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25章屯田事宜
曹睿环视群臣,随即说道:「如今挂车处先后投降的吴兵已有五万人了,如何处置这些俘虏?」
曹真说道:「陛下,这些吴军俘虏可是要带回寿春?」
曹睿笑着轻轻摇头:「朕是在问你们,大将军怎麽问起朕来了。」
曹真早已习惯了皇帝的心直口快,笑了一笑,并不以为意。
曹睿将目光挪向司马懿:「司空,卿有何想法?」
司马懿见皇帝向自己发问,想了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先对这些俘虏进行甄别。」
「如何甄别?」曹睿以及帐中群臣都一齐看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缓缓说道:「五万俘虏即是五万青壮,对国家自有大用。但臣以为并不是所有俘虏都可以再重新使用的。」
「对于俘虏中,在作战中伤了我军士卒丶手上沾了血的吴兵,应该杀之以作惩戒。而未伤害我军的吴兵,才可以带回去再行分配。」
这……
司马懿的话语确实出乎曹睿的意料。这不是议论怎麽处理俘虏吗?曹睿本想问如何将俘虏安置和再利用,司马懿这就要开始杀人了?
群臣也都盯着司马懿,一时说不出话来。魏军也有黑历史,也确实屠过不少百姓,但那时是乱世而已,自然能不要脸强找理由洗上一洗的。
如今曹家都当了皇帝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些俘虏名义上也是大魏皇帝的子民才对。
投降了还杀?显然不太合适。
曹睿不禁对司马懿的脑回路好奇起来:「司空是想以被处死的吴兵来震慑东吴,也存了震慑其馀降兵的意思?」
司马懿点了点头:「对于东吴叛逆之辈,以德不如以威,应当惩戒才是。」
曹睿听完此语之后,想了片刻,大概搞清楚了司马懿的想法。
司马懿此时的想法,一方面确实是想震慑东吴,另一方面却还是研习了汉朝之时的老传统。对于洛阳朝廷来说,什麽鲜卑人丶匈奴人丶羌人,其实都是可以不当人看的。
而叛军对于洛阳朝廷来说,要麽杀要麽招抚,其实都有案例在先。吴地偏远,又是叛贼不服王化,杀了做惩戒也无妨。
曹睿忽然想到了在原本的历史中,司马懿攻辽东公孙渊之后,便屠尽了襄平城中的成年男子七千馀人,并筑城京观以夸功震慑。想必就是沿袭了这样的思维模式,还真是一以贯之。
曹睿摇了摇头说道:「司空所言虽然有理,但如今天下疲敝,各处都缺少人力。这些吴兵俘虏,朕一个都不想杀。」
「就不要再提杀俘之事了。」
司马懿颇为尴尬,拱了拱手便重新坐下了。
而刘晔看出了皇帝的意图,起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将俘虏先带回寿春,以防止俘虏在边境生变。到了寿春之后,可以将俘虏分成三类,并再做处置。」
曹睿看向刘晔:「刘卿仔细说说,如何分类?」
刘晔说道:「其一,吴兵的来源多样,包括孙权的中军丶各将领部曲和郡县兵。应该选出其中对孙权还存有忠心丶只颇于形势投降的一批,还应将刚刚司空所说丶手上沾了大魏军士的血的吴军也归于此类。」
曹睿没有说话,示意刘晔继续阐述他的观点。而司马懿则是抬头瞄了刘晔一眼,对刘晔借用自己的想法略有不快。
刘晔继续说道:「其二,应该选出吴军统治长久之地的军士。」
「而剩下的,来自偏远郡县和山越的吴军,则应该被划分到第三类中。」
曹睿问道:「刘卿划分三类之后,又将如何处置呢?」
刘晔直截了当的说道:「应当全部屯田!」
众人也纷纷陷入了思索之中。
屯田嘛,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了解屯田之事的。不过所谓屯田,倒也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的。
细说起来的话,那是建安元年的时候了。当时曹操刚刚击败颍川汝南两地的黄巾军,多了不少壮年劳力。在枣祗的建议之下,曹操开始实行屯田制。
简单来说,汉末的战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许多田地也都变成了无主之物。
枣祗的屯田制其实就是找一处无主之地丶寻一群无家之民,由国家提供种子和耕牛,产得的粮食由屯田民和国家分成。
而分成的比例,就和一个重要的生产资料『耕牛』有关。有牛的屯田民,产出粮食和国家五五分成。没有牛的屯田民,因为用了『国家之牛』,产出粮食和国家四六分,农户四丶国家六。
曹睿看向刘晔:「刘卿,军屯还是民屯?屯于何处?」
刘晔说道:「臣以为,有军屯也有民屯。」
刘晔素有急智,此时已将此事全部想通:「对于第一类尚有嫌疑的吴军,应当屯于河南,借中枢武力得以随时弹压。」
「而第二类,久处东吴腹心之地的军士,应该送到青州丶徐州丶豫州各地,借当地外军得以弹压。为国家生产粮食之时,又免得离边境太近得以作乱。」
曹睿点了点头:「刘卿说的上面这两类,是军屯还是民屯?」
刘晔说道:「臣认为这两类降兵不宜为军屯,当为民屯数载之后,方可缓缓放开使其为军。」
曹睿问道:「那刘卿说的第三类是军屯了?」
刘晔说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对于这些来于偏远郡县和山越的吴军降兵,则是真正可用的部分,或可让其在雍凉这种离中原遥远之地军屯。」
「一则可用为军,补充当地守军的空虚之处。二则雍凉地域广大丶可用田土也可更多。平日为农丶战时为军,自然可用补充雍凉守军的不够。」
随着刘晔将其想法一步一步悉数说出,帐中的众臣也都听明白了。
无论是军屯也好丶民屯也罢,都不是什麽稀奇之事。对于曹魏来说军屯民屯皆有,但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几乎都是军屯了,原因就是流民太少而已。
而刘晔的说法,只是在对吴军降兵的甄别和调度上,有了些许创新。
刘晔此番安排确实挺全面的。曹睿听后向众人问道:「诸卿可有补充?」
曹真和司马懿都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意见。不过,蒋济却站出来有话要说。
蒋济拱手说道:「陛下,以臣看来,能否从中留下一部分吴军降兵,用来专门造船和修整河道?」
「如今已是太和元年,但黄初年间屡次征讨吴国,多次因为船只和水运的问题导致大军军需运输不畅,甚至有一次还差点使船队没能北归。」
「若能选出些吴兵专门从事工匠之事,不仅可以减少边郡之民的徭役,还可有利于军事。」
曹睿听闻之后连连点头。
专人专用果然是对的,蒋济久在淮南丶自然对淮南用兵作战的难事分外了解。加之蒋济又是个懂水军丶懂水利的,一时间在这群魏军将领中间看起来要更顺眼一些。
曹睿看向刘晔:「刘侍中,把蒋护军的建言记下,待回寿春之后再从长计议。」
刘晔点头应允。
不过提到俘虏,曹睿又想起一桩公案:「诸卿,谁知道武帝年间,随于禁一同增援襄樊丶同于禁一同投降的军士都去哪了?」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不知道如何与皇帝分说。
曹真拱手说道:「陛下,此事都近十年了。当时于禁率众在襄樊投降之后,于禁其人先降了关羽,而后又降了孙权,最后又被孙权送归大魏。」
「孙权送于禁返回大魏之时,正是孙权在夷陵与刘备交战之时,为了向大魏求和。除了于禁之外,当时朝廷也遣使给孙权,让孙权送回来当时俘获的大魏军士。」
「不过,于禁当日援襄樊的时候,足足有三万士卒。而孙权请降之时,不过归还了约一万之数。当时先帝遣使责问过孙权,孙权托辞是这些军士从了蜀汉丶又或者是在战争中死了。」
「先帝没有办法,也只能不了了之。」
曹真看向皇帝:「陛下是想和孙权换俘?以今日吴军俘虏,来换当时在于禁军中流落南方的士卒?」
曹睿点了点头:「大将军以为可以吗?」
「朕为天子,若只是驱使子民从军务农,又如何能做成如汉文帝一般的圣君呢?既然这些士卒当日是听了朝廷之令,才流落东吴的。今日朕有了机会,将其接回大魏,也算是对建安末年的这一桩公案,有个了结的说法吧。」
帐中众臣纷纷起身,齐声行礼说道:「陛下仁德。」
曹睿看向众臣子:「朕的仁德与否,不是朕一个人的事情,是朕与这个朝廷丶与诸卿共同的事情。」
「既然知道了此事,那便想想如何去办吧。至于俘虏,先一并带到寿春。与孙权换俘之事,也等到此间战事全部了定之后,再行分说。」
曹睿问道:「大司马现在应该快到皖城了吧?从明日开始,朕就准备启程返回寿春,此间战事就交由大司马来督吧。」
曹真回应道:「臣知晓了,稍后便准备与大司马进行交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