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姐,明天夏洛开机,在大连,你替我走一趟。”
陆良给唐彩蝶分配工作,又看向一脸呆萌的陈锦纯:“小陈,你就去帮我招个人。”
陈锦纯瞪大眼睛,一度以为听错了,她自己都是应届生,实习期都没过。
“有问题吗?”陆良询问。
“没…没没问题,陆总您要招什么人。”陈锦纯硬着头皮问。
“英语私教,起码有八级以上证书,工作日每天一节课,价格按照市场最高给。”
上次就吃了不懂英语的亏,陆良下定决心要把英语练好,起码要做到阅读不费力。
“好的,陆总。”陈锦纯如释重负,还好只是找个英语私教。
毕竟她也是过了四级的人,有学信网的助力,面试个八级证书拥有者应该不成问题。
但脑子里想是一回事,真正要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眼见陆良进入办公室,陈锦纯可怜巴巴,拉着唐彩蝶:“姐,您要帮帮我。”
她只当过面试者,没当过面试官,是该高冷一点,还是该接地气一点?
要是把头发挽起来,再穿个黑丝OL服,会不会显得稍微成熟一点?
“别有那么大压力,我猜陆总应该是想学英语。”
唐彩蝶忍俊不禁:“英语的教学方式很重要,但也讲师生的契合度,只要多招几个让陆总去挑,总会遇到让他满意的。”
陈锦纯又问:“要是陆总不满意,该怎么对那些私教老师?让他们走?”
唐彩蝶点头:“一般都会有半节课的试用期,不满意就换到满意为止。”
陈锦纯面露纠结:“不给点车马费吗?那样会不会不太好。”
试用半节课,不满意就换,让她有种白嫖别人劳动成果的愧疚感。
“你面试没过的时候,别人有给过你车马费吗,这社会就是这样。”
唐彩蝶浅浅一笑,像长辈一样轻拍陈锦纯的小脑瓜:“这对你或许也是个机会。”
“机会?”陈锦纯眨眨眼,一脸茫然。
唐彩蝶看向陆良的办公室:“陆总身边应该还缺个助理,只是他自己都没发现。”
“前台是个人都可以,但助理不同,会是陆总的心腹,薪酬福利也会高很多。”
她看的很透彻,但并没有提醒陆良。
因为这种事要陆良自己发觉,如果由她提出,难免会让人觉得别有用心。
“姐,那你为什么……”
陈锦纯疑惑,她只是有点呆但不蠢,这种好事,唐彩蝶为什么自己不去。
唐彩蝶自嘲一笑,很是淡然:“我们不一样,我年纪大,养不熟。”
她今年37岁,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且薪酬还行的工作,已经很难得了。
但陈锦纯不同,22岁大学毕业,风华正茂的年纪,虽然是二本,但也够用了。
唐彩蝶工作了十几年,深知学历只是敲门砖,如果不是技术岗,作用就更小。
何况陈锦纯还是应届生,工作上就是一张白纸,老板们会更喜欢自己培养的人。
“唐姐,谢谢你。”
陈锦纯感激,无以言表。
从两人认识起,唐彩蝶就对她特别好,一直在教导她职场规则。
“待会你先在网上了解情况,英语私教应该不难找,然后叫人过来面试,如果你觉得合适,再让他们去找陆总。”
唐彩蝶笑笑,回到工位整理资料,准备回家收拾行李,替陆良跑一趟大连。
以前在红杉,她的功利心非常重,无论做什么事,都抱有强烈的目的性。
而且从来不会做亏本买卖,让她无偿教授新人,更是想都别想。
结果就是丈夫花着她的钱,还出轨,生活工作最后都是一团乱麻。
在彩南开民宿,休养生息几年,唐彩蝶早就没有当初的功利心。
现在愿意帮陈锦纯,就是觉得她顺眼,也仅此而已。
……
一点钟股市开盘,
陆良重复上午的步骤。
虽然交易的步骤都一样,但每次都有细微变化,让他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因为市场是流动的,无论庄家如何精细的控盘,总会有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就像《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里的一句话,对市场,始终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因为市场是由千千万万的投资者推动而形成,哪怕耶稣在世,也无法揣测千万人的心思。
这是一部人物自传小说,主人翁叫利弗莫尔,曾经单挑华尔街的投机之王。
到了下午三点股市收盘,陆良的资金仓位来到411万,持股数量4272手。
相较上午,买入资金少了很多。
午后交易量骤减,活跃度比不了上午盘,他不太好下手,观望的时间变得更长。
陆良闭目养神,感觉嘴巴有点干,想喊人,又想起这里是公司,不是家里。
他拿着水杯走出办公室,刚好看到陈锦纯在会议室与人交谈。
对方是个女孩,二十三四岁的年纪,戴着厚重的黑框眼镜,神态有点拘谨。
看样子像是过来面试的。
不过陈锦纯也好不到哪去,眼神飘忽,手脚不自然,一句话总是重复的问,给人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
陆良突然笑了出声,一时间,他都分不清谁是面试者,谁又是面试官。
听到门口的动静,陈锦纯扭头望去,面露激动,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她急忙拿出简历:“陆总,这位是苏婉玉苏小姐,过来面试英语私教。”
“陆总,您好。”
苏婉玉一惊,赶忙站起来。
“上外毕业,英语八级,日语N2,法语C1……”
陆良微微点头,发现对方是语言天才,精通四国外语,最次德语都是B1级。
他走到茶水间,给自己倒了杯冰水,然后走向办公室,招手说:“先试试看。”
陆良又打开办公室的百叶窗,让外面也可以看清里面的一举一动。
他是真想学英语,学好英语。
见到这一举动,苏婉玉松了口气,跟陈锦纯打了声招呼,紧随其后。
“陆总,请问您原先有没有基础,我也好帮您制定一套学习计划。”
涉及到专业领域,苏婉玉神态自信,仿佛像是变了个人。
“十年前报考过英语四级,但没过,有点基础,也不多。”
“那我给您放一段英语对话,您试试看能听懂多少?”
苏婉玉松了口气,有基础就好,她最怕年纪大,又没基础。
一段90秒的对话,大概是吃了没,去哪吃,一起去,非常接地气。
陆良连蒙带猜,基本能理解七八成。
苏婉玉惊讶:“陆总,您这段能听懂,那日常对话应该是够了。”
陆良笑笑,把电脑屏幕朝向苏婉玉:“但想看一些专业性文章,还是很难理解。”
苏婉玉顿感压力山大,想要流畅阅读华尔街日报,所需的不仅是会,还要精通。
如果以国内对文盲的定义,那么全美应该有90%以上的人是文盲。
中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精炼的文字,常用字只有七千个左右,只要看懂这些字,几乎能理解任何意思。
哪怕是近几年的新词语,如潜水、摸鱼、放水,这些拥有多含义的词语,不需要新增单词,人们就能理解词语的新意思。
但英语不同,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新词增长速度约为每年1万个。
一些新事物,有时候需要很多单词组在一起才能明白其中含义。
就算是上外的教授,很多时候也会遇到不懂的词,而去查最新的牛津词典。
“陆总,想要流畅阅读全英日报,需要大量单词储备。”
苏婉玉善意提醒,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而她一节课收费400元,不算便宜。
“没事,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陆良不觉得是钱的问题,他以为苏婉玉是担心他坚持不下去。
“那好吧,陆总,我念一句,您跟着我念一句,我再跟您解释其中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