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黎坪,位于大巴山西段米仓山腹地。
这里拥有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壮观秀丽的高山草甸和清澈见底的溪流飞瀑等自然景观。
走进黎坪,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其中,可以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看到各种珍稀野生动物在林间穿梭嬉戏。
登上山顶,俯瞰四周,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令人陶醉不已。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在那片茂密得几乎要遮蔽天空的森林深处,隐约可见一队人影正沿着一条狭窄曲折的小路前行。
这条路通常只有采药人和猎人们才会涉足,但此刻却有一群与众不同的人出现在这里。
队伍前方走着几个身着笔挺西装、头戴毡帽、打着绑腿并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看上去像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模样。
而跟在他们身后的则是一些背负着各式各样科学仪器以及物资装备的行者们,他们正吃力地跋涉于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之间。
走在队列最前列的几名强壮男子手持巨大的砍刀,奋力挥动着手臂。
他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无论是遇到陡峭的山峰还是湍急的河流,都毫不退缩。
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努力开辟出一条通往前途的道路,引领着整个队伍艰难地穿越这片广袤无垠的茫茫林海!
当年的中国大西北十分荒凉,县城尚且只有百余户人家,破败的街市,低矮的瓦屋茅舍随处可见,更别说乡村、大山的景象,就显得更加凋零。
这行考察团住鸡毛小店、骡马棚、百姓民家,乃至野外露宿。
沿途自办伙食,少油无盐,粮米无续,忍饥挨饿是常见事情。进入山林,危险随处存在。
据当年参加考察团的田老先生回忆:“考察进入南山(南郑县)山深林密,大树参天,羊肠小道,丛草没胫,阴暗蔽日,方向莫辨,时而野兽毒蛇疾驰,怵目惊心,进退两难。
到目的地后,又只能伐木辟地,搭成临时窝棚,树枝为床,垒石为灶,点燃松枝照亮,宛如原始人生活境地。
”野外科考固然异常艰苦,但参加科考的人员大都和安汉一样,属忧国忧民的饱学之士!”
其时国难当头,都满怀一腔报国热情,以苦为乐,坚持科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在安汉的带领下,他们先后六次进行科考。比如曾参加陕南实业考察团的李仪祉先生便为国内着名水利专家,曾主持修筑泾惠、渭惠、褒惠、汉惠多条灌渠,惠泽后世;
曾参加科考的李士林,系留法学生,学地质。秦子明为留学日本的农林专家,日后在黄龙、黎坪垦区均做出切实贡献。
而安汉作为西部科考的发起和带头人,则从头至尾,历时八年,主持参加了六次全部科考活动。
安汉历时八年,六赴西部,历经艰辛,收获了丰硕的考察成果,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西部的农、林、牧、渔、土壤、气象、物候、植被,目前现状及开发远景做了翔实综合的科学分析,先后撰写了四部科考专着:《西北垦殖论》、《西北农业考察》和《陕西黎坪垦区调查报告》。
当年,安汉着述的《西北垦殖论》正是由于高屋建瓴,立论精辟,联系实际又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一经问世,便广为传播,洛阳纸贵。
国民政府元老于右任亲自为之作序,赞扬这部着作“叙事翔实可靠,方法切实可行,以所学专业知识,制定开发西北资源的具体规划,确为切合时势的重要着作。
”国学大师、有“北大之父”美誉的蔡元培为之推介,认为:“《西北垦殖论》既讲明了西北垦殖规划总的纲领,又有对每个省区的具体着手办法,是一部切实可行的论着。有志于开发西北者不可不读。”
一时之间,安汉作为农垦学家名声鹊起,这就为他争取国家支持,将农垦付诸实践打下基础,做好了先期舆论准备。
当时的黎坪,地域面积十分辽阔。它地处川陕交界之南郑、勉县、褒城(现已撤并)、宁强、广元、南江六县之间,
昔属汉中道宁强州治。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繁衍生存,营盘山出土的打制石器,距今有二三十万年的历史。
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在这里劳动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留下了诸如九条龙和红尘峡等不少美丽的传说。
自明代开发渐入佳境,至前清光绪初叶,人文蔚起,农牧兴旺,更兼川陕商旅咸取其道,最繁盛时,黎坪镇居民达三百余户。
至晚清时,又盛植罂粟,鸦片商人摩肩接踵,一时呈异常繁荣之势。
1920年张真仙在黎坪创红灯教,一时从者甚众,官方数月剿抚始告平定,但兵燹之后,黎坪市面大为冷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尔后剿抚营长张玉方驻节黎坪,建议组织宁强、南郑、褒城、勉县四县区联合区团,呈经主管机关批准,任命襄阳李英才为团总,当时公路不通,川陕商旅仍须取道黎坪,黎坪于是又呈现一片小康之景。
1922年,社会动荡不安,逃兵和流浪士兵如潮水般涌来,原本秩序井然的团队也随之解散。
商人们不敢轻易出行,旅客们更是望而却步。曾经繁华一时的黎坪瞬间陷入混乱,沦为盗匪肆虐的巢穴。
然而,希望并未破灭。
1923年,英勇无畏的红四方面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行动,坚决铲除各类土匪恶势力。
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推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并组织农民协会,成功建立起红色革命政权。
在红军的努力下,黎坪犹如凤凰涅盘,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可好景不长,短短两年后,反动派发起疯狂围剿,红军不得不撤离黎平。
此后,恶名昭彰的匪首王三春趁机卷土重来,再次侵占了黎坪。
这个曾经充满希望的地方再度沦为无法无天之地,居民们饱受匪祸之苦,无奈之下纷纷背井离乡。
在一些最为严重的地区,原本有数百人口的村庄,如今只剩下一两户人家在饥饿与寒冷中苦苦挣扎,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景象凄惨至极,令人痛心疾首。
随着安汉的到来,黎平又开始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随着安汉《黎坪垦区调查报告》完成后,黎坪一带垦殖事业的沉重帷幕便逐渐拉开。
安汉,生于1896年6月,为陕西南郑县梁山人。
安汉幼时在汉中求学,1918年9月自费赴法国勤工俭学,后获国立朗西大学农学院硕士学位回国。
安汉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农务处主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部参议、陕西省建设厅科长、陕西省立职业学校校长、陕西省党务指导委员兼常务委员、组织部长等职。
1930年春,着手全国农业垦殖研究,从此与全国农业垦殖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在今天看来,安汉先生可谓我国现代史上开发大西北的先驱之一。
为了开发大西北,安汉先生一生东奔西走,着有《西北垦殖论》、与人合编《西北农业考察》等。
安汉不仅是理论家,也是开发大西北的实干家。1938年抗战日紧,为安置更多难民,安汉又被任命为“黎坪垦区调查团”团长。
他前后在黎坪一带徒步考察80余天,此后亲自执笔,绘制地图,写成《黎坪垦区调查报告》,从此拉开了黎坪一带垦殖事业的沉重帷幕。
1940年3月1日,国民政府黎坪垦区管理局成立,直属国民党中央管辖。
国民党中央农林部任命安汉先生为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安汉先生放弃在重庆做官的机会,自此轻车简从进驻黎坪。
当时的黎坪,贫瘠、落后、荒寒,道路不通,匪患连连,民不聊生。
几支小股土匪武装,经常杀人越货,各有各的势力范围,不时发生暴力冲突。
安汉最早访问的一位老人,一家几口共用一条裤子;当夜就借住在这户人家的牛棚里,且差一点命丧匪手。
安汉不愧为一罕见人才,就在这块极艰苦、极危险的地面上像钉子一样住了下来。
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极短暂、也极惊心动魄的开发历史。
经过三年时间艰苦卓绝的垦殖运动,经过九死一生的无数次考验,横行一时的土匪被一一收编;随处可见的罂粟被一一铲除。
安汉先生东奔西走规划线路,并一马当先亲自执刀,开出第一条连接四川和汉中的主干道路。
在安汉主持下,黎坪垦区先后吸纳安徽、四川、河南等省抗日难民3万余人。
管理局规定15度以下为耕地,15度以上一律封山造林,先后垦荒6万余亩,为垦民建房7000余间,建成收养战争孤儿的教养院一所,正规小学四所,另外还修建起包括礼堂、宿舍、办公室、图书室、医务所、公安部、邮政所等在内的垦殖管理局机关用房80余间;
安汉还鼓励垦民办林场、建工厂,先后修公路千余里,一时市场繁荣,商旅不断,在垦殖管理局入驻的三年里,黎坪一度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盛局面。
另外,据1942年7月20日《重庆日报》二版,有《黎坪垦区近况》的报道。报道说,黎坪垦区开垦荒地10万多亩;安置难民和灾民3万多人;
修路三条即黎坪至元坝路、黎坪至黄官岭路、塘口至庙坝路,总长逾130公里;建成大礼堂、办公室、宿舍、图书馆、医务所、保安部、邮政所等房舍80多间,并建成教养院1所,在元坝、庙坝、黄官岭、三道河设立小学4所;
这里种植着大约5万亩郁郁葱葱的玉米和一望无际的大豆,还有8600多亩茂盛的马铃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后续开垦出的广袤土地,则用于种植多达6万多亩的小麦。
这些丰硕的成果不仅充实了汉中、关中地区以及重庆大后方的粮仓,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国民党中央日报也对黎坪垦区的繁荣景象给予高度关注,并多次在重要版面进行专题报道。
这使得开发者安汉声名远扬、威震四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激发无数民众投身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事业之中。
从古至今,那些拥有非凡才华和巨大贡献的人,往往会成为黑暗社会中的众矢之的。
他们必定会遭受心胸狭隘之人的嫉妒,各种明枪暗箭也会接踵而至!更何况是在内外交困、腐朽黑暗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呢?
正应了那句古话:“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更有:“卧榻之旁,焉有他人鼾睡之理?”
最后就是:“功高盖主,必招杀身之祸!”
这些俗语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优秀的人容易遭到他人的嫉恨和攻击。在当时那样复杂险恶的黑暗政治丛林之中,要想生存下去实属不易啊!
自从由祝绍周牵头,对汉中天主教堂的日寇间谍窝点进行了彻底清除,为蒋介石视察汉中扫清了障碍之后,祝绍周得到了蒋委员长的高度信任!
一时之间,各种赞誉之声如潮水般涌向祝绍周。他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英雄,备受推崇和敬仰。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对他赞赏有加,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各种荣誉纷纷降临到祝绍周身上:“党国精英!”、“国之柱石!”、“抗日英雄!”......等荣誉称号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他被授予勋章、奖章无数,成为了国民政府中的一颗耀眼明星。
不仅如此,加官进爵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之事。祝绍周的地位不断攀升,权力日益扩大。
而最为令人瞩目的,则是那顶“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兼汉中警备司令”的桂冠戴在了他的头上。
这一职务使得祝绍周的权势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掌握着三省军事大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方霸主。
此刻,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祝绍周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感。
他望着窗外繁华喧嚣的城市景象,心中暗自思忖:自己多年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如今终于可以一展宏图,实现自己更大的抱负了!
然而,面对眼前的荣耀与权力,祝绍周深知责任重大,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去应对……
此时此刻,面对办公桌上面的《汉中报》,他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了。
看到报纸上面这个年纪尚轻、意气风发、却不懂官场规矩、多次致使自己难堪、颜面尽失的书呆子安汉,宛如一颗深埋于胸口的毒瘤一般,令他浑身不适,如坐针毡……
这不知深浅的家伙居然敢在老虎头上动土?
“来人啊!”思及至此,他终于狠下心来做出决定!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大丈夫该做出决断力了!
听到命令后,勤务兵迅速回应并到达跟前。
只见他身姿挺拔,神情严肃地接受着任务:“立刻通知警卫团的权兴波和金振国,让他们以最快速度跑到我的办公室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勤务兵声音洪亮有力,紧接着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转身飞奔而出。
就在这一天,一个伟大人物——安汉的命运,竟然就这样被一个地道的官油子、地痞流氓式的“陕南王“轻易地决定了……
安汉。这位时代的豪杰,一心为民的农业专家型的官员,他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呢?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而此刻,整个局势似乎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