不掉的。
只要他的目标不变,路上的荆棘曲折,它们都会等着他。
“倒是为师多虑了”,韦之贯轻叹道。
随即,他就有了主意,准备去书案那提笔写奏折。
见先生看开了些,少了些忧虑,秦朝宁本想借机建议他是不是可以考虑向师母、师哥他们好好解释,坦诚说明一番,让一家子不再分隔两地。
但是在开口之际,他又思及到,他不确定先生是否日后打定主意做些危险的,自我牺牲的事,不愿牵连妻子儿女,才会自己造就如今的境况。
想到这里,他把话吞回了肚子里。
他还是想别的法子吧。
在宵禁前,他就离开了韦府。
翌日的朝堂上,除韦之贯以外,还有几名官员也呈上了自己关于解决当下饥荒问题的相关奏折。
不过,只有韦之贯的那一份奏折在朝堂上引来了不少人的争论。
不管里面的内容是不是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就凭韦之贯是曹明洋的人,朝堂上的许多人就不能让他顺利捞到这个功劳。
其中,刘阁老本人的心情就很复杂。
韦之贯奏折里提及的秦朝宁,是他的门生。他的门生有解决豫州、梁州的法子却没有上门找他,而是去找了他的对家。
站在朝堂末尾的刘阁老的大儿子也脸色都变了。
他想了很多,是不是秦朝宁和某些人一样主动投靠了杨首辅一派,去投诚献计诸如此类。
而当今圣上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把朝堂都吵成了闹市,他便问韦之贯,“献计者,秦朝宁是何人?”
闻言,韦之贯出列,手执笏板,行礼道,“禀告陛下,此子乃下官在南州城当学政期间,主持院试的解元学子。”
他把秦朝宁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点明他是承陛下当年废除户籍世袭制度的圣恩,才得以踏上科举仕途的一名军户幼丁。
听到这里,历帝的神色稍霁。
谁会不喜欢能够证明自己英明神武的事例出现的。
韦之贯察言观色,紧接着又笑着点明,这小子如今也不过十二岁,已经在国子监入读一年,正准备明年的春闱呢。
他用十分真诚的语气和表情说道,“多亏了陛下英明,宣朝的社稷江山,日后又会多出不少英才为圣上所用呢。”
经他这三两语,历帝已是龙颜大悦。
年纪轻很好,懂得报效朝廷亦很好。这样的人出现,就是苍天对他的嘉奖。
朝堂上的文官们,见此,有的人的脑子已经转过了弯来。
虽不知韦之贯为何抬举那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但是他们现下就看到了狡猾的韦之贯已经秦朝宁这个小子的存在和圣上英明成功关联上了。
这使得,哪怕是有某些心思的那些人,短期内也不可能对一个佐证圣上英明的这么一个普通百姓出手。
而武官们则是比文官们可震惊多了。
老天爷嘞,军户幼丁的文举人!!是谁说军户士卒都是文盲大老粗的!!
他们一瞬间对秦朝宁就产生了莫名的亲切感,并且觉得自己回到府上棍棒教育下,也可以有机会出个好儿子的!
在场的姜家和陆家的长辈,是记得秦朝宁的。没一会儿后,连少数和姜家走得近的武官也想起了那些抗倭法子一事。
他们不介意此时此刻,给秦朝宁这个名字再锦上添花几分。
于是,姜家的人出列,笑着禀告历帝,“陛下,下官刚才忽然想起来,这秦朝宁似乎就是前几年进献抗倭法子的秦家子呢。”
“边疆地带驻扎的士卒们,冬日里发豆芽的法子,亦是此子家中献计朝廷的。”
他的话一出,这下不仅其他官员们愣了一瞬,连韦之贯和刘阁老都惊讶了。
韦之贯:“……”
这桩旧事竟然就是秦家献策的?那小子当年才几岁??
虽然他说那几句话,就是有意给秦朝宁在圣上这里留个好印象的。但是,眼下,他该感叹那臭小子好福气吗!
他自己名声难堪,看看今日呈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