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说。
实际上,豫州的大小事务,朱大人和他在过去四年里面都时常往京中呈递奏折的。
不管上位者是不是全然放权给他,作为下位者,事事请示的姿态,诸事汇报的及时沟通,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奏折上的信息,终是不如秦朝宁亲自口述那般形象具体的。
大殿上,他此时此刻给历帝以及官吏们讲述着豫州发展历程,详细又生动,让大家从言语中都能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更好地理解了过去很多豫州政策颁布的用意。
半晌后,等秦朝宁讲完,众人的思绪仍旧难以自抑地沉浸其中,还引发了许多思考。
历帝的目光扫过底下大多数露出沉思状的官员们,问秦朝宁道,“秦爱卿,朕连日以来,都收到了六部的奏折,他们可都在请旨,希望你接下来的任职能够到他们手下呢。”
“对此,你有何看法?”
他的话一出,六部尚书都不经意地互相瞥了瞥。
啧,几人心里对这几个同僚极度嫌弃,面上却一个比一个淡定。
他们皆朝秦朝宁看了过去,心急地想看他如何作答。
秦朝宁顿了顿,他应道,“禀告陛下,朝廷需要微臣去哪里,微臣便去哪里。”
他的应答,让众人刹那间愣了愣。
随后,他们又有种不出所料,理应如此的感觉。
而历帝听完后,显然不买账。他冷哼一声,“小秦大人,你不打算说个实话?”
从“爱卿”到“小秦大人”,诸位官员霎时为秦朝宁捏了一把汗。
圣心难测,莫过于如此了。
秦朝宁抬头看了看历帝,感觉对方并未生气,便深呼吸一口气道,“微臣想为陛下开海禁,让天底下的黄金、白银、高产粮种……源源不断地流入宣国。”
“微臣想在有生之年里,看得到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微臣想在有生之年里,看得到国富民安,百姓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
“微臣想通过开海禁,能为宣国的后世打下坚如磐石的根基。”
随着他的话音落地,文武百官皆是瞪圆了眼:“!!!”
圣上让你说实话,可没让你说出此等惊世骇俗的话呀!!
海禁可是从弘明年间就一直延续至今的!!那可是太祖在位期间立下的政法!!
你这小子年纪不大,口气倒是大得很!这话倒是太平盛世由你创造是吧???
这话里话外还不忘拍圣上的马屁!
河清海晏,国富民安,字字踩在陛下的心头上!算盘珠子都要崩我等官吏一脸了!
历帝与秦朝宁对视着。在他凌厉的眼光看过去,秦朝宁半点不退缩,他的字字句句都带着坚定的意志,目光毫无犹豫。
半刻后,历帝:“……”
这小子,胆子恁大了。
说实话,他是心动了的。
秦朝宁表达出来的愿景,就是他想要达成的太平盛世。
历帝的手指轻敲着龙椅的扶手,他问文武百官,“众位卿家,怎么看待此事?”
“尔等不妨畅所欲言,让朕听听你们的想法。”
顿时,大殿上就有御史出列,“陛下,臣有话说。此事万万不可呀!祖制不可废!”
“这可是太祖定下的政法!”
“小秦大人实乃不知天高地厚,贪功冒进!居心不良呀!”
“陛下,臣也有话说。”另一位官吏出列,“微臣赞成小秦大人开海禁一事!我朝海事积弱,经年受倭贼所害,正是刮骨疗毒的时候呀!”
“小秦大人多有巧思,不妨给小秦大人一个机会!”
“哼,多有巧思?此等大事夸大海口,不是胆大妄为,不是罔顾社稷安稳,不是只求自己表现,是什么?!”
“就是,海禁这事倘若一开,到时候岂不是全海岸线都裸露于外敌?!”
……
众人原本还只是发表意见和想法,可是随着个别官吏逐渐言辞犀利,遂激得别的文武官员们都波及到,登时都加入进来这场辩论了。
在文官与武官本来就水火不容的情况下,现下在开海禁一事上更是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没一会,太和殿上已经闹得不可开交,所有人皆口若悬河,吵得面红耳赤。
眼瞧着文官们还有愤愤不平到挽起官服袖子的,发起提问的历帝:“……”
底下的“始作俑者”的秦朝宁:“……”
第154章出具开海禁
历帝直至下朝,都没给众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至于秦朝宁,他让其接下来这几日都到太和殿参见朝会。
在诸多官员们看来,这就是历帝默认了秦朝宁肯定会升迁。
宣朝的惯例是,五品以上官吏才需要上朝。
而秦朝宁外放时的官职就已经是正五品的都水少监,接下来他的官职大概率只会比五品高。
就是不知道,这位小秦大人会高升到哪儿去。
下午,在戊字号房准备编写些国史片段的秦朝宁,被内阁的几位阁老喊了过去。
杨首辅如今的精力大不如从前,他今年又再次向历帝请求致仕了好几次。
历帝对他的诉求看在眼里,言语间难得开始有所松动。
今日在太和殿上,看着仍旧无畏向前的秦朝宁,杨誉良的思绪飘回了四年前,在杨府上和秦朝宁的会面。
他还记得,他曾允诺过秦朝宁,只要他能够成功治理黄河水患归来,他不会亏待他。
如今,这小子当真成功归来,他却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触。
杨首辅阖目沉思,坐在长案桌的首座里不发一语。
其余几位阁老则互相,针对海禁一事轻声议论着。他们比起说明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更倾向于摸清楚内阁几位同僚的真实意图和主张是什么。
秦朝宁时隔几年再次踏入内阁,恭恭敬敬地朝几位阁老行礼,便安静站在他们面前,等候他们差遣。
刘旭、马子生看向他,问他在朝堂上提出海禁一事,是否已有可行性的计划?
海禁一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
首当其冲,是会触及漕运的利益,同时会涉及部分南方地头蛇私自出海的官商们的切身利益。
这些都不是秦朝宁这样一个贫寒子弟出身的官员能够处理的。若是单凭秦朝宁自己想开海禁,无异于犹如蝼蚁撼大象。
几位阁老看问题比大多数官员看得长远,想得也会更多。
对于太祖祖制禁海,他们没想象中那般固执坚守。至于秦朝宁是否离经叛道,在他们眼里也无关重要。
对于一个政法是否决定要去推行,他们唯一衡量的标准是其对于宣国而言,是否有利。
其次的话,就是这件事对他们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