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丧父丧母丧妻丧子丧妹之后,觉得“伯虎”这字不吉利给改的。
男二十而冠,开始取字。
唐寅家中生变故的时候,其弟唐申虚岁才十九,未到取字的年龄。
【唐寅的祖上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虽说名气远不如同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魏征、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秦琼、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人,但是他有个十分出名的后代——唐伯虎。
好比杜甫的祖上是杜预。
杜预在唐朝非常出名,杜甫以有这么个祖宗为荣,时常挂在嘴边写进诗文里。但是在现代,杜甫家喻户晓,杜预反倒是寂寂无名。
作者菌盘点了这么多的人物,发现古代名人出身都不俗,身份最差的,祖上高低也是个县令。
其实我们的出身也不俗。
只要我们出名了,就会有人扒出我们的祖上也是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某某名人,再不济大小也是个当官的,比如县令。
我们出名了,寂寂无名的县令祖宗也就出名了。】
天幕下的众人:“……”说的这么复杂,这不就是光宗耀祖嘛。
洪武大帝朱元璋觉得就是在舔着脸攀亲,那么久远的远祖,族谱都不靠谱了,查无实证,什么祖宗是名人,分明就是随便找个同姓的名人认作祖宗。
他就不干这样的事。
【言归正传,唐寅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485年考中了秀才,以府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苏州府府学附生。
在古代,并不是考中了秀才就能有还算可观的钱粮补贴,只是有那么点灯油钱。
还算可观的补贴的名额有限,唐寅是替补中的替补,得先替补成增生,再替补成廪膳生。
不过,虽然只是附生,但是参加乡试的资格还是有的。如果唐寅的家中没有突遭变故,因亲人的相继离世颓废了几年,他在乡试中举很可能会更早,很可能进京会试时就不会摊上科举舞弊案了,有个光明的前途。
当然,只要他不和徐经一起考试,也就不会摊上舞弊案,毕竟唐寅没钱贿赂考官。】
明孝宗朱祐樘没想到唐寅在府试中也是第一。
按道理来说,唐寅在府试中是第一,乡试中是第一,在会试中不可能落榜。
解元都落榜,这在会试中发挥的得多不稳定?
唐寅和徐经都不在录取之列,所以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二人舞弊了,毕竟舞弊的目的是高中,结果都没有录取,不是舞弊了个寂寞?
所以定罪也不是按照舞弊罪定罪。
不过,也幸亏唐寅在会试中发挥不好,不然科举舞弊就是板上钉钉了,说不清了。他现在觉得获得府试第一,乡试第一的唐寅,根本没有必要舞弊,倒是徐经这个商户舞弊的可能性很大。
因舞弊案被罢官的程敏政骂骂咧咧:鬼才泄题了,他冤枉。
【古代学子通过府试后成为秀才,秀才虽然有一系列的特权,但是不能做官,只是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通过乡试之后成为举人,就能够做官了。而解元,是乡试第一。
府试要考三场,三场都通过才能成为秀才。
可以说古代的府试,相当于现代的小升初,中考,高考。现代的大学生相当于古代的秀才,有了考公的资格,考上公务员就能当官了,有了当官的资格,好比古代的举人,在晋升职级之后成为正式的官员。】
宋朝之前的君臣们:“……”普通人想要当官,考试越来越多了啊。
不过也能理解。
后世人多了,而官位就那么点,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当然要通过考试层层选拔筛选了。
【唐寅和徐经科举舞弊,说冤也不冤。明朝的科举和唐朝有很大的区别。
唐朝的举子进京考试,可以先去拜访考官,投书干谒自荐,得到主考官的赏识榜上有名也就有希望了。至于是拿出自己作品求得主考官青睐,还是拿出自己的积蓄求得主考官青睐,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明朝的举子进京考试,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前,最好还是不要去见主考官。
徐经是商户出身,家里钱多,在考试之前上赶着去给主考官送钱,你说没有买试题舞弊,谁能相信?徐经自己去也就罢了,还和唐寅一起去,拉了个垫背的,终身不能参加科考不得录用有了个伴。
冤枉吗?若是懂得避嫌,在考前不去面见考官,不送财物不就没这回事了?
也确实冤枉,毕竟会试结果是唐寅和徐经都落榜了,不在录取之列。考官程敏政拿了钱不办事,没有让唐寅和徐经高中。考官之一的李东阳在录取的名单中没有看到唐寅和徐经的名字,唐寅、徐经和程敏政三人谁也没有承认泄题了,科举舞弊案也就查无实证。
死不承认,也无证据。
唐寅和徐经是不是真的舞弊了,也就无从得知了。当然,大家还是偏向于获得乡试解元的唐寅是无辜的,只是被满身铜臭的徐经连累了。
毕竟,解元需要舞弊吗?】
第123章
天幕下的众人并不认同,解元就不需要作弊了?会试是全国的举子竞争那少数名额,即便是解元,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就能高中。
不说别的,唐寅在会试中确实是落榜了,而不是因为舞弊所以会试录取的名次无效,是实打实的落榜。
【《明史》记载唐寅生平的时候,写道:徐经贿赂程敏政的家僮,也就是贿赂程敏政的私奴,得到了试题。
且不说一个奴仆能够得到科考试题这么机密的文件有多离谱,就说《明史》在记载程敏政生平的时候,写道:有没有舞弊,这事做的太隐秘了,无从知晓。
两个相反的结论,自相矛盾。
这两个结论,都不影响唐寅是无辜被牵连的。记载程敏政生平的时候,对舞弊一案模棱两可,可以说是莫须有,那就肯定与唐寅无关。记载唐寅生平的时候,是说程敏政泄题事迹败露,说的话连累了唐寅。
唐寅是苏州解元,乡试的主考官梁储对唐寅十分欣赏,还在程敏政面前夸赞唐寅。程敏政见了唐寅的文章,同样十分的欣赏,以至于后来在看到写的比较好的考卷的时候,脱口而出必然是唐寅所作。
这就给唐寅招祸了。
当然,《明史》中记载的是“语连寅”,具体程敏政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夸赞唐寅的考卷也只是猜测。
也就是说,《明史》中斩钉截铁徐经舞弊了,唐寅只是被牵连的那个。】
明孝宗朱祐樘琢磨着,或许可以给唐寅再次参加科考的机会,毕竟天幕异象都说唐寅冤枉了。
有神迹为唐寅下场辩白,足以堵住天下悠悠学子之口。
被罢官的程敏政越看越气,这《明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