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国主!”汉人喜欢称呼兀鲁图斯为国主,而以蒙古人为首的汉化程度较轻的人则根据习惯,称呼兀鲁图斯为大王。不过眼下书院中,从省考脱颖而出,参加京考的举子,则都已经汉化程度很高了。
“都起来吧!不用多礼!”兀鲁图斯从容的下了马车,边说边将王浍虚扶起来。
“国主,京考800举子,已有721人住在此处了。另有56人歇在上京他处,还有23人尚未前来登记。”王浍起身向兀鲁图斯简述着举子的情况,同时又补充道:“另书院教习,已招募了五人。他们都是各省学堂表现颇佳的教习先生,经过当地学政和教育司的双重考核,才被学院聘为教习。”
和传统的儒学教育理念不同,上京学院是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为立院之本。拒绝空谈,拒绝毫无逻辑性、事实性的臆想和揣测。另外上京学院也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代大儒、名儒或是学文家,而是以如何当官,如何当一个好官,以培养合格的明国官员为己任。往后已经当官的明国官员,会不定期的进入上京学院学习当官的经验与知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在思想上,忠于兀鲁图斯,忠于明国。
而那些没有当官,但可以参加科举的学生,则会在学院中熟读《科考要典》《省榜中举》《京榜提名》三本在未来,成为明国科考三宝的必考典籍。同时还有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忠君要论》与实事政治相关的策论。
但目前除了《科考要典》还在畅销,并且教育司也在同步修订外,其他的典籍都还在编撰中。至少这届举子,是没机会学习后面的典籍了。
等未来他们都已经身在官场,发现后辈在苦读科考三大宝时,会觉得自己当初参加科举只考一本书,是多么的幸运。
“就是他们吗?”兀鲁图斯对五位教习有些兴趣。毕竟能从那么多的教习先生脱颖而出,确实是不简单的。
“微臣萧瀚拜见国主!”
“微臣周襟幕拜见国主!”
“微臣李孝文拜见国主!”
“微臣曹章······”
“微臣金成汉······”五人听见兀鲁图斯询问自己,连忙再次躬身行礼。作为书院教习,五人都被封了大学士的官身。虽说就论学问而言,定然是比不上那些宋金两国的名家大儒的。但这符合明国自有的国情。每个人在思想、教书育人上,都经过了考验,确实有几把刷子,那就足够了。
至于当不当得起,也只能由明国官府说了算。
且五人中,萧斡是汉化的契丹人,金成汉是汉化的高丽人,周襟幕、李孝文、曹章三人则是汉人,没有一个蒙古人。这也是明国当前的学堂罕有蒙古教习先生决定的。
在基数少得可怜的情况下,就更难有蒙古大学士脱颖而出了。
兀鲁图斯简单的询问了他们对上京书院的观感,得知学院尚是初建,所以各种章程还在讨论商定中,便勉励道:“上京书院未来会是明国的第一书院,也是孕育官吏的圣殿。能否培养出忠君爱国,勤政爱民的好官,就是你们书院的责任了!”
简单的几句话,让五人受宠若惊的同时,又顿感身上的责任重大。不由齐齐肃着脸,郑重其事道:“定不负国主所盼,不负明国期许。”
其他的考生则都不自觉的对上京书院更高看了几分!这座建立时间不足一个月,新的不能再新,教育理念迥异于传统儒家学院的学府,竟然会是明国的第一书院,而且更关键的是,会培养明国的官吏。如果整个明国官场的官吏都出自这个学院,那关系网是多么的恐怖。若是自己也能在这书院就读,那往后在官场上,岂不都是师兄师弟和同窗了。
起先还不知道上京书院重要性的举子们,呼吸都不自觉的重了起来。再看上京书院书法一般,但却盖着兀鲁图斯蒙文印玺的牌匾,顿觉其高大巍峨多了。
郑明俨和窦默两人将目光从牌匾上收了回来,互相对视着。虽没说话,但也都有了希望能在上京书院学习一阵的心思。
而这个时候,兀鲁图斯似乎是猜到了这些举子们的想法似的,出声道:“本王承诺。此次京考与榜单失之交臂者,也可在书院学习,以待来年备考。”
“这是真的吗?”有举子太过高兴,特别是得知明年还可以再考的时候,想都没想,就直接问道。
但王浍却马上脸色大变的呵斥道:“混账,怎可藐视国主威严?”
那举子也立时意识到不妙,就战战兢兢的下跪赔罪。
兀鲁图斯却立即制止道:“不用怕!本王在这书院,也算是学生,与大家都是一样的,不用如此拘礼。”随即又冲王浍道:“他们以后可都是我们明国的栋梁之才,你可别吓着他们了。”
“国主教训得是。只是明尊卑,守礼仪,也是官场的规矩之一。这些举子们,还是要多多学习的。”王浍身子微躬的解释着。
“恩!但也不用太过注重繁文缛节。我们明国不同于宋国,没有那么多的旧规矩。一切都要适度而止。”
“是!微臣定会谨记!”
两人谈话时,郑明俨发觉兀鲁图斯的态度异常亲和。虽然外表看上比自己的年岁还小,但身段不算矮。与教习还有院长的交谈,都少有高高在上的国主姿态。
面对失礼的举子,也并未惩处。还担心吓到了对方,好言宽慰。
不过国主毕竟是国主,亲和的姿态中,还是会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上位者惯有的威仪与自信。就好像没有任何事情,是能难住这个明国国主的。
随后兀鲁图斯又挑选了几个举子攀谈,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他们在书院的生活情况后,得知他们一天只有一顿饭食时,立即责令书院改正。并且还下令从自己的内帑中拿出部分钱财,以补贴举子们的饮食。尤其是京考期间,必须保证一日三顿,而且还要有肉糜。如果做不到,还让他们这些举子向札鲁忽赤衙门举报。
这样体恤民情的姿态,马上就获得所有举子们的好感。等其离开时,虽然勒令不准恭送,但举子们还是趴在墙头,目送着兀鲁图斯的车驾离开书院。
郑明俨也在目送的举子之列,见马车已经走远了,不由悠悠出声道:“汉卿,你说这就是传闻中的明君吗?”
“礼贤下士,不重虚礼,又体恤民情,重教重德。虽明国所为,在那些汉人大儒眼中多少有些离经叛道。但这本就是他们口中的蛮夷之邦,如此作为倒也算符合他们心中所想了。其实我也不知道真正的明君是什么样子,但今天见到的明国国主,应当就是我心中的明君吧!”窦默所言,刚好符合了郑明俨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