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治在大都的陷落中彻底结束,历时百年的元朝王朝宣告覆灭。红巾军在朱元璋的率领下,顺利攻入皇宫,使中原大地终于回归然而,战役虽已告一段落,新的治理任务却摆在了红巾军面前——如何迅速恢复社会秩序,重建安定生活,成为朱元璋和李凡的首要目标。
在宫中大厅,朱元璋召集众将,商议战后的治理方针。李凡提出建议:“大帅,元朝虽然已被取代,但百姓经历了连年的战乱,心里依然充满恐惧与不安。如果能采取温和的安抚政策,让民众恢复正常生活,不仅能迅速稳定局势,更能赢得人心,为未来的治理奠定基础。”
朱元璋各处头,问道:“李将军有何具体之策?”
李凡稍作思索,提出了几条具体措施:“其一,先行开放粮仓,设立粥棚,免费赈济吃不上饭的百姓,确保不再发生饥荒。其二,调度士兵维护治安,确保大都和周边城镇的秩序”稳定。其三,放宽赋税,减免连年战乱期间的徭役,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其四,挑选官员,帮助重建各地的行政结构,恢复正常的生产和贸易活动。”
朱元璋深思片刻,随即下令道:“李将军所言极是,便按照将军的这个方案进行。众将士一定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百姓的安抚与救助!”
众将领命,纷纷开始安排具体的行动部署,李凡负责编排,将士们按照各自的分工迅速投入到战后重建工作。
朱元璋下令,将部分军粮分发给各地群众。李凡帮助战士在各处设置粥棚,每日提供粥饭,确保百姓能够填饱肚子。饥寒交迫的老百姓看到了红巾军的赈济动作,纷纷感动不已,对未来的生活内心充满了希望。
在粥棚旁,一位老者含泪说道:“这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师啊!元朝一直只会剥削我们百姓,如今红巾军取代暴政,不广收赋税,反而赈济灾民,让我们得以活命,真乃我等百姓福份啊。”
百姓们也自发加入到重建的工作中,帮助士兵修复被破坏的房屋和城墙。看到红巾军的所作所为,百姓也逐渐放下戒心,积极投身于战后的恢复工作。沿途的商贩也重新开始营业,街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市民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李凡还特别重视治安的管理,他向朱元璋建议,在大城市及周边设置常备巡逻队,由精锐士兵组成,负责巡逻各处,确保不发生土匪滋扰或扰乱秩序的情况发生。
蓝玉负责巡逻队的具体安排,他每日促成士兵在城外巡逻,不仅确保了治安,还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一次巡逻中,蓝玉看到一些流民聚集在破旧的城门下,便派人送去粮食和水,暂时帮助他们安顿下来。这一举动被百姓们看到,许多流民甚至不愿离开,决定在大都定居,成为红巾军的新居民。
巡逻队的设立不仅维护了大城市的治安,还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使得流民逐渐归心。李凡看着城中的秩序逐渐恢复,心里颇为欣慰,他深知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未来统治的基石。
朱元璋深知连年战乱导致群众负担沉重,按照李凡的建议,最终颁布了减税令,免除了大量的赋税,并宣布今后所有田赋一律减半,以帮助群众渡过难关。同时,他下令在未来的三年内,免除一切赋税,给予民众更多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大都的百姓们得知这个政策,纷纷感到欣喜。一个年轻农民激动地说:“连年战乱,田地荒芜,若再让我们交税恐怕活不下去了。如今新王朝减免赋税,真是救命之恩啊!”
减税免税的税收政策很快在中原各地流传开来,众多民众纷纷向大都迁移,寻找新的生活。李凡命人在城外建立了新的居民区,安置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使得大都不仅仅是权力的中心,更加成为人们心目中安居乐业的乐土。
李凡明白,要想确保红巾军在各地的治理长治久安,必须选拔忠诚可靠的官员来维持秩序。他向朱元璋建议:“大帅,元朝官吏多半贪腐,我们应该重新规划选拔制度,挑选贤能之士上任。”
朱元璋表示同意,便下令在中部地区重新选拔官员,并建立了一套高效廉洁的官员考核制度。通过对各地士子的考核,选拔了一批忠诚、有能力的官员,迅速派至各地州府,负责管理百姓生活、税收、维护地方治安。
李凡还特别要求新任官员必须定期上报政绩,接受考核,确保所有官员能以人民福祉为重。百姓见到红巾军新任官员尽职尽责、品行端正,纷纷称赞新任官员的公正,感到生活得到了真正的保障。
为了进一步赢得民心,朱元璋在大都宣布天下大赦,赦免战时因元朝统治而犯下的小罪,并发表和平宣言,宣布元朝的暴政已然终止,将来的生活只会更加的安宁与和平。
百姓逐渐从战乱的阴影中走出,对红巾军建立的新政心里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李凡认为经济的恢复是长期稳定的。他向朱元璋建议,鼓励商贾贸易活动,为他们提供财政和优惠政策,并设立专门的市场区域,帮助快速重建商贸网络。
朱元璋大力支持,他下令整顿大都城内的商贾,设立贸易保护法,保证百姓和商人们的自由交易不受侵犯。同时,仍在沿途设立驿站,为往来商队提供食宿便利。各地纷纷闻讯纷纷带着货物来到大都,街头巷尾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气氛。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商贸活动逐渐兴盛起来,货物交易活跃。大都城内再现熙熙攘攘的热闹氛围,百姓们不仅能够通过贸易获得丰富的物资,还能够通过做工维持生计。
在一系列宽仁政策和有效治理措施下,广大群众逐渐归心,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曾经因战乱而流动流离失所的群众纷纷选择留下,积极投入到新的生活中。李凡和各地官员继续推进政策,使新政权的影响逐步扩大至全国,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拥护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