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天高皇帝远,自古民风彪勇,崇尚武力,李辰有兵有名声,只要能让百姓富,投靠李辰又有什么不可以。
李辰听完陆伯言的介绍后,满意地点点头,战事交给徐去病和程征,可保李辰高枕无忧。
“对了,沈庆之的锐膺卫回来了吗?”李辰问道。
陆伯言道:“已赶了回来,殿下是要见他吗?属下立刻传召他过来。”
李辰想了想道:“叫他来吧,本王起兵后,李建必然会派粤州节度使出兵反击。以本王对李建的了解,他会让粤州节度使兵分两路,一路进入彭水阻止程征,另一部就是直取巫郡城。所以抵挡粤州节度使的军兵,就是沈庆之要做的了。”
“粤州节度使只要敢来,必让他有去无还!”陆伯言笑道。
李辰也期待地点点头。
很快,沈庆之赶了过来。
“属下叩见寿王殿下,见过伯言先生!”沈庆之拱手道。
李辰请他入座,展开了地图,道:“本王将你调回,你知晓原因吧。”
“殿下命我来迎战粤州节度使!”沈庆之咧嘴一笑,看得出,他早就跃跃欲试了。他又道:“殿下,锐膺卫上下准备周全,随时就能出战!”
李辰指向地图上的一个位置。
此地位于巫郡的最东,再往东两百里,就是粤州的地界了。
这个位置叫大剑山。这儿的南北方向有两条大山脉,如同宝剑横锋,故名大剑山。
大剑山有一条路,是巫郡往粤州的必经路,也是最好走的一条。而别的道路无不是太过崎岖,不适合大军行进。
所以粤州节度使想攻打巫郡城,必然走大剑山。李辰就是让沈庆之在大剑山西边布防,将敌人困在大剑山内。
李辰道:“徐都督和程大人出兵后,你就领锐膺卫,让邱让领玄甲兵,前往大剑山筑造工事。还有…本王会让方升率象兵前往!”
李辰在巫郡建了象园,训练象兵,方升是负责人。现在这个大杀招已经日渐成熟,该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当粤州节度使看到数千头大象向他狂奔而来,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真让人期待无比啊。
“属下领命!”
沈庆之响亮地答应,他都快要等不及了。
十月初八,秋高气爽,忌入宅,宜出行,起兵事!
李辰一早上醒来,跟往常一样地练戟,然后和杨雄对战。吃了早饭又随便转转,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寿王府颁发的王令,却早已张贴在了城中。
为大雍讨李建檄:
故二皇子李建,慢侮天地,悖道逆理。毒杀雍皇先帝,篡夺其位。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欺惑黎民,震怒上天。反戾饰文,以为祥瑞。辱慢神祇,歌颂祸殃。楚、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天下昭然,所共闻见。今略举大端,以喻使民。
……
檄文洋洋洒洒,出自陆伯言之手。
普通老百姓看不明白,但不要紧,旁边自有官员专门地讲解,要将李建的恶行公布于众。而寿王身为大雍皇子,要为大雍、为先皇,为天下百姓,讨伐李建。
在‘为大雍讨李建檄’的旁边,还贴了一份废黜诏书,证明先帝早就废黜李建的皇子位,他是在弑父后,伪造传书篡夺了皇位!
百姓顿时议论纷纷:
“想不到啊,新皇帝居然弑父篡的位,难怪先帝好端端忽然没了!”
“是啊,如果不是被谋害,事先怎么没有一点身体不好的风声?”
“听人讲啊,魏王和凉王早就反了。我们巫郡离京城太远,寿王殿下肯定是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楚经过后,才宣布为大雍讨伐新君的!”
“还什么新君啊,都说了是篡位的逆贼!”
“我们必须支持寿王殿下!不能让这种弑父的十恶不赦之人当皇帝!”
“…”
巫郡百姓凑热闹的同时,当然支持李辰起兵。
同一时间,巴州城中也张贴了‘为大雍讨李建檄’还有废黜诏书。
徐去病和程征领大军各自地出兵,并且派人,将‘为大雍讨李建檄’和废黜诏书,发往燮门道和彭水各地,告诫沿途的官吏和将领,响应征讨的无事,胆敢反抗者,视为与李建同谋,杀无赦!
于是,寿王李辰就这样昭告天下,正式出兵!
面对徐去病、程征的大军,很多地方官员早就想清楚了,选择投降。
尤其是燮门道,他们根本不敢有别的想法,因为李辰担任巴州节度使时,已把辖内的卫所兵统统调走。所以这些地方格外的主动,第一时间响应寿王殿下的号召。
而彭水附近的一些地方也是乖乖地投诚,就凭这些小地方不到千人编制的兵力,怎么抵御几万的大军?不投降等于就是找死。
因此,后面的几天,燮门道和彭水内有很多城池响应,主动地献出粮粮器械,表示全力支持寿王。
与此同时,寿王起兵造反的消息,也快马加急,送到了京城。
最近,李建正在关注围剿李柯和李泰的进度,两位被李建的大军团团包围,一个出不了甘州,一个出不了燕京!
李建难得心里舒坦了很多。他拥有整个的大雍,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所以他根本不担心消耗战。
如今已进入了十月,气候渐渐转冷,李柯和李泰是仓促间起兵,根本来不及囤积粮草,这么一来,随着天气变冷,其军中的消耗也越大,他们处境就会越难越煎熬。
李建认为,胜利已是迟早的事情。
问题是,人不能太得意,俗话说乐极生悲,一得意,就会碰见大打击。
这不就来了,李辰的‘为大雍讨李建檄’送到了京城。
李建一看,脸色臭的像一坨屎,简直出离了愤怒,将案上的所有东西全部摔在地上粉碎,只听他咆哮道:“朕将巴州节度使的官阶都给了他,他还贪心不足,公然反叛?!真以为有了传国玉玺,就可以为所欲为?”
“刘金,快传内阁的重臣们前来!”
刘金不敢耽搁,当即命人去文华阁通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