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广播电台的播音室有三间,除了轮流使用外,还分大中小。但就算是最大的那一间,也不过是可以多进几个拿乐器的人而已。
播音室跟控制室有一块大玻璃与一扇小门隔开,这是因为播音室要隔绝外界杂音。
而且为了降低内部声音异常回响,墙壁的隔音有做特别处置。最主要就是墙砖的形状相当特殊,凹凹凸凸的。
上等的吸音材料是泡棉类的,不过这属于石油化工产物,苏家乃至于大金内部都没有。从国外订制很麻烦,所以林文理奢侈地使用丝绸与棉花配合夹层木板来替代。
反正原理就是那么一回事,降低音波反弹的效率,啥能用就用啥。
光看这些设备,比起后世所使用的专业录音室或播音室,架势差不到哪里去。而事实也是如此,这年头的播音室跟录音室设备,还没细致到要分家的程度。
别看都是些电线包铁皮的玩意儿,背地里拼的就是电流控制的细致程度。虽说多一毫安或少一毫安的变化在普通人耳中没有什么差别,在某些专业的人耳中,声音效果有差就是有差。
而这三套播音设备,都是林文理让人打造外壳,内里亲自手搓出来的。以他的能力,要让这套混音设备媲美后世顶级专业的水平,不是什么难事,但真没那个必要。
因为声音这玩意儿是配套的。从收音到播音,有哪个环节上不了档次,整体水平就被拉下来了。就跟木桶装水的短板理论一样。
哪怕林文理有办法给自己整一套顶级奢华的剧院级音响,但想要听到与之匹配的乐音,从录音环节就要抓起,那要花多少时间呀。所以弄一套过得去,声音不失真的就行。
而且就算自己有剧院级的喇叭,还能给其他人整一样标准的东西不成?假如大家都没有这玩意儿,就为了自己一个人的享受而套高标准,这得额外付出多少成本呀。
在这个先求有的时代,有些东西真不用太上心。人家后世的奢侈品牌,讲究奢华与限量,那东西是一个个都卖出天价来,才有办法打平成本。某只穿越众可不想自己给自己当冤大头呀。
再说调音师的培养,那可不是几套理论喂下去就能成的,得要靠实战培养出来。以苏家,乃至于整个大金现在的情况,调音师的人才可以说是没有,都是只知道音量大、音量小的货色。
就好像没人会打屠龙刀给猪肉铺的老板用,所以林文理也不想在这些设备上花太多功夫。同时间的工作重点,可是核电厂的设备呢。那可是真’要命’的玩意儿呀,假如犯错的话。
饶是如此,林文理也有把握,他搞出来的这套调音控制设备只要不被蓄意破坏,用他个二三十年也不会落伍。
只是这些东西之前没有电的时候,都是花架子。林文理对那复杂的控制台,连讲解的欲望都没有。就说明了旁边一些控制开关,不外乎控制麦克风、控制播音、切换开关之类的。
如今有了电,这些东西就能真正派上用场了。不过前头喇叭会有音乐出来,是因为负责测试设备的电工把能开的开关全部打开而已,不是他们真懂如何操作。
如今电台的工作人员上前,真正摆弄起播音的设备来。其实主要是三个播音室的连动开关要测试。
比如说一号播音室上线的时候,二、三号播音室可以转作录音的任务。但声音可不能跟其他播音室的声音串一起,那可就是放送事故了。
再不然闹出一些以为播音室隔音好,所以在里头讨论些不可告人的勾当,结果内容就这么被广播放送出去。这可不光是社死而已,很有可能直接成为犯罪证据,得抓去坐牢的。
所以在这方面,林文理特别小心。又因为还没正式广播放送,就只能暂时用电台内部的喇叭来做测试。
三间播音室都有音响设备,国内的唱片只有魔都战前录制与外国的。而那些国外的唱片是在这几年间,委托游白笙这个常往外国跑的人收集。
这些唱片本来是林文理的私人收藏。作为一个有仓鼠性格的穿越众,太要命的东西不敢留,但随便一个普通货色放他个几百年都能变古董,林文理不可能不收上一些。
如今电台成立,倒是全贡献出来了。
又因为是收藏,这年头可不兴一张使用、一张保存、一张传教的说法,所以都是孤件。要是没了坏了,只能再去魔都或国外找。
而这些唱片,则是按照抒情、叙事之类的分类,平均分到了三间播音室。
大伙这会儿就是用这些唱片测试机器,然后用内部的电话分机沟通,轮流切换测试。在控制台上当然有指示的灯号,大伙儿就是在这指示灯跟实际状况有没有符合。
别看这一套东西大家用起来蛮顺手的,而且也没有什么超前时代的新玩意儿。但林文理可以打包票地说,这种整合起来的系统性设备,就是西方世界也没有的。
不过要说没有新玩意儿,倒也不尽然。譬如内部电话分机所使用的专用交换器,就不是这个时代的西方世界有的东西。
在电话接通大部分还需要靠人工总机,自动交换机还没被广泛使用的时代,倒不是就没有单位内部的电话分机设备。只要搞一套人工交换的总机在内部,想牵多少支电话都是内部的事情。
虽说人工总机可以创造就业岗位,但这用不了多久就会淘汰的职业,林文理实在是没兴趣搞。就是打造那些设备也麻烦,反正又没打算量产,不如靠手搓的,一步到位。
所幸林文理做出来的这玩意儿体积不大,也就被藏在不起眼的地方。大伙儿都用得挺自然的,以为西方世界都有这么一个洋玩意儿,也就见怪不怪。
测试的进度很快,毕竟只是确认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而不是要做疲劳性的耐久测试。加上项目不算多,所以没一会儿,一群待在控制台前的操作人员已经在试起混音器的效果。
林文理让操作人员分散到三个播音室,同时让人请那些主持人们过来,一样分成三拨人。既然机器没问题,就可以让这些老大爷们上实机操作一下了。
别看电台的工作人员以前没一个碰过调音设备这类机器,人家好歹是技术学校出身的,都是机器玩得溜儿的高级人才,所以没啥大问题。
但是负责主持广播节目的人,不说三教九流的,也大差不差了。这些人大半可能一辈子都没看过什么机器,更别说摸过了。
如今让他们上手,第一个要跨过的难关,就是得培养出胆量。告诉他们,使劲造!这些东西都是包铁的,自己的老胳膊砸坏了,东西也不一定会坏。顶多就是哪边凹了,刮漆了而已。
没办法,这些人都怕弄坏了要赔。人伤了会自己好,机器坏了就是坏了,可不会自己好呀。跟谁过不去,都不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这些担任节目主持人的至少得要会麦克风的开和关吧。难不成就为了这样的功能,额外请个小弟伺候着?
所以说服这些人放心上手干,是一件很累人的功夫。更累人的是,之前让他们实机操作已经废过一次功夫了,这回通电了,那些个会担心的人又裹足不前了,得要重新说服一次。
好不容易,所有人都摸了摸机器。
虽然电台内的喇叭是统一控制的,同时间只会传出一间播音室的声音。但是在播音室内,想要听清楚里头的人在说些什么,可是有专属的喇叭,不会听错的。
所以这些人的操作有没有问题,声音透过喇叭传来是什么模样,负责的电台人员也就心里有个底。
设备并没有因为通电的缘故,作出额外的修改。所以这些人在练习的时候是什么模样,现在也是同样的操作,并没有什么改变。
就是一些可以调整的部分,随着各人的习惯去做些微的调整。譬如配合坐高,调整麦克风的高度。配合左撇子或右撇子的习惯,调整开关摆放的位置。
这一弄,就到了晚餐的时间。分两拨人去餐厅用餐,留下来的人继续测试操作。一方面餐厅坐不下满员的人,一方面也不浪费时间,让机器空等。
林文理倒是弄了碗面,撒上了大把的葱花,再铺上两块红烧肉,晚餐这就成了。吃完一大碗还不过瘾,林文理又要了一碗。只是这回面和葱花都有,就是没肉了。
没办法,在激素肉横行之前,肉食可比那些米面菜的都还要贵。一般人家,平日里就沾点油腥,逢年过节的才有肉食上桌。苏家集团的厨房,平日里就提供肉食,这已经很不得了了。
今天一整天都在忙,没有什么摸鱼的窗口。所以奔波了一天的林文理,两大碗热呼呼的汤面下肚,顿时畅快不少。
而餐厅的喇叭则是传出播音室的测试人员,正不着调地随便说些话,测试设备同时,也熟练着机器开关的操作。
虽然没能酒足,但至少也混个饭饱。重新回到播音室,和在测试机器的人交接;另一头,吃完晚餐的人也陆陆续续过来。
林文理一眼就看到自己那位老战友。原老鬼师一等兵,吴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