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可这次面对魏国大军压境,君臣二人也只能暂时摒弃前嫌,通力合作。
刘骏发问,李佖也不矫情,立马就讲出了自己的退敌之法。
李佖认为,首先此战避无可避,死守江陵,固然唐军胜算极大。但龟缩不出、困守孤城,实为下策。如此作战,哪怕是到最后,唐军能依托江陵城坚,拖垮敌军,却也一样会失去归、峡二州。
到时,在荆南大概率就会形成,唐占江陵、魏夺归州、周得峡州的三足鼎立局面。
而在丢失了归、峡二州之后,唐军则是进不能攻取川蜀、关中这等富庶之地,退则又必失江陵,江陵若失,沿江的唐军腹地,也会陷入敌人的兵锋之下。
彼时陷入两难的境地的唐军,只能通过不断增兵江陵,与魏、周两国比拼国力。
这样的局面,对于尚未恢复元气的唐国来说,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李佖的意见是让刘骏先发制人,兵出上庸,把战火主动引到魏国境内。
此话一出,在殿内瞬间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可还不待众人反驳,就见李佖继续侃侃而谈道。
“诸君皆以为,敌强我弱,佖以为实则不然。”
然后李佖又详细,与众人分析了自己眼中的敌我态势。
“魏军虽然势大,然其国境狭长,南北纵横千里,与之对比,魏境东西纵深空间,则明显不足,人口相对稀疏,所以宇文邕要想召集十万大军,以及配套的青壮、民夫。
那么佖以为这十万大军,一定是由川蜀驻军和西北边军,加之兴庆府的禁军组成,然后再汇聚在上庸,与韦孝宽合兵一处,再侵荆南。对于魏国来说,依照此法,就近聚兵,则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此法必是宇文邕聚兵的不二之选。
但蜀道自古难行,魏国西北边军驻地又距离荆南过远,如此一来,宇文邕要想把这十万大军彻底带到荆南,起码也得一个来月的时间,并且我从行军速度上来推算,蜀地驻军,到达战场的时间可能还要更晚一些。
而我军主场作战,从江陵绕过上庸,最多也就不过十日左右。如此一来,有着时间上的优势,我军也就有了操作的空间。”
刘骏听李佖说完,顿时就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刘骏的想法也和李佖差不多,他想的也是在魏境作战,御敌于国门之外。
但行军打仗毕竟不是刘骏一个人的事,最忌讳的往往就是为帅者的独断专行,刘骏是在这一方面吃过亏的,所以刘骏今天才会在这里召集众将,共同商量行军战略。
倘若无一人支持外线作战的方法,那么做为皇帝的刘骏,他是绝不会一意孤行的去那么做的,甚至可能连提都不会提。
毕竟皇帝这个角色,和将军其实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倘若只是,单纯的为将、为帅?
那么这场战仗,刘骏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管他是“千里奔袭”还是“据城而守”。
大不了就是打败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战败、议罪身死而已。
可一旦刘骏身为皇帝,那就不行了。
就眼前这种劣势仗,无论换谁来打,哪怕是“孙武在世,白起复生。”他也不敢在打之前,就百分百断定自己有必胜的把握,刘骏亦是如此。
做为皇帝,刘骏的确有在战场上,随心所欲的指挥战争资格,可若刘骏一意孤行,打得好那叫“圣心独裁、英明神武”。
但是要是万一出现差错了呢?
在天下人的眼里,刘骏立刻就会变成“刚愎自用、昏聩无能”的昏君。
接踵而来的便是威望不存、权势不在。再往严重了说,就是像隋炀帝、苻坚那样国灭身死也不足为奇。
而这种代价,恰恰是现在刘骏所承受不起的。
所以,此战凶险,无论刘骏有什么想法,他都必须得借别人之口,才能把这个主意给说出来。
如此一来,方能把他自己给摘得干干净净,倘若万一真的用兵失利,那也是李佖谗言误国,而不是他刘骏的问题。
(解释一句:各位看官老爷,看到这千万不要觉得主角凉薄,不肯替下属担责任,净想着自己甩锅,我这也是翻阅了大量史书之后才总结的。
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嘉靖帝朱厚熜……还有好多历史上所谓的明君,他们都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