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万历二年,春。
湖广按察司佥事冯子京谪守巴陵,以巡抚梁梦龙劾故。
大理寺卿陈一松以三年考满,升刑部右侍郎;大理寺左少卿陈栋,以二年考满,因功减一年堪磨,升大理寺卿。
通政使何永庆以亲老身病致仕,赠礼部尚书;左通政倪光荐以九年考满,升通政使。
佥都御史海瑞,以一年考满,因功减二年堪磨,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
巡视东城御史学礼奏,御马监太监张忠,殴死亲母,乞敕严究;巡视光禄户科给事中颜容舒劾,尚膳监内官王朝用,因索例肉殴死厨役,乞敕重究,均如律章下法司。
锦衣卫掌卫事右都督朱希孝引英国公张懋例,乞追赠其兄朱希忠王爵。
吏部言,张懋追封非可为例,希忠虽历事三朝,不过效臣子职分之常,未尝勒奇伟于边疆,投难钜于戎马,生前被宠已足酬劳,殁后论功輙难优异。追封王爵,实非所应。
上批复曰,无边圉功,不当封王,以希忠功高难封,赠成国公府伯爵一例,迁南直隶,另立新府,驻龙江造船厂。
以掌锦衣卫事朱希孝违例滥奏,勒其闲住。
令下,无不称颂皇帝赏罚分明。
……
这些都是邸报上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些什么,上御皇极殿百官致词庆贺行八拜礼,升蓟镇协守西路副总兵张臣署都督佥事,照旧协守,革罗文谷提调李从善任下,令左都督戚继光回京述职之类的内容。
刘三炮看过一遍后,大致留了个印象,便将其慎之又慎地折了起来,放进了手边的箱子里。
他看了一眼透亮的天色,才刚过午后,正是合适蹉跎时光。
刘三炮迫不及待从身旁的箱子里拿出一叠新报,放在桌案上。
这些都是前几期的报纸,其他内容都看过了,只特意留着《元明英雄传》未看,准备攒起来一起看个畅快。
刘三炮上次看完第二卷。
正说到那天下板荡,民不聊生,连富贵人家时常进贡的皇觉寺也揭不开锅了,于是,倒霉的朱重八便被皇觉寺主持打发出去云游天下,自生自灭。
朱重八离开皇觉寺,自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一路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而云游期间的每一节,都可谓是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绝。
惊,智斗山匪巧脱逃。
险,妖佛惑众斗邪教。
怒,结伴好汉杀恶吏。
运,白莲出世结善缘。
一直到朱重八结束“成长期”,返回皇觉寺,故事才告一段落,第一卷那个普通的朱重八,逐渐有勇有谋了起来。
而刘三炮饱受更新缓慢的折磨,之后便立誓,不更完一卷,再不翻开此文。
好在今日这一期出来后,总算是刊完了第三卷。
刘三炮将怀中最新的一期报纸掏出来,放在一叠新报的最下方。
核对完顺序后,他搓了搓手,满意地点了点头,津津有味看了起来。
却说那朱重八返回皇觉寺后,天下风云激荡,红巾军揭竿而起,胆大称王;白莲教攻城夺寨,开府建牙……
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
正午逐渐到了黄昏,方才透亮的天色,似乎眨眼间,便昏暗了下来。
吱嘎……
随着老旧的门扉一声呻吟,刘三炮的房门被缓缓打开。
刘三炮被惊了一下才回过神,抬起头就看到自家祖父站在门口。
他连忙站起身:“阿公。”
刘大能裤腿卷起,小腿以下全是泥污,手里提了个水桶,脸上挤出个笑容:“今天吃鱼,年年有鱼。”
刘三炮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劝了一句:“阿公,学府发了不少年货,足够咱们过年用了,你不要再去拾人家的鱼了。”
刘大能皱起眉头:“那是你的老婆本,不晓得拮据,是想打一辈子光棍,让刘家绝后?”
说罢,他冷哼一声,转身就走了。
显然是被扫了兴致有些不快。
刘三炮已经习惯了这种鸡同鸭讲的对话,默不吭声地开始收拾桌上的东西,而后走出房间,与祖父一同准备晚食。
他祖籍是广东农户,一直家境贫寒。
至于家境贫寒怎么能搬来京城……
刘三炮父亲早先是名童生,娶妻生子后仍在官学进修。
然后就猝死了。
生老病死,本是人间常态。
但刘父死后,刘三炮的母亲悲痛欲绝,寻死再三,十里八乡纷纷劝阻,最后惊动了县衙前来慰问。
可惜,求死十余次都拦住了,刘父下葬,刘母独自守灵时没拦住——“吞块,触棺穴”,也就是一头撞死殉情了。
那时候刘三炮才三岁,亲身经历了这一切。
幼时想及此事,心中只有哀恸。
及长,又有些怨愤母亲舍他而去。
直到……看着家中那一道烈女牌坊。
直到,他知晓烈女牌坊可以免税赋,可以免徭役,可以免试入县署。
直到,他想起母亲那怪异的寻死十余次。
刘三炮这才明白,一切难以理解的事情背后,都有其缘由。
也是从那以后,刘三炮对所谓的贞洁烈女、理学纲常,乃至四书五经,不可遏制地升起了抵触之心。
抵触一起,随之而来的,自然是经典学问一落千丈。
祖父刘大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不知道在哪里听说顺天府的府试、乡试,远比外地简单。
于是便将免税的份额,卖给了当地士绅,换了好大一笔银两后,领着刘三炮来到了顺天府。
可惜,刘三炮即便户籍改成了人上人,也改不了抵触的心态。
学业一直没有起色。
好在最后机缘巧合,通过在数算这些旁门左道的天赋,考进了东华门外的新学府。
这种退而求其次的结果,让祖父刘大能失望了好久。
刘三炮看着祖父的忙碌的身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走上前去帮衬祖父。
今夜按照广东的习俗,要做一道鱼头汤,鱼身则蒸着吃。
祖孙两人一起忙活,这个正月也不算冷清。
刘三炮脑子灵活,做这些事的时候向来一心二用。
他又想起了上次自己在新报上发布的那篇文章。
那是他离皇帝最近的一次——皇帝嫌他行文逻辑有些散乱,还亲自指点如何排版用词。
可惜的是,并没有像话本里一样,什么得了贵人青睐,施舍机缘无数,而后一步登天的种种故事。
只按版面费结算了稿费,其余的好处就没有了。
或许是因为他对“力”的思考不够准确吧。
他当时说,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本身是静止的,皇帝就有些不认同。
并且反问他,若是如此,那么在一瞬间的力被撤去之后,物体就应该瞬间停下来,而不是继续动作。
这让刘三炮意识到了自己或许有什么地方想错了。
虽然皇帝最后还是认可了他想法带来的启发,将稿件收录。
但事后,刘三炮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究竟是哪里不对呢?
刘三炮漫不经心往鱼头汤里洒了几颗粗盐。
物体本身是静止的……只有施加力之后,才会动作……那么,物体失去力的作用之后,物体确实应该立刻恢复静止才对。
为什么要过一段时间才停止呢?
难道是力并没有立刻撤销,自己所想到的事例暗藏玄机?
亦或者……他的前提本身就错了,不受力的物体,未必是静止的?
刘三炮胡思乱想。
一时间没有头绪。
直到吃完饭,他都还在想这个问题。
这才两人收拾碗筷的时候。
笃。
笃笃笃。
一阵简短有力的敲门声响起。
祖孙二人立刻反应过来,慌忙前去开门——贫巷陋室,邻里大多是出声喊人或是拍门,少有这样礼貌地敲门,这两月来,也只有刘三炮的同学师长,才有这等富贵作态。
刘三炮慌忙将手在衣服上抹了一把。
刘大能背过身整理好须发,挤出一个笑容。
刘三炮站在刘大能身后,看着门扉被拉开,果然看到师长站在门口。
“李老师。”
“李少爷!”
李诚铭站在门头,朝刘大能含笑点了点头:“长者,我借贵公子一用。”
说着,他朝刘三炮招了招手。
刘大能识趣躲闪开。
刘三炮抿了抿嘴,顿了一下,才低头走向李诚铭。
这位李老师每次来,从未过问他祖父的名讳,但凡有事,也从不征询他祖父的意见,理所应当地挥之即来。
虽然行事说话礼数十足,但骨子里那份傲慢,几乎扑面而来。
这位老师是皇亲国戚出身,这般倨傲也属正常,但刘三炮与之相处仍然有些不自在。
偏偏又是自己老师。
实在别扭至极。
李诚铭转身走在前头引路,嘘寒问暖:“这个正旦过得可还舒心?还缺不缺银钱?学院可以酌情为你预支一季的份额。”
刘三炮连忙回道:“不缺的,老师。”
李诚铭点了点头,又拉起些别的家常。
他今年十九了,这两年久经堪磨,比起十七岁去浙江收购破落海商的时候,成熟了不少。
等到从狭窄的巷子里出来,走上大道的时候,李诚铭不虞隔墙有耳,才开口说起正事:“今日唤你,也没别的事,就是带你去个地方。”
刘三炮怔了一下。
好奇道:“是要做什么实验吗?”
学院实验向来不少。
什么高空抛物、拆解水车等等。
李诚铭摇了摇头,笑道:“不是,是去四夷馆。”
刘三炮一脸茫然。
县学府学可不会介绍中枢的各大官署。
李诚铭见状,贴心解释道:“四夷馆是接待藩属国的,设有蒙古、女直、西番、西天、暹罗等九馆。”
“主要是给语言不通的使臣做翻译,也译外国诸书籍。”
李诚铭照顾刘三炮的出身,介绍点到为止,没有说得太复杂。
刘三炮闻言,更加疑惑:“那老师带我去是……”
李诚铭知无不言,很是开明:“上次你对力的思考,陛下说,你的探知欲跟好奇心很难得。”
“正好四夷馆内有一些外国的书籍,也有类似的思考,陛下让我将译书借与你参考,希望你再接再厉。”
刘三炮喜上眉梢,感激涕零。
李诚铭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少年,忍不住有些感慨。
别看自家表弟嘴上说是恰好有些译本,实则是暗地里搜罗一年了,先后送了好几批去四夷馆,显然是放心上了的。
就这样还时常私下嫌弃进度慢,译本质量低云云。
那鸿胪寺卿屠羲英之前被喷得致仕回家,其中有没有关联,李诚铭只觉得不好说。
反正他对皇帝交代的事,一向不敢怠慢。
时值正月,入夜后京城人却是越来越多。
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二人走得很慢。
李诚铭前后的侍卫也不得不离得近些,免得有所疏漏。
四夷馆在大明门外。
靠近皇宫的御道,想不热闹都难。
虽说皇帝为了省银子,免了鳌山灯会,但好歹是有些良心,将兵仗局、军器局中年份久远的火药拿了出来做了烟花,勉强放了个亮堂。
用皇帝的原话说,就叫鞭炮齐鸣,人山人海。
一路上招摇过市的风流少爷、成群结队的富家小姐、吟诗作赋的举人士子、蹦蹦跳跳的垂髫童子,并着游船花卉、灯谜竞猜、韶姬揽客、耍把式的、打架斗殴的、嬉戏打闹的,想不热闹都难。
刘三炮一路经过这些繁华之地——他上学去往东华门的路上,并不会途经这个方向。
眼花缭乱且不说,就是这氛围让人鼻头酸涩。
他盯着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看了很久。
父亲举着孩提跨骑在肩上,母亲在旁笑靥如花,一道烟花炸响,光彻区明,映出刘三炮艳羡的神色。
突然,刘三炮只觉得肩膀被拍了拍。
“走罢。”李诚铭收回手,转过身。
刘三炮这才回过神,慌忙跟上李诚铭。
不多时。
两人来到鸿胪寺外。
衙署悬匾鸿胪二字,大门左右灯笼悬挂,亮堂气派。
如今是年节休沐的时间,却也有人当值。
李诚铭刷着皇帝表兄的脸,带着刘三炮长驱直入。
公署重地,刘三炮不知道规矩,只好低着头,不敢多看。
等跟着李诚铭走进一间公廨值房后,他才敢抬起头,好奇打量。
值房内站着一名吏员,见李诚铭来了,恭恭敬敬站在一旁。
李诚铭挥了挥手,书吏就守到门外去了。
值房正中央有一张小小的桌案,上面摆满了书籍,桌案旁敷衍地摆了一张椅子。
除此之外,整个房间内全是书架。
刘三炮借着微弱的烛光,只能看到目之所及的每本书,其上都是歪七扭八的文字,显然并非汉字。
“书架上陈列的,都是还未译过的书籍。”
李诚铭说着,又走到桌案前拍了拍桌上的书:“桌上这二十余本,才是译本。”
“学院跟四夷馆说过了,等开学后,你可来此阅读这些书,不能损坏,不可带走。”
刘三炮连忙跟了过去,将视线投向桌案上的书籍。
他惊讶道:“关于力的书籍,竟有这般多?”
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能延伸出这么多著作吗?
李诚铭摇了摇头,用一种难以捉摸的口气说道:“甚至不止这些,这些是西洋千年以前的书籍了,往后还会逐渐翻译近年的。”
“当然,外夷的东西,你最好只做参考启发,不要尽信。”
刘三炮愣了一下。
千年以前……那也太久远了,那时候西洋怕都还未开化吧。
但他这位老师又不是小题大做的人。
刘三炮带着好奇,从桌案上拿起一本书……《论浮体》,书名很怪。
他又看了看作者,恩,名字也很怪,阿基米德,一听就不是有福气的人。
刘三炮搓了搓手上的冷汗,翻开第一页,开始阅览了起来。
李诚铭拍了拍刘三炮的肩膀,嘱咐道:“你慢慢看,看完跟门外的书吏说一声就是,我就不陪你了。”
见刘三炮根本不回应,他笑了笑,转身出了房间。
李诚铭跟门外的书吏又嘱咐一句后。
他并未径直离开鸿胪寺,反而又绕向鸿胪寺的正堂方向。
鸿胪寺大堂内灯火通明,门外守着两名锦衣卫。
见到李诚铭来了,并未做阻拦,任由李诚铭进了大堂。
大堂中还有一道身影坐在椅子上,挑灯夜读。
身旁侍立着一人,虎背熊腰,不怒自威。
“陛下,臣将人带过去了。”李诚铭轻声行礼。
坐在鸿胪寺大堂的,赫然便是皇帝本人。
此时,朱翊钧正在翻阅着《计算之书》。
他头也不抬,恩了一声:“告诉徐阶,以后就按这个成例了,天赋足够的人选,再送来看外藩译本。”
李诚铭心中有些不解,但也并未多问:“臣遵旨。”
朱翊钧抬头看了李诚铭一眼,摆了摆手:“既然是偷偷出来的,不要这么一板一眼了,起来吧,都是一家人,想问什么直接问。”
李诚铭闻言,缓缓站起身。
斟酌片刻后,才小心谨慎问道:“陛下,给刘三炮的译本臣也看了几本,届是有他山之石,为何不直接再印刷一份给学院的学生借阅?”
只见皇帝突然将书本合上,没头没尾来了一句:“果真只是他山之石吗?”
李诚铭沉默片刻。
最后还是答道:“或有金玉良言,臣看不懂。”
朱翊钧失笑,看不懂就是最大的看懂。
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接着方才李诚铭的问题,答道:“你是七窍通了一窍,才能视若平常书籍。”
“若是七窍不通的人看了,不是弃之如敝履,就是直接殇了。”
“够到门槛再看这些东西,才能化为己用,推陈出新。”
最重要的还是心窍。
奔着求知去看这些东西,那才叫他山之石。
启蒙启蒙,哪里能尽靠填鸭硬塞,底子里的本色不改换,看多了反而有害无益。
为什么只有刘三炮可以看?
因为他真正开始思考物质世界的事情了!
虽然很简陋的思考,虽然是拙劣的总结,错漏更是比比皆是,但这才是开了心窍的标志!
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朱翊钧要的就是这种开了心窍的学生,而不是通读译本的学术裁缝。
大明朝亟需搞科学东西来救命吗?
还没这么急切。
与急功近利相反的是,自然哲学是给后世打底子的——他又不痴心妄想有生之年看到统一四大基本力。
既然不急于一时,那就得稳扎稳打。
一面开办书院遴选学生,给他们相应的社会地位,扶持起对应利益团体。
一面则让领头羊带着骨干推陈出新,慢慢演化,建立基于自身文化内涵的体系。
哪怕吃刘三炮嚼过的内容,都不能直接给学生看译本。
只有依靠自己思考衍生出的本土文化,才越是稳固。
要是全盘西化,那还有什么意义?
李诚铭听得不尽明白,也不懂什么叫殇了,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难怪陛下挑选的译本都这般古远,原来是不想影响了学生的本我。”
朱翊钧呵呵一笑:“本我,这个词用的对,确实是为了保持本我,不过不止是学生的。”
“还有,也不是我故意挑这么古远,而是西洋这千年来,力学思考同样不进反退。”
“比咱们好不到哪里去。”
这时候伽利略跟牛顿都还小着呢。
自然哲学也未成体系。
得等到依托哲学思辨,将判断是非的权威,从教会引用圣经,下放到科学论证,也就是去中心化后,才有这些人开宗立派的份。
这一点,跟如今的大明朝,多有相似之处。
朱翊钧将手中的《计算之书》塞到李诚铭怀里:“上次的《几何原本》看完的话,可以看看这个。”
几何看完,该学学斐波那契的代数了。
朱翊钧看了表兄一眼,哎,可惜天资有限,只能学学前人的,不能推陈出新,不然一加一之后就该开始搞代几综合了。
被偷偷调侃的李诚铭浑然不知,默默收下了皇帝所赠的译本。
而后恭谨行礼:“陛下,臣送陛下回宫。”
皇帝偷偷出来的,不早点回去,届时被李太后发现了,倒霉的肯定不是皇帝。
朱翊钧怫然不悦:“这才刚出来,急什么,朕后日就要搬寝宫了,到时候可没这机会了。”
李诚铭面色一苦,讷讷无语。
朱翊钧见状,又安抚道:“别怕,顾总督、锦衣卫都跟着,朕又不会玩什么白龙鱼服。”
李诚铭抬头看了皇帝身旁的京营总督顾寰一眼,勉强扯了扯嘴角。
他神色不安,小心翼翼问道:“陛下还要去何处?”
朱翊钧早有定计,嘿然一笑:“顾宪成的会馆今夜不是有文会么?去给朕找个视野好听得清的包间,朕去旁听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