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一百零六章 煤炭(本章免费,国庆节快乐

作者:擅长装死 字数:3290 更新:2024-10-03 11:52:34

光大四年(570年),一月二十八。

淮南,寿州,寿阳城东。

由(正三品)寿州刺史宗元饶当先引着,陈伯宗与他的一众扈从来到了舜耕山脚下,一处深达数丈的大坑旁侧。

那阔达十余丈的大坑底部,露着许多黑色的石头。

身为穿越者的陈伯宗自然能一眼看破这些石头的身份。

煤炭。

不过现在,它们还被世人称为石炭。

“陛下,此处便是臣奏书所言,那石炭的出产之所了。”

宗元饶抬手指了指那坑洞,又将指了指旁侧山壁上开出的几个洞穴。

那些洞穴左右,草木不生,显是新凿。

便听宗元饶继续道。

“前时,臣命人挖掘左右山体,探此矿脉,入山十数丈而石炭不绝,依齐人南迁矿民之言,此地所储石炭必极多,或有数千万斤。”

陈伯宗闻言颔首,复又抬头看向那地面坑洞之后,高度不过百来米的舜耕山。

不错,他今日来此,确是借了登山的名头,来探看此地的煤炭矿脉。

煤炭在这个时代并非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秦汉之时,中原便有大规模采掘煤炭以供城市用火的商业行为。

汉末,曹操在邺城筑铜雀三台之后,更是藏煤炭数十万斤于邺以备使用。

自魏晋至于如今,产自河东(即山西)的煤炭,早已在晋阳、邺城、洛阳等大城市中,成了常见的民用燃料。

这倒不是说除了河东附近,其他地方的煤炭便无人采掘。

至少就陈伯宗所知,北周的贵人们便很喜欢用煤球制作的印章。

不过,在南朝,煤炭却是罕见之物。

也不是南方技术落后,采不出煤炭,只是因为江南这个地方,压根就无煤可采。

若不是前些时日,得了宗元饶的上书。

言南渡齐民聚寿阳城外掘石炭发卖,宗元饶欲要收此产业官营,作为安置南渡齐人的手段。

陈伯宗或许至今都记不起来,在陈国的疆域之内,还存在着块驰名后世的大煤田——淮南煤田。

不过,这煤田被淮河分做两半,占据淮南的陈国只占有其中一半。

好在,这个时代的燃料需求并不太大,便只将此地稍作开发,产出的煤炭也能大大缓解建康左右的燃料供应压力。

后世之时,陈伯宗常常不解于老照片中清末大城市四周的荒芜。

近几年来,随着江南元气的恢复,建康人口的快速回升,他才逐渐明了这其中的道理。

一个五口之家,做饭、烧水、取暖,每年须得用去五、六千斤的薪柴。

在不采伐林木的情况下,这些薪柴每年需要四、五亩林地方能产出。

建康百姓三十万,每年便需三十万亩,也即折合后世近两百平方公里的林地,方能供给。

这数字看起来不大,却禁不起细思。

自东吴以来,建康左右历经三百年经营,那些靠近城池的林地,早已变做了田宅。

百姓要用薪柴,便须远行数十上百里,往山中樵采。

建康城中历来居着许多贵人,他们有钱有势,对木柴的需求只会比寻常百姓更多。

有了他们,建康左右自然便形成了一批专门的樵采从业人员。

樵采既成了商业,便会适应市场需求,将建康四周无主的林木,由近及远统统采个干净。

至前朝梁武在位时,百姓再欲自采薪柴,已需远行百余里,根本无法独自成行,只得购买商贾所售。

彼时市场货币供应不足,通货紧缩严重,钱贵而物贱。

而建康城中,百姓单购一家所用柴薪,一年便须用钱千文上下,外加朝廷各色赋役,生活自然困苦。

后来梁武帝萧衍为解决铜钱不足,钱贵物贱的问题,又发行铁钱,结果导致货币信用大坏,铜钱愈发昂贵,百姓生活成本愈加高昂。

萧衍却不明此理,甚至还为自己的“金融创新”沾沾自喜。

可叹后来侯景八千渡江,围台城时大得贫弱之人响应,一夕之间众至十万。

萧衍便就这样死于这座自己造就的火山的爆发,亦说得上是死得其所了。

再说回那樵采之事。

侯景乱后,建康人口暴减,所需薪柴同样大减。

十数年过去,至陈伯宗即位初时,建康左右的林木资源已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文帝天嘉年时,百姓甚至只需出城七、八里,便能采得足够柴薪,建康樵夫几乎绝迹。

不过最近四、五年来,江南承平,各地移居建康的商民益多,建康城中的薪柴价格又开始节节攀高了。

现今民间虽还未传怨声,陈伯宗既欲以建康长久为都,却也不得不早些为此事寻得解法。

而寿阳的煤矿,便是他的答案。

思及此处,陈伯宗忽然问旁侧的宗元饶道。

“宗卿前时上书,欲官办炭窑,掘此地石炭,供寿州用火及左右民户制瓷所用薪柴。”

“以卿思之,此事一岁当用工几何?又当贩售石炭几何?”

宗元饶也是个干吏,早在先前做了些准备,便道。

“寿阳城中有民三万,每岁用柴薪可三千万斤,以三分之一易为石炭,而石炭之火一能当二,则每岁需用石炭五百万斤。”

“而左右制瓷民户,粗计每岁亦需用石炭数十万斤。”

“且以六百万斤为论,我雇一工掘石炭,月给工费五百文,一岁即六千文。”

“所雇之工以此费用,可养家口二人。”

“每工五日一休沐,一岁则做工三百日。每日得炭三百斤,则一岁得炭九万斤。”

“则六百万斤石炭,岁须雇工七十人,费钱四十二万,其余杂项一并算之,约共费钱九十万。”

“现今寿阳城中,薪柴百斤值钱三十文,石炭百斤当薪柴二百斤,我以五十文卖之,则每岁得钱三百万。”

“如此,则每岁得利二百万余,以此二百万余之钱,可支齐境南渡之民千人一岁所需之用。”

“若数岁之后,百姓便利此物,再使商贾行售各处,则路途转运,利虽稍损,而年利亦可望及千万。”

“有此千万之利,每岁齐民纵有五千入境,安之亦易也。”

一通长篇大论说完,宗元饶有些紧张地看向陈伯宗,他担心天子听不明白这复杂的计算。

好在陈伯宗前身时数学不差,倒是听懂了他的算计,目中露出赞许之色,言道。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宗卿真干吏也!”

“然朕心中尚有疑问,愿宗卿稍解之。”

“以卿之言,采石炭六百万斤,岁费钱九十万,此即采百斤石炭需费钱十五文,然否?”

宗元饶只道。

“然也,圣明无过陛下。”

陈伯宗为这明显的恭维笑了笑,又道。

“朕闻舟船载物千斤,行百里需用钱二十文。”

“自此地起石炭,走淮水、邗沟、入大江转行建康,水程千里(即四百公里),则百斤石炭,需用运钱二十文。”

“如此,则百斤石炭至建康,成本即三十五文也。”

“今建康有民三十万,岁用薪柴三亿斤。”

“建康市中,薪柴百斤四十文,百姓苦其价高。”

“石炭百斤当薪柴二百斤,我以六十文卖之,百斤得利二十五文,百姓亦得其便。”

“取卿三分之一之论,则建康岁用石炭五千万斤,利有一千二五十万文。”

言到此处,陈伯宗忽然一顿,定定看向宗元饶,道。

“此事既利国计,又便民生,是大善政也。”

“朕素知宗卿廉俭爱民,故用卿官寿州,今日观之,卿果干才也。”

“能否为朕办此事?”

闻言宗元饶若有所悟,当即拜答道。

“臣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

陈伯宗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好为之,毛公之后,当用卿为工部。”

————

光大四年,一月二十八。

陈帝陈伯宗,巡寿州,登舜耕山,刺史宗元饶等从之。

二月初一。

寿州刺史宗元饶集齐人南渡无依者,置矿窑于舜耕山,使心腹吏督之,营采掘石炭之业。

二月初五。

石炭出,帝自寿阳南还。

二月十六。

帝归建康,并左民、度支二部为户部,易都官为刑部、五兵为兵部、祠部为礼部。

自是,南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制始成。

二月二十。

诏以平州刺史徐俭为兵部尚书、东宁郡守司马申为平州刺史。

三月初二。

有罗马使者自周境来供奉,帝大异其事,特见于华林园。

——————

作者的话。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改了推荐机制,最近本书的收藏是一个也不涨了。

其实作者写这书也不想赚钱,只想有点人看,现在一点流量也无,实在打击人。

可能,这年头就是要靠工业化生产的小白文才能横行市场吧。

既然如此,作者以后尽量多发点免费章节,算是对这种市场的一点小小地反抗。

另外,本书也得改成周更了。

虽然目前写这书,每一章大概只花三小时查资料、三小时码字,也就是两天业余时间的工作量,但既然没流量了,作者没有一点成就感,不如留点时间多干点别的。

所以下一章在10月7日,之后的更新应该都会放在每周日,大概就是作者周六晚上查查资料,周日早上码码字这样。

因为更新龟速,以后作者尽量都发免费章节好了。

希望各位别删书架,万一哪天想起来,打开一看主角都已经活到七老八十了呢。

放心,只要起点和我还在,本书还是会保持目前这种比较严肃推演风格,一直写下去的。

感谢各位的支持,国庆快乐。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