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778章 诸王回京(中秋快乐)

作者:执笔见春秋 字数:5878 更新:2023-11-11 02:59:16

第778章 诸王回京(中秋快乐)

倭国这边的事情,朱英其实也能猜到一些。

四大藩王在倭国赚取了太多的钱财,也因此豢养了大量的私兵,朱英自然不担心自己镇不住。

哪怕老爷子走了,他也能轻易镇压倭国四藩王。

毕竟,他们的那些亲卫中,可是有不少人都是出自京师呀。

这一手也是顺带敲打一番,如果真违抗令旨当然有老爷子去收拾他们。

朱英也知道,不管燕王等人再怎么担忧害怕,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会来到京师听从调遣,因为他们赌不起。

历史上,朱棣没靖难前,也只能是靠装疯卖傻去骗朱允炆。

现在的大明也不是朱棣可以撼动的,没有蓝玉案,老将老兵都在,朱英各地搞的军事学堂,更是培养了大量优秀中层军官,且逐渐的替换先前的文盲军,加强了朱英对兵权的把控。

最主要的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可不会顺着朱棣一起,看似是四大藩王,实则朱樉跟朱棡与朱英的关系很不错。

朱樉能够去到倭国,很大程度上还是承情朱英。

包括曾经被幽禁,去西南剿灭土番,也是朱英帮着在老爷子面前说话。

朱棡就更不用说了,他跟朱棣的敌对,一直是朱英在帮忙。

现在虽因为利益的关系,明面上倭国四藩王要联合。

一来是一起私吞矿藏,二来是对抗倭国。

但说反,自是不会。

那边朱棣还想找朱樉,朱棡商量一下。

结果两人听到父皇病危的消息,根本没有去想太孙的事情,立即就准备出发前往京师。

齐王反正是听哥哥们的。

朱樉跟朱棡是残暴了一些,但对父皇也是真爱。

对于太孙,两人没有朱棣的那般忌惮,毕竟朱英从未对他们出手过,反而是各种帮忙。

况且令旨上也说了,是要北伐草原,才把他们调遣回去。

朱棣也没有办法,四王不联合,就没有意义。

他也想通了,不管是什么结果,现在都不是抗旨不遵的时候。

——

最先抵达京师的不是四王,也不是朱允炆,反而是宁王朱权。

宁王朱权在朱英的安排下去了高丽,接受关于姚广孝的一切。

作为皇子的身份,朱权显然要比姚广孝更加的强势,这个时期的高丽,对于大明是臣服的,尤其是在讨伐倭国之后,姚广孝挟胜而归,在高丽发展了偌大势力。

李成桂当王的想法,就一直被搁置了,高丽王室也好生生的存在着。

作为三方之中最弱的一方,高丽王室只能选择紧紧抱住大明的大腿。

毕竟就算整个高丽都归于大明了,他们王室的称号也不会废除,而李成桂,那是要夺取他们王室之人,这概念完全不同。

原先就跟个傀儡一样,没有什么权力可言,一旦被李成桂篡位,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选择就变得简单许多了。

李成桂在面对姚广孝的时候,还能有几分还手的力气,但是面对宁王朱权,可就真的束手无策了。

并非是说朱权要比姚广孝更加聪明,政治手段更加强硬。

是他作为大明皇子,这地位身份给李成桂的压迫感。

且说现在的李成桂只是权臣,还没有夺得王位,哪怕是真已经夺取了王位,面对朱权也要弱上三分。

藩王跟藩属国之间,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宗主国的强弱。

宗主国强,则藩王强,藩属国弱。

宗主国弱,则藩王弱,藩属国强。

现在大明统御四海,威慑天下,拥兵两百余万,这等强悍程度在整个中原王朝的历史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是以周边小国对于天朝上国,那当然是小心翼翼,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冒犯的举动。

名义上,藩属国为宗主国之臣子。

在这种情况下,宁王朱权在高丽的日子就非常好过了。

不过他也是带着太孙的要求来的。

朱英没有想着一次性就把高丽完全收归入大明疆域,而是先让朱权多多在高丽开设汉学堂,传播汉语汉字。

这个时期的高丽,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全都是说汉话,写汉字。

之所以开设学堂,也是为了打破高丽贵族对知识的封锁,让普通人也能有接触知识的机会。

高丽世家的情况,可比大明要更加严重,他们的等级制度更加的森严,上位者对下层的剥削强度很大。

这种情况,哪怕是延续到后世,高丽都一分为二了,也没有出现变化。

朱英很清楚,如果从世家的角度去入手高丽,那么只能短暂的得到高丽,这些世家最是喜欢叛乱无常。

夺一地易,夺民心难。

因此他只能暗中推动对高丽社会结构的冲击,使其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后引导融入到大明中来。

这样的高丽,才会真正的成为大明一份子。

作为宁王,他在高丽各地去开设汉学堂,那些世家之人也只能是干瞪眼,没有任何办法。

即便因此很多世家倒向了李成桂,朱权也不在乎。

毕竟,高丽太小了。

大明随便出动几万军队,带上足够的火器,就能直接夺取高丽。

这弹丸之地跟大明对比,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

朱英当初放弃高丽,而选择要去安南发展,也是因为高丽的局限性太大,不管怎么去发展,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年底。

从九边到京师的火车,基本上已经是开通了。

朱权之所以能够最快抵达京师,也是因为火车的关系。

坐在火车上,感受着这无与伦比的速度,朱权整个人都一直处于震撼兴奋之中。

‘难怪太孙敢于北伐,有这等社稷神器,完全解决了兵力跟后勤的问题,草原拿什么来抵挡。’

‘明年北伐,必然是我大明大胜。’

说是三五日的功夫,实际上从朱权搭上火车到抵达京师,还是用去了将近七天的时间。

火车并非是直达京师的。

就现在的工程技术,还无法凿山开桥。

因此铁路的路线,只能是以平原为主,遇上大河就下车乘船,然后再从河对面重新上火车。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也是绝对不可思议之事。

朱权抵达京师的第三天。

朱高炽跟朱允炆也到了。

他们乘坐的并非是常规船舰,而是大明的蒸汽铁甲船。

在大力发展铁路的同时,蒸汽铁甲船的发展也没有停下,受限于石炭的问题,因此蒸汽铁甲船是以站点的方式进行移动。

在占城以北接近安南的新港口,就是蒸汽铁甲船的补给站点。

这里每日都会运送大量的石炭过来囤积补给。

为了节约石炭,正常情况下蒸汽铁甲船是不会经常往来安南占城于大明的。

朱高炽和朱允炆作为皇孙,当然是有资格乘坐。

坐上蒸汽铁甲船的朱高炽跟朱允炆,感叹震撼之际,同时对太孙的敬畏更甚了。

朱高炽还好,他虽为燕王世子,但实际上没多大野心,性子纯良仁厚。

朱允炆心里的小火苗,还没开始燃烧,就被掐下去了。

因为长期生活在占城,即便冬季也是炎热,因此刚到京师的朱允炆没适应寒冷,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期间朱元璋还专门过去了探望过。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亲孙子,也是老大的种。

四大藩王抵达京师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底了。

令旨虽然是年前传过去的,但从倭国抵达大明,没有火车也没有蒸汽铁甲船,也就只能是以目前马车速度赶路,将近一月已经是很快了。

今年,已经是洪武三十三年。

有道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在三月三黄帝诞辰的这一天,将举行大朝会,也是为了宣布北伐相关事宜,且正式启动北伐。

距离三月三还有数日,最热闹的并非各藩王府邸,反而是淮西各武将勋贵的门庭。

其中尤其是蓝玉这里。

“凉国公,咱们大明要北伐,太孙又下令旨让所有藩王都返回京师,这是想让各藩王来争夺功劳啊。”

“也不知凉国公可是听到了些许风声,太孙那边对于咱们这些老人们,是如何打算安排的。”

“总不能这般大的事情,就让咱们在京师里闲着吧。”

前军左都督杨春大着嗓门说道。

他这些年一直都在京师里待着,身份听着是高贵,可是手里的兵权可以说日益滑落,威风不再。

即便是有所战事,也跟他五军都督府没多大干系,太孙跳过五军都督府直接遣兵。

这次北伐的事情刚刚冒出,杨春还想着再建功勋,可陛下那边没安排不说,等来的还是各藩王归京的消息。

这让杨春的心里很是埋怨。

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祝哲,此时也附和道:“杨都督所言是及,我等闲置于京师多年,先前五军都督府总览练兵事宜,咱们经常在外练兵。”

“现在太孙大搞军事学堂,整什么新练兵法,练兵跟咱们也没了关系。”

“朝廷若无战事也罢,咱们也乐得清闲,可北伐这等大事,太孙却将我们抛诸脑后,这有是何道理,难道是觉得咱们这些老臣子们年岁大了,提不动刀了?”

“凉国公跟太孙关系莫逆,当初太孙入宫之际,咱们虽然没有表态,可心里面都是向着太孙的。这北伐事宜,好歹也让我们这些老将,为大明出一份力吧。”

前军后军都督都开了口,其他的也跟着说了起来。

无非是想要捞一份功勋。

其实说到底,还是权力的问题。

朝廷放权于百官,主要是在于文官治理政务,而非是武官。

朱英紧握兵权,从下至上,可谓是釜底抽薪。

美其名不让诸多功臣累了,轻而易举的就夺取了练兵,屯田之权。

任免、升调在于兵部,实则在于太孙。

兵部本来在五军都督府面前就没什么存在感,但是有着太孙令旨,武官这边总不能抗旨不遵吧。

当年,朱元璋为了防范统军将领的专权,又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无调遣权,其调遣之权由皇帝直接掌管。

唯一留给五军都督府的,也就只剩下统兵权。

所谓统兵权,便是每逢战事,由皇帝临时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统率卫所部队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归还将印,军队归还卫所。

然而这次朱英调藩王回京,这里头的意思,很大可能就是对五军都督府的统兵权动手了。

这下子,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就坐不住了。

真要这样下去,那么五军都督府岂不是成了摆设。

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动。

五军都督府可谓是淮西武将勋贵集团的自留地,而蓝玉,则是这领头羊。

因此大家都来到了凉国公府,为的就是想让凉国公带头,为自己争取一份权力。

谁不知道,凉国公蓝玉乃是太孙舅姥爷。

蓝玉抬头看了眼,堂中二三十人,尽皆为淮西人氏,也是整个淮西勋贵集团的核心成员。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在说。

像是鹤庆侯张翼、景川侯曹震这些跟蓝玉更为亲近的,基本上都没开口。

他们有些不同,一来是年纪大了,难受征战之苦。

譬如傅友德统领大明精锐骑兵,打了一波北元骑兵后,也感觉吃不消,想要乞骸骨告老还乡。

且他们都已经是世袭侯爵,去夺这一份功勋没了多大意义,照着太孙对兵权的重视,反而容易遭到猜忌。

包括蓝玉自己,虽不算老,但功勋也到顶了,都已经是国公,难道去讨亲王之衔?

朱元璋虽然没有说过什么非朱姓不可封王的话,但就胡惟庸案开始,谁不知道陛下的脾性。

说话的这些,大多数是跟蓝玉差不多的年纪,或大一些,或小一些,处于能战之年。

他们有的想保住权力,有的想趁北伐再建功勋更进一步,都有着差不多的诉求。

是以不甘心错过此番大战。

蓝玉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其他办法。

只能是答应明日就进宫面见陛下,太孙,商讨北伐之事。

有了凉国公的承诺,众人这才情绪稍减,一番吃喝后离去。

事后,曹震有些担忧道:“国公当真要为众将请命,太孙没有传来诏令,这其中之意国公当清楚啊。”

“且这些年来,太孙紧握兵权,整治卫所,操练新兵,退役老兵,对于太孙来说,我等已经成了阻碍。”

“北伐之事,太孙明显是想让各藩王领头,功勋归于皇室,而非于都督府,若国公直言其上,怕不得太孙欢心。”

蓝玉叹了口气,道:“我又何不知,可事态如此,总得是去一趟,才能有个交代。”

“怕就怕太孙此次故意不提五军都督府,就是想趁此机会,彻底整顿兵权,只希望太孙能够看在五军都督府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能够给一些后路吧。”

祝大家中秋快乐,幸福安康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3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