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朝荀彧行了一礼说道:“荀丞相,下官确实没有信口开河,刚才所说的一切,全都句句属实。”
“包括刚才那句小麦亩产20石?”
“包括,小麦亩产20石,还有不需要休耕就能继续使用的肥田方法。”大司农继续说道。
这时殿内没人嘲讽,全都静静的听着两人的谈论。
“如何做到的,精耕细作?”
“确实时精耕细作。”
“如何精耕细作?与以往有什么区别?”荀彧继续问道。
“以往的耕作办法太过粗糙,再加上农具太过简陋,导致耕作效率提不上来,所以,下官的精耕细作,就是从这两个方面,首先是农具的更新,现阶段的大唐农户使用的农具,大多是青铜制品,有的甚至还是木制,
臣所使用的农具,都是铁质农具,锄头,铁锹,镰刀,曲辕犁,这些农具的关键部位都必须得是铁质的,因为只有这样,曲辕犁才能犁的开地,锄头才能锄的掉杂草,铁锹才能节省力气撅土,镰刀才能节省力气割小麦。
这些都能使耕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还有就是耕作办法,精耕细作,首先是曲辕犁犁的地,必须要没有任何杂草生长,然后犁出的地也必须要整齐,竖直,不能歪歪扭扭,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田亩数下撒下更多的种子。
要尽可能的整齐规划种子投放的标准,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乱放。
在小麦种子撒下发芽后,必须要完全清除田亩地里除小麦庙以外的全部杂草,避免杂草与小麦争抢土地肥力。
当小麦幼苗长出三寸高时,就要每个一段时间就浇水施肥,并且时刻注意田间地头的杂草,不能让它们肆意生长,直至小麦成熟收割。荀丞相,这就是臣所说的精耕细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小麦的平均亩产大道二十石。”
大司农说完后,两仪殿内鸦鹊无声,如果是这般精耕细作,那亩产二十石似乎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以前的耕作方式实在是太粗糙了。
“依大司农所言,这般精耕细作,一个成年农户能耕作几亩小麦?”荀彧沉吟了一会问道。
“十亩,一名成年男子一人只能伺候十亩小麦,这是精耕细作的极限。”大司农说道。
“一亩产一石,五十亩是五十石,一亩产二十石,十亩是两百石,四倍的产出,剩余的田亩还能种其它不废时间的农作物,好办法。”诸葛亮点头说道。
“可有先例?产量多少?”徐庶问道。
“两年前司农监第一次尝试精耕细作,第一批十亩产量九十二石;第二批十亩产量七十石;第三批十亩产量一百石,平均亩产八石七斗。
去年第二次尝试精耕细作,第一批十亩产量一百六十石;第二批十亩产量一百九十石;第三批十亩产量二百二十石,平均亩产十九石。
今年第三次尝试精耕细作,第一批十亩产量二百六十石,第二批十亩产量二百四十石,第三批十亩产量,三百石,平均亩产二十六石七斗。
因为是实验田,农监们精耕细作已经十分纯属,要是普通农户精耕细作,则是要打一些折扣,所以下官报亩产二十石。”
“已经耕作三年了,第一年就亩产八石多,简直神了!”
“是啊,第三年直接亩产二十六石,一亩顶二十六亩,实在是太厉害了!”
“哈哈,一亩产这么多粮食,以后大军出征,再也不怕忍饥挨饿了!”
两仪殿内,朝臣们议论纷纷,纷纷赞叹精耕细作的厉害。
坐在主位的李恪却是心中暗自摇头,才亩产二十六石就这么惊讶,后世的小麦亩产低于四十石都不好意思给人说,五十石才是平均水平线。
但考虑到这是古代,没有肥料也没有杀虫剂,那个最高亩产三十石的应该就是极限了吧。
“诸位朝臣,肃静,肃静!”荀彧等文臣武将们安静之后,又继续问道:“如此精耕细作,对于普通农户而言,难点在什么地方?”
“禀丞相,如此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精耕指的就是小麦种子一定要合理投放,细作就是除草,浇水,杀虫和施肥。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杀虫和堆肥,司农监如今对于杀虫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施肥方面则是需要大量的粪便,想要足够十亩地的粪便,则需要二十人的粪便供应,或者是牲畜的粪便也可以,比如鸡鸭牛羊等牲畜的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