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于之会

作者:墨观澜 字数:5734 更新:2022-10-15 03:13:54

楚王和于延益站在沙盘之前,眉头紧锁,大部分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可面对剩下最大的问题却是一筹莫展——此刻兵力严重不足。

原本今上就与先皇不同,先皇开疆拓土,今上休养生息。

先帝在时,虽然尽力降低赋税,但是出征作战的徭役不可避免,使得民生疲敝。

为了减轻天下百姓的负担,缓解财政压力,今上主动弃守了边关附近没有价值的土地,削减了边境的防守压力,并重新整编各路兵马,将原本的天子十二卫及其他军马整编成了天子六军。

裁撤老弱病残,发放补贴、农具,帮助其开垦土地,使得其能有口饭吃。

此举大大缓解了大周在军费上的开支,让财政可以更多地倾斜向兴修水利,修整驰道,改善民生。

从这一点来看,周帝确实有爱民之心。

旁者不论,光是弃守关外部分土地,就足以让他背上一个“功在当代,罪在千秋”的罪名。

自周帝施政以来,百姓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大幅提高,却有太平之相。

而边境的兵力虽然削减,但是由于六军整编之时皆是从原本军队之中挑选的精锐,虽然在兵力上虽然在主动出击时略显不足,但是防守关隘已经足够了。

但是幽州一战,龙武军和御林军的精华被尽数葬送在土木堡。

朝廷北境,除了被大乾铁骑牵制的天策军,再无可战之兵。

于延益不得已,才从荆楚两州,调来了备蛮军和备操军。

虽然于延益手里有十八万人马,但其中十万人都是预备役的军队,战力相当的一般……

还有八万人中,六万人是从土木堡退下来后,收拢的残兵,士气不振,此刻畏战情绪高涨,不复之前的战力。

在十八万大军中,真正能和后金打野战的,也只有两万神武军的精兵。

然此刻并州的北部防线最为重要,这里是天策军重要的后勤通道,于延益并州北部三郡部署了八万人。

南部两郡则部署了三万五千人。

真正能够用于晋阳防线的只有不到十万的兵力,还需要分出两万作为机动部队,支援南北。

晋阳九门能分到的兵力,一个门不到一万人。

而最能打的神武军,于延益只留了八千人,剩下的一万二千神武军精兵都被安排在了并州北部三郡,防止后金从背面偷袭天策军。

别的事情,于延益都可以想办法解决,比如粮草问题。

晋阳府虽然是并州治所,但是其城中粮草却不多,而潼关附近却有京畿五大粮草之一。

情况危急,朝廷也来不及征调民夫徭役,来搬运粮草。

于延益便令工部、户部收集城内所以车辆,令人集中至粮仓之旁,令所有经过潼关前来支援的兵马化身运粮军,一举解决了存粮不足的问题。

但是这兵马,于延益是真的没办法。

毕竟他不可能变出上万活人来!

就在于延益和楚王一筹莫展之际,帅府之外有人来报。

“大帅!门外有人持此物和书信一封求见大帅!”

于延益从侍卫手中接过了信物和书信,这东西于延益很熟悉,是周帝赐给杨清源的龙纹玉坠。

通体温润的羊脂玉,原本带上杂色之后便会破坏其美感,照理说是没有资格成为皇室之物的,但是这块玉却不一样。

其中黄色的杂色不像普通羊脂玉的杂色那般昏晦,反而显得鲜明畅快,且形状就如一条五爪金龙一般,巧夺天工。故此才被称为龙纹玉坠。

这种奇玉可不好造假。

在开大信封看到书信之时,于延益可以确定了,应该是杨清源无疑,这纸上的字迹所用的笔乃是杨清源自制的“铅笔”。

迅速浏览完信后,于延益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殿下,兵来了!”

楚王从于延益的手中接过书信。

这正是杨清源让郭靖夫妇带给于延益的书信,听从杨清源的建议,郭靖夫妇将在北境三州的丐帮弟子及靠着自身和洪七公影响力召集的元化境以下的武者都带来了。

“我亲自去迎接!”于延益起身就要前往府外。

此刻的郭靖,可不仅仅是一个洞玄境的高手而已,他可以作为天下武林人士相助朝廷抵御外虏的一面旗帜。

“于大人,本王同你一道前往!”

楚王也起身,跟着于延益一起前往了府外。

“可是郭大侠当面!”

于延益还未到郭靖身前,便开口道。

这倒并不是于延益装腔作势,而是他确实欣赏郭靖的为人。

虽然在江湖上郭靖的名声没有那么响亮,但是在武英殿中,可是有郭靖的卷宗的,甚至比六扇门和东西两厂的都要详细。

郭靖除了是一个洞玄境的高手之外,二十年前,还曾在乾帝麾下任征西大元帅,乾帝还想将自己最小的妹妹嫁给他。

最让于延益佩服的一点是,郭靖拒绝了。

二十岁的少年,面对高官厚禄,美人爵位,舍小利而取大义。

不,这甚至不能算小利了,乾帝与郭靖是折箭为誓的结义兄弟,以乾帝对其信重,之后封王都有极大的可能,这要还是小利,世上也没什么大利可言了。

于延益不知道换做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一步,但是郭靖绝对是值得朝廷信赖的人物。

“您是于大学士!”

于延益欣赏郭靖,而郭靖何尝不是对于延益敬仰万分!

少年登科,巡抚豫州、并州,整饬吏治,提点刑狱。为官两袖清风,忠直刚正。

土木堡之变后,作为文官挺身而出,竭尽全力在晋阳一线建立了防线。

这简直是郭靖心中的名臣模板。

“在下郭靖,受杨侯爷所荐前来晋阳,愿为抗击建奴效犬马之劳。”

“来得正是时候啊!”

随即于延益为郭靖介绍道,“这位是楚王殿下。”

“参见殿下!”

虽然两人并不清楚朝中的情形,但是大周能封王的,除了开国那几位,就是皇亲国戚了。

而且楚王是一字王,再看楚王的年纪,多半就是周帝的皇子了。

郭靖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自己没有介绍黄蓉,立刻继续补充道,“这位是拙荆黄蓉。”

“本王也好习武,久闻贤伉俪大名,今日得见才知道盛名之下无虚士。”

随后郭靖跟着于延益进入了帅府之中。

双方落座之后,于延益开口问道,“郭大侠,清源在书信之中提到,贤伉俪不仅仅前来助战,还带了一批江湖义士,不知有多少人?”

正面野战,其实一般的江湖中人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面对军阵,即便是洞玄境也要退避三舍。

若是有李承恩这样的名将,指挥全军,凝聚军势,法天象地境也得掂量掂量自己。

散兵游勇的江湖人士在野战之时面对军容整齐的大军,不过是送军功而已。

好在晋阳之战是一场防守战,在守城的时候,江湖人士的作用可就大了。

“于大人、楚王殿下,此次来援晋阳的丐帮弟子就有五千之众,个个有武艺在身,不少人都学习过阵法之道。此外还有各路江湖义士二千六百余人!任凭于大人差遣!”

听到这个数字,于延益也不淡定了。

将近八千人,这可是一股不小心的力量。

一千六百多的江湖人士在防御战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而那五千余学习过阵法的丐帮弟子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稍加训练,便是可以进行野战的人马。

“郭大人,你可真是及时雨啊!这八千人大大缓解了我们兵力不足的窘境啊!这些义士现在何处?”

“因为现在晋阳门禁森严,他们此时正在城外等候。”

于延益闻言立刻开口道,“来人!”

一个锦衣卫千户应声而入。

“你立刻持我手令前往城门处,迎接江湖义士进城,此时城北的小校场还空着,将各位义士暂时安顿于此处。”

于延益这番安排不仅仅是对于这些义士豪杰的礼遇,同时也是要防范有奸细混入其中。

所以将这些江湖人士单独安排在了城北。

于延益相信杨清源推荐的郭靖,并不代表他也会不假思索地相信这江湖人士。

大战当前,一切要小心谨慎。

如今的晋阳防线危如累卵,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楚王也开口道,“另外通知火头军杀猪宰羊,欢迎这些豪杰,当然我大周的将士亦然,这钱本王来出!”

于延益寒酸,可楚王有钱得很,当年漕运贪腐,就有楚王的份,能和太子相争,钱他是不缺的。

这可是一个收拢军心,刷好感度的好机会。

晋阳城为并州治所,不缺肉食,多是牛羊,价格也不贵,花个五万两能光明正大地刷好感度,这种机会可不多,同时还可以结交江湖中的高手,这些人,在多嫡之时也是有大用的。

京城之中一旦动武,江湖高手的分量可能比普通军队还要重。

“那郭某就代弟兄们,谢过于大人和楚王殿下了!”

于延益正色道,“郭大人此言差矣,你们这些江湖义士为了社稷百姓甘洒一腔热血,我们岂能怠慢。不管他们要不要,这些江湖豪侠每月都会按照将士们的标准,发放银钱,朝廷不会让任何一个义士吃亏!当然若是有愿意加入大军的,我们也扫榻相迎!”

在商谈完这些江湖人士的安置之后,于延益又和楚王商议了郭靖的职位。

郭靖当年在乾帝麾下,先是在东线战场打破建奴,随后又调往西线战场,任征西大元帅,战功赫赫,堪称名将。

这样的将帅之才,自然要利用起来。

“郭大人,我属意你去统领晋阳城北门的兵马!那里会是除了西门之外,压力最大的地方。”

于延益此刻也缺少人手,特别是中高层的将校,在土木堡一役中都折损得差不多了,如此情况再结合郭靖曾经的战绩,于延益决意将北门的防务交给郭靖。

郭靖一听自己初来就被委以重任,起身抱拳道,“蒙于大人信任,郭某定当竭尽全力,若是北门城破,便是建奴踏着郭某的尸首入城!

这便是郭靖的决心和气魄!一代巨侠,当如斯也!

-----------------------------------

神都之中正在举行科举。

原本今年是不该举行科举的,但今年乃是周帝六十大寿之年,为周帝贺,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都该举行恩科的,原本朝廷可是在筹备的。

可是又碰上了这样的光景,所以朝廷也有些纠结,要不要继续举行恩科。

最后在皇后的拍板决定下,再开恩科,一来是不能在气势上落了下乘,以为国朝畏惧建奴。

二来,也是意图借此恩科的新气象为周帝冲喜。

于是便有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钱牧谦为本次科举的主考官,开科取士。

此时的神都之中已经是仕子云集。

神都城南的武当集团悦来客栈已经成为举子专用的客栈。

此刻的悦来客栈之中已然住满了进京赶考的举子。

一个衣衫质朴的青年也是此次科举的举子,名为马周,此人这是他第一次来赴试,对于这样的场景依旧不是很适应。

他黔首出身,父母虽然只是务农小民,却意外地开明,尽力供他读书,虽然已经中举,但是依旧不善交际,对于银钱也是极为节约。

“客官要点什么?!”

店小二来到桌旁问道。

“嗯,给我一碗面,……再加个鸡蛋!”

好嘞!

此次入京,马周只带了五十两银子,虽然数量不少,但从小贫寒的出生让他依旧很节俭。

店小二也是见惯了各种人物,不会以貌取人,在确认之后便去传菜名了。

店小二没有说什么,但是有人去看不惯了。

“马周,我说你好歹是个举人了,能不能有点举人的样子,午饭一碗面就对付了你和那些贱民还有什么区别啊?!”

开口的清河崔氏一门的崔浩远,出身传承千年的世家大族,家族之中有多人为官。

“崔兄,像这种镇上出来只会考举做题的人,你以为他除了会做文章之外还会什么?琴棋书画,射御之道,他会懂吗?!虽然考上了科举,他也不过是黔首出身。野草再努力也成不了芝兰!”

开口的是范阳卢氏的卢浅成。

“马周,你见过举世闻名的文坛钱学士吗?听过当代大儒郭琴的课吗?!可曾读过天下孤本的《碣石序》。似你这般见识短浅,只会八股文章的井底之蛙,如何能与皓月争辉?!还是早些回家种地去吧!”

卢浅成的话,让他们一桌的世家子弟哄堂大笑。

“哈哈哈哈!”

在他们耳中,卢浅成说得才是正理。

------题外话------

小镇做题家有点破防

一句话,否定从中考高考再到法考的努力,真就“世家子弟”呗。

本朝开国未至百年,哪来那么多世家?!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5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