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在长安,近来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太子太师,大儒李纲,走到了他生命中的尽头。
眼看着自己的这位最为敬重,堪称为心中支柱的恩师时日无多,前来探望的太子李承乾不由得泪水滚落。
见到太子如此,这位三朝的老臣,也是不由得老泪纵横。
“唉......”
“殿下啊,老臣,怕是陪不了殿下您多少时日了。”
“这高处不胜寒,殿下处在这太子之位上,一言一行,都切莫僭越。”
“尤其是在面对大事,国事之时,更是要三思而后行。”
说着,李纲颤颤巍巍的从病榻旁边取出来一本册子,交到了李承乾的手中。
“殿下,这里面,都是写着臣对殿下的那些建议。”
“要是臣不在了,殿下心中感到慌乱之时,就可以打开看看。”
这时候的李承乾,紧紧的将册子抓在了手中,神色间更是显得慌张。
“老师,您怎么能就这样丢下我一人撒手离去了呢?”
“近日来,我这腿疾越发厉害了。”
“一国储君,患有腿疾,一定会被那些人议论为不祥之兆的。”
“老师,你若是就这么走了,我这又该怎么办?”
听着李承乾的话,看着李承乾眉眼中的那种近乎发狂般的焦急,无力,李纲也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唉......”
“我的殿下啊,记住臣的话,不要再因此事而惊慌。”
“现如今我们的大唐,已经逐步过去了战争的那个阶段。”
“殿下你什么都不要做,中规中矩,孝顺皇上、娘娘,这就可以了。”
“老臣如今,怕是再也帮不上殿下您什么了......”
......
两天后,太子太师,大儒李纲病故。
太子李承乾悲恸不已,亲自为自己的老师立碑。
李世民也追封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
至此,李承乾心中的那唯一的一座灯塔,崩塌了。
以往,每逢遇事,李纲都是最稳妥,最全心全意,完全站在李承乾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别看他是李承乾的老师,李承乾待他简直是比自己的父亲还要亲切,恭敬。
但是李纲却从不自傲,纵使是进谏时,也颇为的谦卑,尤其注重维护太子的身份和颜面。
所以他们这一对师徒之间的默契和感情,真的是可以为之称颂。
李承乾最隐秘的心底事,也全都对李纲坦诚布公,尤其是他心中的那片逆鳞,腿疾之事,也只有李纲能让他感到安稳。
在李纲去世以后,李世民在戴胄的极力推荐下,又给李承乾找了位新老师。
同样是大儒出身,一生清廉,刚正不阿,同时也是前隐太子的老师,张玄素。
在御书房中,李世民在由张玄素,戴胄陪着,随意的聊着天。
这以前,李世民只是很赏识张玄素的学识和直谏。
可是今天这么一聊,却是才知道,这张玄素竟然和魏征是同门师兄弟。
“哈哈,这么多年下来,朕也是刚刚知道,玄素你竟然和魏征是师兄弟。”
“不过如今想想也是,玄素、玄成,应该是一个师门出的字。”
张玄素这时候微笑说道:“臣与魏征,曾在一起求学五六年之久。”
“这魏征独尊儒术,而臣却是旁征百家。”
“犹好申韩法家之说。”
“魏征的官职,比臣大。”
“可要是说这学问嘛?怕就不能按官职来论了。”
“先师也曾说过,臣要比玄成深!”
听了他的话,李世民和戴胄两人也是大笑。
“好,如今这么一看,朕这一次没有找错人。”
“玄素啊,承乾这个学生,你可要多费心啊!”
张玄素躬身答道:“陛下将我大唐储君交给臣,那是对臣莫大的信任。”
“臣也自当尽心尽力,辅佐太子。”
也就在这时,太子李承乾受诏,来到这御书房之中。
在见礼过后,李世民也就直接说道:“承乾啊,这就是朕为你找的新老师,张玄素。”
“从今天起,他就到东宫来教你念书。”
“你这位新师父博古通今,更有一身经纬济世的学问,你要好好跟他学些真本事才行。”
这时候,一旁的太子亲信,宰相戴胄,也笑着提醒:“太子殿下,陛下为你亲选的这位老师,可是费了一番心力。”
“你还不速速拜师?”
此时的李承乾,还处于李纲病去的悲伤之中。
同时,又是因为腿疾一事弄的心乱如麻,所以在戴胄这么说后,他无奈的心中叹了一口气。
然后毕恭毕敬的对张玄素躬身施礼,算是正式拜见了这位新老师了。
可就在这时,太子李承乾的腰还没有完全弯下去,张玄素却是直接阻止了他的动作。
“慢着!”
随后,在李世民,戴胄,以及李承乾诧异的目光下,只见这张玄素缓缓的站起身来。
正衣冠,整袍袖,亲自走到了李承乾的身前。
“你是太子,不是寻常的学生。”
“陛下把你交给臣,臣知道,这道皇命上,可是压着大唐沉甸甸的江山。”
“臣要心诚,殿下也要心诚。”
在教育了一番之后,这个张玄素再次很有架势、派头的重新走了回去,正襟危坐。
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告诉太子李承乾,拜师要心诚,要遵循古礼,单单是躬身可是说不过去的。
这时候,见他如此托大,李承乾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不忿和怨气。
可是在一旁李世民那炯炯的目光下,他又不敢说什么。
只能是毕恭毕敬的对张玄素行拜师大礼。
只不过,此时此刻在李承乾的心里,脑海中,却全都是已经故去的李纲的身影。
以及一股深深的怒气。
下午,在回到了东宫之后,李承乾依然是因为腿疾之事心乱如麻。
同时还因为这个惹人厌的张玄素,心中很是不爽。
可就在这时,宫外有人禀报,“汉王李元昌有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