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
接到文书后,秦浩策马疾驰赶回府邸,刚到门口,便瞧见出门的诸葛玄几人。
走到石阶边,翻身下马将长鞭交给上前的侍卫,让他领着马去马厩。
随后径直朝府邸走去,一边问道:“阿莫里姆的消息是否属实。”
信上虽然写了,但还是多了一句嘴。
诸葛玄遣散几人,跟着秦浩走入内堂,沉声道:“圣萨尔瓦多刚发来的消息,错不了。”
“好!”
得了肯定,秦浩喜出望外,提议道:“不如现在就去瞧瞧。”
他实在有些憋不住了,台岛什么都好,就是太安逸了些,要是以前的他还乐于此道,但现在....铁定待不住的。
来了这里,哪能不去见识一番大明!
此时天空西面的火烧云已然占据了大片,霞光红晕,东面的的玄月也悄悄挂住,露出小半个黑夜,一左一右,泾渭分明。
诸葛玄朝门外探了一眼,道:“现在天色已晚,还是明日再去吧。”
“是我性急了,那便明日再去。”秦浩笑道,内心倒是没了前几日的焦躁。
同诸葛玄进了内堂,兀然看到内堂上本该全是文书的案木桌上,放着四个箱子,三大一小。
“怎么有箱子放在桌上?”秦浩好奇的撇了一眼诸葛玄问道,能被诸葛玄放在公文上的东西可不多。
驱步走近,拿起桌上的一个小的,感觉有些分量,便打算一探究竟。
翻开木匣一瞧,里面竟是一锭锭白银,摆放的规规矩矩。
秦浩拿起箱里的白银放在手上仔细端详,来这么久了,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白亮、规格,先前瞧见的一些银子,不仅成色灰暗,且都是细碎零散的,完全没有眼前这批来的美观。
“这银子谁做的,怎得如此精致。”秦浩没有问这批银子的用途,先问了这个。
“大人还记得滦平吗?”
诸葛玄笑着提醒,一边将案面上其余三个箱子一一打开。
“滦平,他不是在山上种田吗!”
秦浩狐疑,这人还是他亲自任命的,问道:“他一个铁匠,竟然会有这般技能。”
“大人,我先前呈报了一份文书,就是说的这件事,山上那边现在除了种田,还开了一个小铁炉炼铁,打造农具用于开垦。”
“竟有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诸葛玄闻言,一脸鄙夷,我呈交的文书你基本不看,都留在案桌上吃灰呢,这么知道。随后从自己案桌上拿出一份呈文递给秦浩。
接过呈文,秦浩看到上面的日期是一个多月前的。
那是他还在圣萨尔瓦多和山藩开战,中途记得诸葛玄倒是送了不少书信,他大多没看,都留在了会议室的抽屉里。
“是我失职了,你做的好。”秦浩莞尔一笑,揭过此事。
随后便看向其他三个箱子,一个箱子和他手中的一样,放着白银,另外两个箱子,一个放着小锭的黄金,一个满满装着一盒铜钱。
将银子放回箱子,秦浩问道:“这是路费?”
“嗯。”
诸葛玄将四个箱子一一呈现在秦浩面前,开口道:“那两个白银的箱子各有100两,黄金箱子也有100两,至于那个装铜钱的,有50贯。”
“这些够用吗?”银子这么少,秦浩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白银、铜钱的话倒是少了些,但也基本足用了。”诸葛玄说道。
他也知道银子是少了些,可就算是这些,也是牙缝里一口口挤出来的。
领地内流通的都是之前缴获留下的,根本没多少储量,也没收获来源,奇缺很。倒是黄金矿有个可以开采,可又有什么用呢,黄金这种货币,价值太高,平头百姓连银子都用的少,何论是金子了,民间基本不流通。
现在大明主要流通的货币就是银子,除此之外,估计还要加上一个曾经官方认定的宝钞。
自洪武八年明太祖“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以来,这种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的“大明通行宝钞”就在不断地贬值。
按理来说,明朝时期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也有了纸钞生长的土壤,至于为什么大明宝钞在明朝这么不受士农工商的欢迎,原因除了宝钞制作糜烂,民间假造盛行之外,最大地功劳还要归结于朱元璋身上。
他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干掉了从宋朝开始的规范的印钞制度。
宋朝偏安一隅,倒是海运发达,商业思想盛行,对于银钞的理解很高,但老朱是个粗人根本不了解金融体系运转机制,只知道宝钞这东西好用,一有大战,就开刷,左右不过些纸罢了,和其价值相比,不要太好,且皇家威严放在这里,皇帝拿去和你买东西,你敢不给面子。
在洪武一朝沈万三的下场还是让金陵城里大大小小的商人胆颤心寒的。
打元廷,没钱,开刷;
打草原诸部,钱不够,继续开刷;
打赢了,将士的抚恤、赏赐没了,老朱没别的话,直接让宝钞司刷到钱够用为止,把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也不是没有懂行的人劝说朱元璋。
洪武二十三年,时任户部尚书赵勉就上疏曰“今闻两浙市民有以钞一贯折钱二百五十文者”,以此为由劝说朱元璋少发行宝钞,增加其可行度。
赵勉意思很清楚了,一两宝钞换不到250文了,你给我悠着点。
但老朱尝到了甜头那里会停下,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时,“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至有以钱百六十文折钞一贯者。福建、两广、江西诸处大率皆然,由是物价涌贵,而钞法益不行。”
民间宝钞已经完全失去了可行度,可以算是废纸一张。
朱元璋印的太多,用的也太多,一年就印出来了价值515万锭的纸钞,除了日常用的,还有给来华的大使团赏赐的,还有奖励给大臣的,后来觉得这么印不爽,直接大面额的上场。
燕王朱棣就被赏赐过最大一张面额的:四万两。
要知道先前最大面额的不过一贯而已。
且朝廷还不回收,税收要的都是真金白银,粮食一类,这种转嫁伤害让普通商户、百姓根本受不了,宁愿携带沉重的铜钱也不收便捷的宝钞。
史载初行宝钞时,钞一贯可买米一石;永乐五年,一石米价值宝钞三十贯;宣德初年,一石米价值宝钞五十贯;正统九年,一石米已价值宝钞一百贯。
其结果也可想而知,洪武一朝宝钞的价值都能贬值四分之三,到了大明其他盛名的君主,宝钞这种钱钞自然不可能长久,朱元璋死后二三十年后便逐渐退出市场,孝宗弘治时期彻底崩溃。
市场是趋利逐害的,封建社会也不能例外。
当然不能说纸钞这种形式不利于市场,只能说朱元璋不太懂行罢了,宝钞虽然亡了,但宝钞的形式却一直流传了下来,民间私人钱庄发行的签票就代替了宝钞的一部分功能,相当于后世的支票一样,大的钱庄可以在全国各省兑换银钱,口碑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