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然和平静。
他这样,李昭漪反而有些愧疚,他毫无原则地说:“……也可以吃过晚饭。”
云殷笑了。
李昭漪没看出这个笑是什么意思。
他被放开,坐起身,环视了一圈四周,眼底漫起了怀念。
-
这天的最后,李昭漪到底没见到陆重。
陆重刚好出宫办差,只让人留了个字条,字迹潇洒,说是过两天再见,特产留下就行,甜的不要。李昭漪讪讪地把糕点又拎回去。
他带了整整一车的礼物,分给澄明殿的众人,还有相熟的朋友。
不像是离宫出走,倒像是出去玩了一圈。
礼物分了一圈,出宫的托人送走,宫内的众人欢天喜地。李昭漪抬起头,云殷抱着臂看他,好整以暇。
“陛下,臣的呢?”他问。
李昭漪说:“……每样都给你留了一份。”
云殷:。
他只是开玩笑,李昭漪肯定不会忘了他。但李昭漪的回答却仍让他有些讶异,他很快回过神。
“陛下豪横。”他道,语气带着笑意,“不愧是江南首富家的小少爷。”
李昭漪却觉得不好意思。
他其实也没刻意想过留,与其说是留,不如说是每次遇到了新鲜玩意儿,第一反应都是先给云殷买,后头才逐渐想到这些分别都适合哪些人。
但这话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太……
颜珩舟对他恨铁不成钢,说他没出息。李昭漪也知道,但改不掉。
改不掉却还走了半年,云殷对此颇有意见。
礼物送完,宫门落了锁。
烛光下,云殷把李昭漪抱到腿上。他说:“去了这么久。”
声音很轻。
李昭漪也声音很轻地回他:“想你。”
-
李昭漪也没想到,他在江南一呆就是半年。
云殷走的当晚他就有些失眠。
他想他这样的坚持到底有没有意义,他和云殷分明已经说开,而对于皇位,他其实早已没有那么排斥。但是天亮之后,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他不太擅长做选择,或者说胆怯,总怕出错。
是云殷替他兜着底,让他放心大胆,在历练中成长。这次也不意外。
整整半年,往来书信里,云殷没催过他一次。他先是留在了江南,以颜氏小少爷的身份接触一些商贾之事,又在科举之时亲眼目睹了无数莘莘学子背着行囊踏上入京之途。
他见过富庶之地的纸醉金迷。
江南的富家子弟们,风流倜傥,却视人命为草芥。
富丽堂皇的花楼和彩船,身姿曼妙的女子言笑晏晏、声音娇媚,夜深人静河边散步的时候,却能听到她们中的一些人偷偷的哭泣。
他也见过偏僻之地的寒苦。
曾经只存在于奏报和题目中的西南受灾地,大灾过后,是干涸的土地和面黄肌瘦、穷困潦倒的人群。
他曾经以为他足够不幸,直到他听说易子而食。
那天他的情绪很反常,颜珩舟发现了。
当晚,他开解他。
他很温柔地说:“小琅,这不是能够比较的东西,他们经历的苦难,也不是你的错。”
他顿了顿:“但是很难得,你有能力改变去改变它。”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有的人是有心无力,有的人是身居高位但只知漠视。只有李昭漪,机缘巧合,他坐上了这个位置。
他看到了这一切。
半年,他终于变得前所未有地坚定。
而同样选择回来的,还有曾经以为自己一辈子会呆在江南的颜珩舟。
他说:“哥哥陪你。”
就这样,他们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而此时此刻,李昭漪重新站在了云殷的面前。
-
说不想是假的。
真正见到云殷,李昭漪才有一种整个人都松弛下来的感觉。
云殷抱他到腿上坐着,很亲昵又黏人的姿势,李昭漪也只是蹭蹭,云殷问他:“想好了?”
他就点点头。
他说:“想做点什么。”
云殷就道:“那就做。”
说这话的时候他很镇静,像是意料之中。抱着李昭漪的手却紧了些。
无需多言,有些事就这样尘埃落定。李昭漪又往他怀里钻,小声说:“好想你。”
云殷完全招架不住,一本奏折看了半天只翻过一页。李昭漪抓他手臂,又亲他喉结,声音软软的:“你什么时候能看完呀。”
云殷深吸了一口气。
他说:“陛下。”
李昭漪眨巴眼睛,很无辜的样子。
这种时候再忍就不是君子,而是白痴。
云殷干脆果断地将奏折丢在桌上,把李昭漪抱起来做白天没做完的事。
半年没见,算上李昭漪离开京城的时间,两人已经许久没有亲热。云殷的火憋到现在,一点就着了。他很想克制,但他对李昭漪从来就没有抵抗力。
李昭漪又哭了。
开始是他先开始,想跑也是他先跑。
床就这么大,方寸之地。李昭漪躲也不会躲,躲进床的深处。又被抓着脚踝拖回去。
他哭得抽噎。
情至深处,云殷哄他:“陛下,叫臣。”
李昭漪把脸埋进他的脖颈。
好半天,云殷听到他哑而破碎的哭腔:
“……夫君。”
这一夜,澄明殿的烛火亮了一整晚。一直到破晓,云殷才放过李昭漪,两人简单清洗了一下,相拥而眠。
三天后,李昭漪时隔大半年,重新出现在了朝臣面前。
早朝之上鸦雀无声。
隔着的帘子早已撤下,李昭漪垂了眸,和下首的云殷视线相接。
他微微一顿,紧接着,又平静地别开了眼。
*
李昭漪淡定,现如今的朝堂,却不淡定。
李昭漪“病”了这大半年,人人皆默认他已成了云顾之争的牺牲品。有好事者甚至开盘押这位年轻的小皇帝什么时候会被云殷宣布“暴病而亡”。
他突然宣布病愈,今天又好好地坐在了这里,几乎是人人吓了一大跳。
惊讶过后,就是不安。
云殷教了李昭漪一年,李昭漪的进步肉眼可见。
要论情分,当朝两位大儒,顾清岱、蔺平都曾是他的授业恩师,而云殷之于李昭漪,既有师生之谊,也不乏暧昧传闻。虚虚实实,现如今,一时之间,竟没人能摸得出他是哪一边的。
而李昭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到底是站哪一边的。
这一日的早朝最终风平浪静。
李昭漪并未询问掀起云顾之争的盐引案案情的进展,也没大刀阔斧地对着云、顾的某个派别的官员敲打或者警戒。
他只是听了一些常规性的奏报,然后便宣布下了朝。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