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凉王的前军逼近到洛阳城的三百米外,停止了进兵,刹那间,刚刚还风起云涌的天地似乎失了声,变得安静,只有呼呼的大风声灌入每个人的耳朵里。
“击鼓,开始进攻!”
杨广业拔出佩刀,怒吼一声。顿时,浑厚的战鼓震天响,大军动了起来,前军进入了弓弩的射程范围后,立即箭矢你来我往的满天飞。
同时,大型的床弩、弩车、抛石机,只要有的远程武器都会使出来,箭矢在天上交汇,如一朵朵的乌云,遮天蔽日,别说人了,就是霸王龙来了,也得射成筛子。
嗖,嗖嗖。
射箭的同时,双方都开始了抵挡。
洛阳城的守军借助城墙,或者盾牌后,凉王军则靠盾车来抵挡从天上降下的箭雨,并不断地靠近洛阳城,扫除城外布置的鹿砦,冲到壕沟旁边,用木板,壕车等搭上桥路通过。
越是前进,陷阱就越是密集。最后就是护城河了。只要跨过护城河,才是真正兵临城下。
这就体现了攻城之难了。
攻城的军队光是攻到城下,就要牺牲掉大批的士卒。
而同时,洛阳的南北城门,也在遭受到进攻。虽说敌人对东门进攻最猛烈,但陈元济也不可能对其他的城门大意,天知道凉王有没有使出声东击西之计,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把守其他三处城门的守军都不会轻易地调动。
凉王军从早晨一直攻打到中午,东门外遍地都是尸体,在死伤惨重的情况下,凉王的大军来到了城墙下。
接着,攻城才正式地开始,冒着飞矢,落石的打击,云梯等攻城的器械缓缓的靠近,也有不怕死的敢死队们,竖起了飞梯就开始往上攀爬。
这才是真正惨烈的开始。
城头的守军将滚油、巨石,滚木、甚至粪尿秽物都丢下去,不惜一切的想要杀死攻城的军兵,不时有人的惨叫声传来,空气中弥漫着焦臭的气味,令人作呕。
不到一刻钟,伟岸的城墙下,尸体已经堆积如山,不再动弹,不再呼喊。
但凉王的大军没有停止进攻的意思,不断发起进攻,撞车推到城门前,试图用撞木将城门撞开。
双方舍生忘死地厮杀,一直到日落黄昏,战场变得视线模糊了,才不得不稍作歇息。陈元济亲自在东门坐镇指挥,击退了凉王军才潮水般的进攻,甚至有几次,有人已经登上了城头,最后有惊无险地被守军绞杀。
东门的厚重城门已经破开,但陈元济在城门后堆砌土石的堵死。
今晚上会平静的过去吗?
当然不可能!
很快,无数的火把点起,照亮了城墙的一线,然后就是继续的进攻,凉王军冒死的突到城门处,想要挖开城门前的土石,毕竟,陈元济可没有水泥,只要用力地挖掘,总能挖通进入洛阳城的通路的。
夜幕和火光中,进攻持续不断。
凉王李泰站在高处,他的表情沉痛不已。
李泰的身后是杜弘时。
杜弘时感觉到了凉王哀伤的心情,他也很了解自己的主公了,为人讲求忠义,不忍看到将士们就这么地死去。虽说,他懂得战场的残酷,打仗不可能不牺牲,想取得胜利,就要有将巨大的死亡看作冰冷数字的觉悟。但李泰知道,却做不到冰冷麻木,无动于衷。。
这就是凉王李泰的秉性,自从燕都起兵,他都不曾改变过。
跟随的主公仁义,似乎不是坏事。但沙场厮杀,想要谋取的是天下,有时候,太过仁义就是妇人之仁了。
甚至,让人担心会有那么一天,凉王他自己可能再也承受不住心理的负担,或是干脆的放弃,或是直接的崩溃!
如果凉王可以做的兵贵神速,迅速地取得天下,这都不是问题,但现在,却摆明了前面有一场场的大战还在等着,打下了洛阳,还有京城,还有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寿王,一仗可能要比一仗惨烈,以后的牺牲只会更大,那时,凉王的会如何是好?
凉王军驻兵在洛阳城下了两个月,却始终攻不下,直到今天才肯不惜一切的强攻,早些时间干嘛去了?
早在进攻之初,杜弘时就向凉王建议过,要不惜伤亡地拿下洛阳,但凉王没有同意。不为别的,就是这个代价实在太大。
此时,有人快步赶来,报告大致的伤亡情况。
“启禀殿下,我军东门的伤亡约有两万,北门的伤亡有一万左右,南门的付友贞,伤亡兵力大概将近一万,目前的伤亡总共四万。”
己方伤亡四万,那按照战场上,普遍的伤亡比例1:5的话,就是说,凉王军至少阵亡了七八千人,这还没有算上很多的重伤人员,以古代落后的医疗水平,大半受重伤的士兵将要失去生命。这么看来,今天攻城战的死亡人数,起码一万人以上。
而根据攻守战损的经验来看,守方的伤亡人数在一万左右。
听到后,凉王李泰只觉得心脏一颤,忧伤地道:“仅仅第一天就…”
杜弘时生怕李泰起了撤兵的念头,连忙道:“殿下,首次的强攻,必须会耗费很大的代价去填平壕沟陷阱,护城河等等,伤亡在所难免,如今开始真正的攻城。伤亡会有所下降的。”
“殿下,此次必须一鼓作气拿下洛阳,若是半途而废,军心士气再难持久,以后恐怕就不要想再想攻破洛阳城了啊。”
“如今想智取洛阳,时间上已来不及。像是刺杀陈元济,收买城中的内应,都需要徐徐的布置,可我们缺的就是时间,只好继续地强攻。”
杜弘时苦苦地劝道,怕极了李泰动了恻隐之心。
李泰默然,他当然明白杜弘时的忧虑,自己身为大军的统帅,必须学会心如铁石一般,从古至今,哪个硬取帝位的君王,不是手上沾满了鲜血?
可知道归知道,一想到这些将士们都是大雍的精锐,父皇劳心劳力一辈子,好不容易才让大雍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