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毫无进展
看在他们如此忠心的份上,萧明秋也想成全他们一次。
萧明秋笑眯眯道:“爹爹说是不是?”
是,是,是,可萧权觉得有点奇怪,萧明秋小小年纪,接触的人也不多,怎么说起话来竟这般腹黑?
还这么小,就这么会说话。
这方面,已经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苗头啊。
萧权一脸狐疑地看了萧明秋一眼,然后道:“明秋,你老实说,你跟谁学的?”
可不能说是跟萧权学的,在她面前萧权从来展现过自己这一面啊。
萧明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她一头雾水地看着萧权,疑惑道:“什么跟谁学,学什么?”
萧权道:“说话啊。”
年纪轻轻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闻言,萧明秋恍然大悟,她长长地“哦”了一声,然后道:“说话还要跟谁学吗?”
都是想到那句就说那句了。
萧明秋的言外之意是,她是无师自通的。
糟了,难道能说会道这技能也是可以遗传的?
话题扯远了,萧明秋赶紧扯回来,她道:“爹爹,要不明秋去帮您把修罗草拿来?”
“您告诉明秋,它在哪里。”
萧权犹豫了一下,道:“也行,那你去一趟白鹭洲,找你姐姐,把这件事告诉她,她就知道怎么做了。”
修罗草在白鹭洲,是萧婧大量培育出来的,她跟小仙秋在一起,只要找到小仙秋,萧明秋也就会见到萧婧。
自然而然地,萧明秋也就会拿到修罗草。
听说要去找姐姐,还能帮萧权完成事情,萧明秋心中不由高兴万分,她眉开眼笑道:“好咧,明秋这就去,爹爹注意安全。”
“明秋会快去快回的。”
原本还一边赶路的父女,就在前一秒停了下来,两人以为周边没人,便肆无忌惮地说起了话。
两人都浑然没有察觉,不远处的草丛里,蹲着一个人,双眸满是恨意地盯着他们的背影看。
当然了,他们的对话,也被听了去。
此人的嘴角的勾起一抹阴森而狠毒的笑意,紧接着收回视线,屏住呼吸,避免被萧权父女察觉他的存在。
.........
.........
大魏京都。
继上次在大殿上,被赵澜怼得无话可说之后,往后的几天,王宣在朝堂上都变得安分守己了。
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之事,不管朝廷上讨论得如何激烈,他都一声不吭,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王宣忽然变得这般安分,不说赵澜和张瑾等站在萧权这边的官员,就连皇帝都觉得有些奇怪。
一连几天都这样,王宣要不是因为上次被赵澜打击得狠了,不敢随意说萧权的不是,就是闷声憋大招。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狂风.暴雨要来之前,往往都是宁静的。
但赵澜等人也只是心存疑惑罢了,王宣没有发话,他们自然也不会主动找他的茬。
不过事情如此异常,赵澜不由多了个心眼,觉得应该盯紧点王宣,生怕他做出什么不利之事。
防患于未然是要的。
其实,这个问题皇帝早就想到了,从赵澜在朝堂力挺萧权,跟王宣对着来的那一天起,皇帝就派人盯着王宣的一举一动。
奈何盯了这么多天,也没有任何异样。
皇帝觉得,应该是他想多了,王宣针对萧权,或许纯粹是看不惯萧权得皇帝如此看重,看不惯他轻而易举地获得,别人追求一生也无法得到的地位与荣耀。
就是嫉妒心在作怪罢了。
王宣应该也就只会抓住一切机会,想掰倒萧权,但不会不择手段去陷害萧权。
要不然的话,王宣不可能这么多天一点动静都没有。
俗话说,打铁得趁热,坊间关于萧权的传言,传得越来越沸腾,只要王宣在背后添油加醋一把,搞点动作,把矛头指向萧权,就能把这趟浑水搅和得更加浑浊,让事态变得更加严重。
可王宣每天除了在衙门里办事,就是在家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皇帝心中虽有疑惑,可到底是没有任何证据,对王宣的怀疑也不由减少了几分。
减少归减少,可该盯的人,还是要盯着的,皇帝并没有因此就撤了监视王宣的人。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因为那桩命案,这么多天还没有进展,坊间对萧权的传言有增无减。
传言中怀疑此桩命案就是萧权所为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很多原本坚定地认为命案一定不是萧权干的,如今也不由动摇了立场,他们动摇的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的认知里,除了魏千秋做事能做得滴水不漏,让人抓不住证据,还有就是萧权了。
魏千秋早就死了,那在百姓眼里,也就只有萧权有这个本事了。
除了萧权,他们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谁能做到如此程度,也想不到究竟是谁下如此狠手,一杀就是那么多人,还在天子脚下犯下如此罪行。
此间种种行为皆指向萧权。
也就只有萧权行事如此乖张,如此胆大妄为。
话说皇帝还派了赵澜和张瑾彻查此事,为了能尽快破案,还让玄鱼参加了这个案子。
玄鱼是萧府的人,赵澜和张瑾跟萧权也走得近,就连皇帝也十分器重萧权。
得,不是萧权的人,就是看好萧权的人,参与这件案子里,若这个案子真是萧权干的,他们能查得出点什么来才真是怪了。
这么多天过去了,没有丝毫进展,也很大程度地说明,此案九成九是萧权所为。
要不然的话,有赵澜和张瑾、玄鱼查案,即便还没有查到凶手,起码也会有进展的,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事实是鸟都没有,这不是明摆着要把这个案子拖着吗?
为何要拖?
其中的原因,该懂的都懂。
也就是说,这个案子因为几天没有任何进展,原来还五花八门的舆论,已经出现了逐渐一边倒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个案子的杀人凶手就是萧权。
而王宣却没有抓着这些舆论,继续在朝堂上找萧权麻烦,这其中定有什么原因,皇帝不得不防着王宣。
近来,朝堂之上说来说去,也就那桩命案。
有大臣开始给皇帝施压:“陛下,还望尽早破了此案。”
再这样拖下去,舆论可就不仅仅是对萧权不利这么简单了。
萧权的靠山是谁,整个大魏的百姓都知道,是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